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倡创新是当下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社会表现力之一。对于小学学生的教学也不能落后,事实上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从来也都是希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能有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点上,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思路与大环境背景不谋而合。
  【关键词】课堂模式  课后互动  目标指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70
   创新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起到多大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实质性的帮助,本文将会给出答案。本文提出的三个创新思路,其实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模式的创新,是基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力,让多元化的课堂模式带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课后互动的创新与教学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学科目标的制定与转变,或者说革新,是让学生能更清晰的认识到数学学科学习的真正意义。
   一、课堂模式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模式的创新,学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首先学科教师要比对传统的教学课堂,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再加以改变和革新。所以第一个方向应该是课堂教学工具的创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比较单一,黑板粉笔,课本习题。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依靠这四样教学工具,确实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接受范围和接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从小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下长大,对于电脑技术的容纳和认可程度很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就可以增添一些比较适宜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还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负担,以便能把精力更好的集中到培养学生这一点上。
   第二个方向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鉴比较好的模式思路,也可以依据自己学生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课堂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比较时新的策略之一,并且也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大致的操作步骤是让学生尽量在课后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主要负责解决学生的疑问,以及讲解自己给出的一系列学科问题。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会得到飞速的提升,课堂利用率会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得到发展。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小学数学教师无法确保自己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科教师想要采纳这一教学策略,这个问题就是无法忽视的。第三个方向相对而言就比较简单了,是对于课堂教学角色的创新。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但如果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不会得到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会不会得到有效的增强。这些都需要学科教师自己深入到教学课堂中寻找答案。
   二、课后互动
   课后互动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一项教学策略,前文也提到过这一点,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究时,对于课后互动创新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思路有以下几个。第一点,可以从课后作业的完成方式着手。常规的课后作业处理就是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让他们自主完成,还要提醒学生不可以相互借鉴答案。但这里的思路可以逆向推导,即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作业完成,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提升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会更有积极性。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可能会让学生养成对于合作解决问题的依赖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有所降低。所以学科教师在考虑采纳这一做法时,要适度而行,既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要让他们有合作学习的机会。第二点是倡导课下提问的创新促进法。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但他们又确实是存在很多疑问的,可能自己没有勇气当堂提出,可能自己都还没发现自己的不解之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专注于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即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问题提出就是很好的了解途径。学科教师可以组织问题课堂以及引导学生开展提问抢答游戏。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价值。二是让学生从数学学科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事实上就是在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兴趣指数。课后互动的创新内容远远不止以上两点,这里的互动范围其实是非常宽泛的。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学生与相关课外书籍、人物、事例之间也可以产生共鸣。像是华罗庚求学的故事,就是很好的榜样互动。学生不仅能从这样的互动中明白数学学科学习的价值与使命感,还能感受到知名学者求学精神的指引。
   三、目标指引
   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课的目标制定,学生与教师的角度不同,关注点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大致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即学生能在该学科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学好数学这一门学科。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目标制定上有所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给学生制定多么新奇脱俗的学习目标,而是制定目标的思维模式需要得到革新。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结合学科内容,更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目标制定的创新性也就在这里得以体现了。学科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数学学科上有所建树,即使是小学数学学科,学生也能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所以目标的设立对学科教师而言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在思考自己学习意义和目标的时候,能夠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看的更为长远。那么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状态就会显得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像是参加教师组织的目标寻找课堂,在游戏与合作中找到自己学习数学学科的真正目的。小学学生的特殊性就在于可塑性非常强,即使能力需要培养,态度需要端正,但这一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创造性。虽然创新意识在目标制定这一板块不是为了凸显目标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但创新意识的引入能让学生的目标制定更为准确和有效。这也是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力高效显著的有力证明。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两个问题,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中的影响力有多大以及是否能切实帮助到学生的进步。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分析之后,答案已经显而易见,创新性思维模式在教师教学中的运用优势确实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李永珍.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6-22.
   [2]屈丽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民族教育,2010(6):21-30.
其他文献
【摘 要】多模态协同式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打造高效、有趣、生动的高中英语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多模态协同的定义与原则,结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优化多模态之间的选择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从而全面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互联网+” 多模态协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
【摘要】区域交通网络的最优配置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首先,本文以公共交通运营主要投入成本和乘客满意度等为研究指标,在客流量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建立了公交线路增发车班次总数最少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和最长发车间隔最小的非线性极大极小规划模型.进一步, 设计了确定各条线路车辆最优配置方案的动态循环算法.最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最优配置方案和最优调度方案.  【关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学生是被家长和老师逼迫着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语文又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合适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让它们能够主动地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板书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摘 要】在时代的促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了。虽然说新课改的推行带动了新的发展前景,但还是需要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迎合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课程的改革。高中英语的教学就要先改变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言教学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在小学传统的数学教法中,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在后面走,学生必须细听讲解,而无法停下脚步观赏. 学生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验教学效果,往往只停留于模仿和记忆上.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 这样的学生上课“呱呱叫”,下课全忘掉. 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猜测、调控,充满了
本文从人际语用学的视角分析争辩性会话中会话者如何通过解构他人身份,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基于"一虎一席谈"中竞争语境下的语料分析,本研究结合人际关系建构、人际情态表达
The present article focuses on two emotionally charged English constructions whose meanings are shaped by animal folk models,i. e. critter constructions. The an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