论死亡之美——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死亡描写为例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一些小说家选择死亡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死亡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死亡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人生。当人们借助文字感受死亡时,他们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为之激动不安,为之惊恐莫名,以及激起其他各种各样复杂的感受。这些因文学中的死亡描写而产生的阅读效果,其实就是死亡这个审美客体在人们身上出现的审美反应,也是死亡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所以,从美学角度上讲,死亡并非纯粹是凄惨的、不幸的事件,当它被文学家从各种视角观照、模仿时,它就会与悲剧、恐怖、荒诞等不同的审美形态联系在一起,带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其他文献
在讨论了管道液体泄漏的特征之后,通过对比现有几种泄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感应线缆进行管道泄漏预测和定位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捕捉泄漏的前期特征,能
<正> 中国是保留了5000年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度。吃和喝,自古就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事儿,因此,也就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正是从中国饮
以聚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阴离子型WPU(水性聚氨酯),并着重探讨了聚氨酯(PU)分子链中硬段含量对其性能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社会性”和“时代性”的学科,一直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社会动态、了解社会需要,将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具体化,致力于培养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端正,文化素养扎实,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更名及内容的更改,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
红外理疗仪在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红外理疗过程中,对红外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患者被照射部位发生烧伤。根据患者产生低温烧伤的特点,
<正>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之一。他毕生从事于哲学、美学与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留下了不少有重大影响的著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意境》一书,较全面地收
<正>《新闻学概论》(二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新闻学概论》(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李良荣曾在其“再版前言”中说:“……自2001年3
<正>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起步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相似的历程,历史都不长。但是,这不等于说二十世纪以前,中日两国都不存在儿童文学
<正>男性气质(masculinity,《学做工》译为"男性气概")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说上几句的常用概念和话题。在西方学界,男性气质作为性别研究这一跨学科研究的主要范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