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物及构筑物越来越呈现大体积、大跨度、大高度的趋势,混凝土用量越来越大。混凝土作为一种混合材料,其强度的质量形成受外界因素干扰多、质量变异比较大,而且大型混凝土结构投资巨大,一旦强度达不到预定目标,补救困难、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高层建筑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l)工程量大。
造价高据统计资料分析,多层建筑平均每栋建筑面积为2000萨左右,相当于多层建筑的6倍。高层建筑较多层建筑造价平均增加6既左右。
(2)工期长。
季节性施工(雨、冬季)不可避免据统计资料分析,多层建筑单栋工期平均为10个月左右,高层建筑平均为2年左右。
(3)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风、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发生打击事故。
(4)深基础施工。
高层建筑勤出一般较深、地基处理复杂,基础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还需要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5)商品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
(6)工程项目多、工种多、涉及单位多、管理复杂,对于一些大型复杂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许多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集中管理。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
1.原材料质量差: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数量庞大,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周期长、操作复杂、费用高及取样代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主要依靠有关管理人员的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砂、石的含水率、杂质及不合理级配等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指标更难以控制。
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普遍采用商品混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有些搅拌站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混凝土搅拌站在雨季不及时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使用的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或者使用外加剂的方法不当;有些施工单位还在到场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过大。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下降。
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强度低、抗裂性差;错误的浇筑顺序等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 混凝土结构裂缝。一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二是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三是养护不好引起裂缝。四是拆模不当,引起开裂。五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六是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七是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八是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对原材料的质量把关。
对于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要把好质量关。具体来说,各种材料在选购要选择正规的厂家,而像水泥等产品则要有合格证,并且是新鲜没有结块的,在放置过程中,各种材料要根据具体的材料性质选择不同物理环境下的存放点:a. 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b.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c.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d.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e.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f.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水泥就不应该存放于潮湿处。g.把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严格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有严格地设计,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严格地按照比例来控制,要做到经常兴地检查搅拌中的混凝土计量是否准确,搅拌是否均匀,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若工程中自身的能力不足以确定,必要时要寻求专家给予解决,不能盲目地自行创造。
3.2 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實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
(2) 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
3.3 实践表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裂缝。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之前,应综合多种因素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严格的审查,包括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营性的审查,对热工计算及确定混凝土保温降温措施的审查。对方案的探讨确保降低水泥水化热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的方案混凝土浇筑工艺最为优化;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及时用湿润的麻袋、草帘等覆盖同时注意洒水,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3.4 设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表
结束语
总之,在掌握了影响混凝土的主要因素和在现实中主要存在的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滞后,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后,宏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措施,那么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就更容易把握。
参考文献
[1]李顺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梁剑锋.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筑科学,2009
关键字:高层建筑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l)工程量大。
造价高据统计资料分析,多层建筑平均每栋建筑面积为2000萨左右,相当于多层建筑的6倍。高层建筑较多层建筑造价平均增加6既左右。
(2)工期长。
季节性施工(雨、冬季)不可避免据统计资料分析,多层建筑单栋工期平均为10个月左右,高层建筑平均为2年左右。
(3)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风、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发生打击事故。
(4)深基础施工。
高层建筑勤出一般较深、地基处理复杂,基础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还需要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
(5)商品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
(6)工程项目多、工种多、涉及单位多、管理复杂,对于一些大型复杂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许多部门,必须精心组织,加强集中管理。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
1.原材料质量差:由于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使用数量庞大,施工规范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存在检验周期长、操作复杂、费用高及取样代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主要依靠有关管理人员的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因而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砂、石的含水率、杂质及不合理级配等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指标更难以控制。
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虽然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经普遍采用商品混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有些搅拌站一味追求低成本而采用低配比,造成混凝土配置强度过低;混凝土搅拌站在雨季不及时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使用的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或者使用外加剂的方法不当;有些施工单位还在到场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导致水灰比过大。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下降。
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强度低、抗裂性差;错误的浇筑顺序等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 混凝土结构裂缝。一是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二是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三是养护不好引起裂缝。四是拆模不当,引起开裂。五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六是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七是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八是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对原材料的质量把关。
对于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要把好质量关。具体来说,各种材料在选购要选择正规的厂家,而像水泥等产品则要有合格证,并且是新鲜没有结块的,在放置过程中,各种材料要根据具体的材料性质选择不同物理环境下的存放点:a. 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b.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c.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d.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e.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轴线、尺寸准确无误;f.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并水泥就不应该存放于潮湿处。g.把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严格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有严格地设计,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严格地按照比例来控制,要做到经常兴地检查搅拌中的混凝土计量是否准确,搅拌是否均匀,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若工程中自身的能力不足以确定,必要时要寻求专家给予解决,不能盲目地自行创造。
3.2 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實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
(2) 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
3.3 实践表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裂缝。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之前,应综合多种因素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严格的审查,包括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营性的审查,对热工计算及确定混凝土保温降温措施的审查。对方案的探讨确保降低水泥水化热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的方案混凝土浇筑工艺最为优化;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养护措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及时用湿润的麻袋、草帘等覆盖同时注意洒水,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
3.4 设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位置表
结束语
总之,在掌握了影响混凝土的主要因素和在现实中主要存在的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滞后,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后,宏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措施,那么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就更容易把握。
参考文献
[1]李顺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梁剑锋.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建筑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