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双减”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遵循“以终为始”的工作方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双减”,去突围课后服务,去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rn一、变“教课堂”为“习课堂”,配套作业课内完成,书面作业不出校门rn“双减”要落实,核心还是要着力课堂改革.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配套作业课后做、家庭作业校外做,这些顽瘴痼疾永远不可能得到根治.我们需要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学”,让“双减”从每堂课开始.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良好,因此吸引了大量国外快时尚服装品牌进入中国,由于独特的品牌运作方式,在国内服装市场上占据了大量份额,对于本土服装企业发展而言产生了强烈冲击.相较于本土服装企业而言,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表现出一流的设计、二流的产品以及三流的价格特点.我国服装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促进本土服装企业发展,需要充分迎合市场需求,增强本土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本文主要分析快时尚品牌营销策略的优势所在,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探究对我国服装企业所产生
“我儿子是三年级转入钟楼区的,他原本很羞涩、从不主动与人交流,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回来都迫不及待地与我们分享学校里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经常把孩子在学校里的点滴进步图文并茂地反馈给我们,学校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一位钟楼区学生家长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rn“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长每一个”,这是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
期刊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经济格局为铁路广告的持续发展打开了全新局面.随着我国铁路网的辐射范围不断延伸,以及近年来铁路的良好发展趋势,使得铁路商业广告逐渐在媒体信息传播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铁路商业广告想要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便需要积极转变惯性思维,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如此才能够实现质的突破.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铁路广告的特征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讨论其发展中存在的桎梏.进而以此为基础,详细对其影响策略展开研究.
日前,《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报告》和《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我国自2015年以来对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第六年正式监测的监测结果,其全国代表性的误差不超过1%.
期刊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日渐明显,时尚消费已成为消费的主要特征.本文界定了时尚、时尚消费的概念,对时尚消费的内涵和以往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分析了时尚消费需求的新特征,论述品牌可以从商品、设计、传播、销售模式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对品牌的营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阅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4期《家校之间:没有真实表达,难有真诚合作》一文,深以为然.家校关系像人与人相处一样,需要有真诚的表达,并由此建立起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凝聚起育人的合力.尤其是“双减”以后,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强化,学校更需要来自家庭的信任与支持.
期刊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规范,是从教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
期刊
从集群创新网络的视角来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就是以集群的形式进行的.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仅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部分发达区域,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集群中小企业,积极发展其市场竞争力,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中小型企业成长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当研究进入具体化阶段时它将影响公司效益的增长.当前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仍不够令人信服,主要局限于对金融壁垒和企业绩效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区域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企业成长的分布特征.
最近几年,未来学校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热点话题.为使现在研判的未来学校成为真正理想的未来学校,我们有必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研究立场.在规律性上,应坚持复数的未来学校观、科学的未来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学立场;在目的性上,未来学校研究要合乎我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与基本需求、合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愿景,并合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