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言情下的自我审视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很多部被奉为经典,印证了其作品的生命力。本文以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作为文本,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别样言情。分别从力比多的投射、力比多的受阻、力比多的毁灭三个角度来揭示作品中男性建构到解构的,以及女性的情深似海到决绝离开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力比多;建构解构;自我审视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096-02
  李碧华被誉为“天下言情第一人”,她的作品无疑都是言情的,但又不止于言情,她以诡异的书写想象于历史和现实之间,融入哲学、美学、历史的思考,以其深刻的内涵,笔触到人间百态,世事沧桑。她独辟蹊径的艺术技巧,诡异旖旎的想象空间,哀而不伤的文学表达,读后让人产生说不出道不明的怅惘。
  本文通过对文本揣摩以及女性心理转变的分析,揭示出力比多内在机制的作用。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概念,它与无意识、本能、等共同奠定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石,它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内容,试图想突破“超我”的限制实现自我满足,时刻想向外宣泄从潜意识层面进入意识层面,否则就会形成人格压抑。李碧华笔下的人物摆脱不了力比多的支配和巨大引诱,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人性中的原始力量以及他投射、压抑、变异乃至走向毁灭所带来的结局,本文就从力比多的概念入手,从女性的内心转变为节点,来解读李碧华作品中的别样言情。
  一、力比多的投射:影像中对男性形象的建构
  弗洛伊德把对性欲对象的能力称为力比多,他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借助这个力量以完成其目的”[1]。受力比多的趋势,女性将内心的爱慕投射于男性身上,建构一个个很美好的男性形象,以完成她们内心所表达的愿望,成为依靠一生的对象。
  文本的最初展现的是完美的男性形象,《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天不怕地不怕,和程蝶衣(女性化)一起在戏园学戏时是程蝶衣的一片天,处处护着他,为了程蝶衣敢跟师傅拼命。一个霸王一个虞姬,很完美的组合。在程蝶衣的心中,段小楼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男性,可以依赖一辈子,少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行。《青蛇》中的许仙在白蛇看来是一个心地善良,书生意气的男性,所以白蛇敢于突破人与妖的界限来到人间与许仙相守,并在此期间与法海进行了殊死决斗。同样,年轻时的十二少,风度翩翩的少年。如花第一次见他时,无法控制的心动让她周围的一切凝固,只有目光相对距离。并且,十二少在家庭不接纳如花的情况下,搬出去与如花同居,并相约赴死。
  二、力比多的受阻:影像中失落的女性
  《卫风·氓》里有诗曰“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几千年来,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历久不衰,男权社会抓住了女性的死穴一般,女人动弹不得。似乎女人在爱情里总处于不可自拔的地位,是感情中的被动的一方。但是读李碧华笔下的女性,没有那么多酸涩控诉的味道,她们痴情、美丽、叛逆,有很强的精神层面的自觉性。爱的时候,情深似海,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当她看透对方的自私、冷酷、懦弱等诸多恶端后,便决绝离开,片刻不留。这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凉底调。
  《胭脂扣》里的如花,是这样的女子,她不惜折阳寿七年来人间寻找十二少,当她看到昔日的翩翩公子如蝼蚁般苟活于人世,命越拉越长却不像人样,那种呆滞、无耻、糟粕的形象没有半点昔日十二少的影子,如花决绝转身了。《青蛇》里的的青蛇,当看透了许仙周旋于两个女人间,不动声色的坐观自己与姐姐争风吃醋,虚伪懦弱的许仙让她恨到不能容忍,凌厉的将他叉死。《霸王别姬》里的菊香,看清了段小楼人性中阴暗自私的一面,最后上吊了。《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中的川岛芳子当收到义父的籍贯书后在法庭上不再作任何辩解,面无表情,识尽苍凉。李碧华笔下的女性,起初是满心欢喜,一厢情愿,沉溺于美好的幻觉中。但是经过时间的见证,发现根本不可能走进对方的世界,对方对你是鄙夷不屑的,有所图谋,有所设防的。
  可贵的是,李碧华影像中女性的力比多受到外界阻力时,会保持一种高贵的姿态达到高度的精神自觉。
  三、力比多的毁灭:影像中背叛的主题
  背叛——它是男性从建构到解构的连接点,同时也是女性决绝离开的导火索。
  《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在当场指责程蝶衣当了汉奸。“他给日本侵略者唱堂会,给国民党伤兵唱戏,给北平行园反动的头子唱戏,给资本家唱,给地主老财主唱,给太太小姐唱、给地痞流氓唱,给宪兵警察唱,他,给大戏霸袁丗卿唱”。和起哄的人一起喊“打倒程蝶衣”,从此霸王意气尽。《青蛇》中许仙和白娘子起初相敬如宾的让人羡慕,本应该缠缠绵绵到永远,后来却证实这份感情多么不堪一击,许仙徘徊于青蛇和白蛇之间,他什么都知道却不动声色坐观两姐妹争斗,期间享受双倍感情投怀送抱。最后姐妹感情、夫妻感情双双破裂。起初的美好就好像两姐妹施法术变出来的大宅子一样,最终化为乌有。同样,《胭脂扣》中的十二少,违背诺言“苟活”人间,命越拉越长直至枯槁,没有当年风度翩翩的样子。
