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哨兵指标——高γ球蛋白血症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可识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哨兵指标,降低恶性肿瘤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中山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AIP相关的病例共14例.所有患者都进行肝功能、CA199以及增强CT和(或)MRI的常规检查,临床上疑似AIP或者病理已证实AIP者,则进行IgG或IgG4的检测.比较研究AIP患者与非AIP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区别.结果 1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AIP.AIP患者CA199可以是正常或轻度升高,低于非AlP患者CA199的数值(P=0.041).所有AIP患者的血清γ球蛋白比例均升高,而非AIP患者仅有25%出现γ球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IP患者的IgG、IgG4升高比例均为100%,而非AIP患者分别为25% (P =0.024)和0%(P=0.048).结论 高γ球蛋白血症是术前识别AIP的哨兵指标.拟诊胰腺癌患者若出现γ球蛋白比例升高,可进一步检查血清IgG或IgG4,以识别AIP,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患者女,69岁.因"间断右上腹痛1个月"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均正常.肝胆胰CT平扫+三期增强:胆囊底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4 cm ×2.5 cm,病变表面凹凸不平,局部与胆囊壁分界不清,部分突出胆囊轮廓之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减低,病灶与局部组织分界清楚(图1,
期刊
目的 通过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疗效的优缺点,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129例阑尾炎患者的资料,比较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效果.结果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4.8±2.6)d比(7.0±1.3)d,t=0.6
目的 探讨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证实的86例(39例CD、24例ITB和23例PSIL)患者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86例中
目的 探讨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式在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施行的28例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7例,中段胰腺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腺肿块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7例患者术后并发胰瘘1例.行中段胰腺切除术的9例患者术后并发胰瘘1例.行胰腺肿
患者女,58岁.因"腹胀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0d"以"胆总管下段占位"入院.增强CT提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79 μmol/L,直接胆红素167 μmol/L,白蛋白26.2 g/L,血淀粉酶114.5 U/L.入院当天行CT定位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此后腹胀、黄疸等症状明显好转.入院后第5天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
期刊
患者男,74岁,因"呕血伴发热10 h"2012年7月1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年.入院后查体:体温38.9℃,呼吸29次/min,心率102次/min,血压168/82 mm 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于脐上方可及一搏动性肿块,压痛明显,肠鸣音5次/min.查血常规:红细胞2.6×109/L,血红蛋白76 g/L,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
期刊
本研究对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根治度和安全性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的患者共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8 ~ 74岁,平均年龄(60±8)岁.选取同期开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6例(与所选配对病例手术时间上下相差在5个月内),与腹腔镜组逐一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物学特征、手术范围相比差异均无
期刊
一、概念中主动脉综合征(middle aortic syndrome,MAS)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因素导致的降主动脉下段及腹主动脉上段(即中段主动脉)的节段性狭窄,常累及内脏动脉及肾动脉,导致内脏及下肢缺血,出现严重肾血管性高血压、间歇性跛行及腹部绞痛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963年由Sen等[1]首次报道,他总结了主动脉狭窄性病变一般发生的四个部位:即主动脉弓部、末段分叉部
期刊
患者男,18岁,主因"间断活动后憋气3年,体检发现左膈肌缺损5个月"于2010年8月11日入院.患者营养状态良好,身高178 cm,体重70 kg,BMI 22.1,血清总蛋白69.4 g/L,白蛋白41.8 g/L,前白蛋白250.6 μmol/L;于2010年8月17日行左侧开胸探查,左膈疝还纳,左膈肌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急诊CT提示肠梗阻,予以积极保守治疗未见好
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学组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门静脉高压症综合治疗的现代观念.会议围绕普通外科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治疗的新观念、新手术、新方法.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地位,评价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的实施及效果,门静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