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日本鳗鲡幼体色素发育时相及其体型变化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1,2],孵化的柳叶鳗仔鱼随北赤道流和黑潮输送至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陆架变态为玻璃鳗,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3]。柳叶鳗-玻璃鳗-线鳗的变态,伴随着多个形态发育和生理调节过程。其中,表皮和内部器官上渐进沉积的黑色素是最清晰的可视标志[4]。Tesch和White[3]根据色素发育特征,将变态过程划分为I-VI色素发育时相。已有研究表明,幼鳗色素发育过程中个体体长、体重、体型、丰满度以及存活率
其他文献
为探讨COⅠ基因作为条形码在胡椒鲷亚科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测定了胡椒鲷亚科8种鱼类51个个体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51 bp的序列,利用MEGA 5.0计算胡椒鲷亚科种内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