  不过,李碧华给背叛“赋予”一定的深度,忠诚与背叛的主题不单是情感层面的忠诚与背叛,而是将人放在一定的大背景环境中,去表现人在世事变化与社会变迁中的自我立场,人生抉择,信念道德的坚守与变迁。这里面没有了黑白分明的善恶界定,多的是中间的灰色地带,“背叛”一词也变得很中性,是一种理性的审视。《霸王别姬》中段小楼在戏园时,阳光、勇敢、善良,然而经过时间的打磨,历史环境的再塑造,他精神层面的立场开始动摇,为了少受迫害洗清自己,当众指责程蝶衣“丑陋行为”和菊香的“低贱身份”。段小楼表象化的“背叛”下,是其人性在特殊时期中反复被压榨的结果。同样《青蛇》中,许仙的“背叛”也颇具人的常态化表述,他是作为一个人的立场,去看待事情。我们看到了他木讷,迂腐的一面,但他也有重情义的一面。他看到蛇的原形后,从人的角度考虑,他表现出害怕昏厥是在所难免的,但他并没抛弃感情与白蛇一刀两断,他扔掉了法海保护他送的佛珠,还向白青两蛇报信让她们赶紧逃跑,直到他被抓到金山寺依旧反抗,喊道自己沉迷尘世,贪恋女色,不愿剃度为僧。所以,许仙的“背叛”,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人这个群体的局限性而产生的,他兼人的优缺点于一身,遇到来自外界系统的迅猛冲击,难免会产生立场的动摇。《胭脂扣》中的十二少的背叛,源于没有和如花共赴黄泉,之后也没想方设法再死一次,而是选择了“苟活”于人世。这种背叛给予多种想象的余地,涉及到站在谁的立场上去定义背叛。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变现方法和特有的精神机制”[2],它所定义的力比多是生物决定论的,是由性和攻击的能量组成的人格驱动力,人与动物存在某种相似性,即活在两极本能之中,当感情生活中存在相反的倾向,死亡本能将转向外面世界,以攻击本能和破坏本能的形式发挥出来。再加上长期力比多的受阻会将潜意识中的攻击本能发挥出来,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向外攻击则造成他人的毁灭,向内攻击则造成自身的毁灭。在李碧华的笔下,男性背叛(中性词,理性的审视)使女性的内心受到阻力,精神世界中的力比多开始失衡走向毁灭。因此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程蝶衣向自己攻击,拿刀自刎造成自己的毁灭;菊香向自己攻击,上吊自杀走向毁灭;青蛇向外攻击,拿刀戟叉向许仙造成他者的毁灭;如花与十二少相约赴死,在大家族所不接纳的面前选择自己的毁灭。
  四、李碧华影像形象建构的审视与反思
  李碧华善于亲手构造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最后把它撕碎。其细腻书写,一会带着你上天,一会又狠狠的把你摔回地上,让唏嘘之余,感受到切肤的情感领悟,把大家认为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撕破,重新来过,正是这种建构到解构的过程赋予情节一定的戏剧张力,嚼劲十足。其“既表达了自己对父权制的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漠视和背叛,又对女性固有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3]。
  女性站在自己立场上去想象应有的美好,为了自己爱的人粉身碎骨而不计个人得失,当发现对方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便产生绝望、放弃的念想,并决绝离开。女性很任性的被爱吸引,爱的是爱情所带来的欢愉,爱的是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就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生命力是受力比多所驱使的,在力比多的驱使下人才能向无限自我满足,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青蛇》中的白蛇、青蛇都想体验一下人间情欲的沐浴;川岛芳子向往内心的安全感和血雨之后的纯情;菊香需要的是摆脱妓女身份,带她逃离;程蝶衣要的是师哥一辈子的安全感,一辈子,少一分一秒都不行,只属于他自己的师哥,只属于他自己的霸王;如花需要的是共赴阴间的十二少,形如枯槁的十二少她不需要。
  从一个女性的视域中去考量男性,片中的女性为了所爱的人,做的足够多,也表现的足够爱,确实可歌可泣。但是,对方需要吗?许仙看到露出原形的青蛇还是会吓晕过去,人和妖之间存在隔阂。阿福被川岛芳子的肆意杀戮,满手血腥厌恶,日本女间谍和中国人之间存在隔阂。段小楼说“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戏与生活存在距离。所以说男人胆小,怯弱,卑鄙,苟且偷生,是在以女性的角度阐述某种失望后的情绪,而忽视了两者之间本身不可逾越的鸿沟,比如人与妖,妖与魔,间谍与平民,妓女与百姓,戏剧与生活。
  正是这两两之间系统的不可逾越性,加之与女性的一厢情愿赴汤蹈火,最后也落得满身悲情,决绝离开。谁之错?找不出来。这种无应答的尴尬是李碧华作品中永远弥漫的情绪,也是其作品的辩证特色所在,她不会站在女性的角度一味的破坏或毁灭男性,也不会站在男性的角度将女性看作异类,她更多是以一种审视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高觉夫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王宁.文学与精神分析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 刘登涵.香港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 王小张,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 朱文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二辑)[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6.
  [6] 王宁.西方文学家眼中的弗洛伊德主义[J].国外文学,1993(2).
  [7] 张景忠,赵春雨.力比多的压抑、投射与移置——《金锁记》人物悲剧心理因素解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华网作为国内主流的新闻媒体,在我国国际传播活动中处于关键位置。笔者通过对新华网英文版在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案例分析,以国际媒体为参照,对比分析新华网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的不足,针对其报道的内容单一、时效性差、信息传播技巧差等问题,提出引入众创新闻报道以扩展传播渠道、制定不同渠道差异化传播策略、精确定位目标受众、区分和强化受众互动等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华网;新媒体;国际传播
期刊
摘 要:诽谤法是为了保护那些名誉权受到侵犯的人,英国为了完善诽谤法,曾多次对其进行修订,与新闻自由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雷诺兹案”中“雷诺兹特权”的建立。从理论和实践中介绍雷诺兹特权的产生、发展及改革,从而引出其对英国新闻自由的影响。同时,我国在新闻自由保护力度上较英美国家呈现弱势,且我国媒体侵权责任立法也不完善,因而雷诺兹特权对于我国未来的新闻立法及媒体从事新闻活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英国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中国式“压缩的现代化”使得风险更具复杂性。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引发热议,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流报纸的“转基因”报道及新浪微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媒体在建构“转基因”形象上的状况,以此探讨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传播;媒介;转基因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三体平动点的应用潜力和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平动点建立大型长期在轨空间站,可为行星际航天器提供在轨驻留、在轨维修以及在轨加注等便利条件。然而,由于三体空间特殊的引力环境以及空间站复杂的构型与质量分布特性,对平动点区域的姿态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需求。论文以平动点任务为背景,针对带有控制力矩陀螺的大型空间站,研究其姿态动力学与控制问题,主要工作如下:
  发展了三体平动点的力矩平衡姿态求解方法并揭示了三体空间中的平衡姿态分布规律。1)提出了平动点空间站力矩平衡姿态求解
摘 要:众所周知,视频网站领域致胜的两个关键分别为带宽和版权。但对于视频网站而言,这两点均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将目光转向了网络自制,希望通过各类自制栏目为企业自身带来流量。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视频网站的领导者,结合了优酷和土豆两大网站的优势,在自制栏目的内容营销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本文以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以其为首的中国主流视频网站自制栏目的内
期刊
摘 要:本文在产业生态学视野下分析节事生态系统中的“生成、发展、竞争、平衡”四大机制,阐述其为城市品牌的主题定位、核心竞争力塑造以及差异化发展提供长久动力系统,同时,论述节事产业的协同发展、资源获取以及增值——价值传递机制与城市品牌的管理、维护与体验的关系,从而提炼出节事产业的生态模型以及生态运行体系与城市品牌的深刻关联,以期建立节事活动塑造与运营城市品牌的长效机制,并以美国圣达菲为例,为我国创意
期刊
偏差演化分析问题是轨道确定、轨道预报、空间态势感知等多种典型航天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近十年来,基于非线性算法进行轨道偏差分布演化分析,是航天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微分代数是一种拓展至任意阶的自动微分技术,可自动将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展开为其任意阶泰勒多项式的形式。本文基于微分代数技术,对非线性轨道偏差高阶演化分析算法展开系统研究。与现有的偏差演化分析方法相比较,本文侧重于研究能够准确描述和预报偏差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有效捕获偏差演化过程中的非高斯分布特性,并用于空间碎片碰撞风险的分析评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
摘 要:据CNNIC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4年12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在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上达到最高,为63.9%。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高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不可避免要遇到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匿名性强等特点,作为网络大军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于网络谣言的认知和应对情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行为
期刊
摘 要:《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于2014年10月份推出的真人秀节目,节目采用让明星以教师的身份来记录小学一年级新生生活的点滴,摆脱了以往对韩国电视节目的依赖和模仿,开始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卫视《一年级》的创新与成功的思考,分析我国未来电视节目传播和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湖南卫视;《一年级》;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人类对太空环境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使得空间航天器的数量持续增加,航天器的在轨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为实现在轨服务,机动航天器需要到达目标航天器附近进行作业,在接近过程中一项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是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动力学与控制技术,其内容涵盖航天器轨道预报、位置机动与姿态调整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基于可达理论对空间失效航天器终端接近可行性、空间安全飞行预警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同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分别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状态相关黎卡提方程等方法,对多种任务场景下包含路径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搭建了三自由度气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