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部星战真人电视剧《曼达洛人》,承担了这个重任。
熟悉武士电影的影迷,一眼就看出《曼达洛人》借鉴了70年代经典《带子雄狼》。《带子雄狼》原本是漫画,讲述武士拜一刀被奸人柳生藩所害,家破妻亡,最终带着儿子拜大五郎浪迹天涯,一边当职业刺客,一边寻找报仇机会。
《曼达洛人》则讲述只凭一个外号闯荡银河的赏金猎人“曼达洛人”,接到为帝国活捉某个目标的任务。后来他发现目标是一个种族非常罕见、拥有超能力的孩子,而帝国准备利用婴儿做邪恶实验。“曼达洛人”决定保护孩子不落帝国之手,并发誓把他交还给了解原力—即“曼达洛人”眼中的超能力—如何运用、但已经瓦解几十年的“绝地”组织。与拜一刀相似,“曼达洛人”既要与争夺孩子的各方人物对抗,也要担当类似父亲的角色,在找寻绝地线索的过程中照顾好孩子。 杀手的冷血与孩子的率真,两种反差元素的碰撞是《曼达洛人》的一大卖点,“父子互动”常常令观众津津乐道。不过《曼达洛人》最主要渲染的,仍然是银河边缘的快意恩仇。一批游走于黑白之间的人物,因为观念的契合或冲突,碰撞出种种火花。
其中最关键的观念是曼达洛文化。它的信条被剧中角色一言以概之:“正是此道”(This is the Way)。
“曼达洛人”踏上护送孩子之路,就是践行曼达洛之道。根据“曼达洛人”所在的部落的传统,孩子是“曼达洛人”找到的“弃儿”,“曼达洛人”身负照顾孩子成长的责任。由于孩子原力强大,超过“曼达洛人”所能理解和培训的范围,“曼达洛人”的具体任务变成把孩子交还给绝地。即使绝地过去曾是曼达洛人的敌人,“曼达洛人”依然要交还孩子,因为“正是此道”。
“正是此道”这句台词,首次出现于剧集第一季第三集。“曼达洛人”与一名部落同伴起了冲突,部落领袖解释为什么部落要隐藏踪迹时,第一次说出“正是此道”。本集结尾,“曼达洛人”从帝国处抢回孩子时被一群赏金猎人围攻。其他曼达洛人为了帮助“曼达洛人”,不惜结束隐蔽状态,关键时刻加入战团。其中与“曼达洛人”争执过的同伴,用重火力掩护“曼达洛人”离开。两人互相致意“正是此道”。可见,部落同伴之间的忠诚与支持,是“此道”中优先级极高的原则。
越简单越有力量,这个凝练的句子随着跌宕的故事迅速传播,成为新的经典星战台词,大有与“原力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并驾齐驱之势。
曼达洛之道还包括信守承诺。第二季第二集,“曼达洛人”答应护送一名妇人到特拉斯克星球,换取有关其他曼达洛人的下落的情报。护送路途非常凶险,“曼达洛人”的飞船一度坠毁在雪地星球中,然后被当地的蜘蛛类怪物进一步破坏。但“曼达洛人”还是设法把飞船修到起码能飞起来,磕磕绊绊地将客户送到目的地。

各种曼达洛之道的具体准则,被提炼为“正是此道”四个单词。越简单越有力量,这个凝练的句子随着跌宕的故事迅速传播,成为新的经典星战台词,大有与“原力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并驾齐驱之势。
神话与神化
“正是此道”本质上是一套朴素伦理准则集合体,反映忠、义、勇、信等美德。《曼达洛人》中的其他角色,也折射着相似的道德弧光。
例如赏金猎人公会头子格里夫,被孩子用原力治愈能力救了一命之后,从“曼达洛人”的对头变成帮手,以报答救命之恩。而隐居的乌格瑙特人库伊尔与“曼达洛人”结交后,加入到“曼达洛人”阵营,最后更为了保护孩子牺牲性命。这个角色堪称纯粹的“侠之大者”。
侠义传奇在东西方都很有市场。就电影领域来看,西部片出现得更早一点。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曾经形容,“西部片是大抵与电影同时问世的唯一的类型影片。” 美国西部文化酿造出“西部片”这个类型,歌颂西式草莽英雄。巴赞说,“西部片的深层现实就是神话。”“神”并非没有缺点,但是能在极限的关头表现出神性。1939年《关山飞渡》中,赌徒在生命结束前展示出维护女士尊严的绅士品格,酗酒的医生保持严谨的职业道德从而挽救新生的生命,而越狱的主角更是孝义双全的代表。
日本人则取材于本国武士道文化,制作了“武士片”,反映武士在守忠守诺的伦理下如何表现是非分明的性情。《关山飞渡》的导演约翰·福特对日本导演黑泽明有很大影響。黑泽明后来也成为一代宗师,其1954年的《七武士》,实现了对武士片对西部片创作的反哺—七位侠义之人助村民对抗强盗的故事,后来被1960年《豪勇七蛟龙》搬了回去。
卢卡斯个人苦心创作的《星球大战》,则是西部片和武士片的融合。绝地以光剑为武器,明显致敬日本武士造型。1977年第一部星战电影《新希望》(后来定名为《星球大战4:新希望》),年轻英雄救公主则受黑泽明《战国英豪》启发。《新希望》出现的第一个星球塔图因是一个沙漠星球,移植了西部片苍茫荒凉的风格。其中那个三教九流云集的酒馆,充满着“牛仔走进了酒吧”的西部故事印记。
但卢卡斯真正吸取西部片和武士片的养分,体现在角色们的理念取舍之上。《星战正传》三部曲中,流氓英雄索罗和最后浪子回头的反派达斯·维达最具代表性。索罗的职业道德不怎么样,身为走私客敢丢掉东主的货物。然而与卢克出生入死之后,索罗抛开往日遇到麻烦就溜之大吉的做派,在《新希望》结尾的死星大战中救了卢克。维达曾是维护银河和平的绝地,后来成为帝国爪牙。手上沾满鲜血的他,最后时刻与儿子相认、跟帝国皇帝同归于尽。两位充满瑕疵的主要角色,都通过完成伦理抉择实现救赎。
朴素—花哨—朴素
不过,后来的星战影视作品,不再铺陈这种直来直去的伦理取舍。首先是21世纪初的《星战前传》三部曲,卢卡斯志在追溯维达如何从英雄堕落为恶人,主题自然不在于伦理的光辉,而反而是伦理的崩坏。然后是迪士尼投资的《星战后传》三部曲争议巨大。其中一个问题在于,正传时期的英雄角色,在后传时期都过着近乎“窝囊”的生活,这相当于否定了正传的“造神”初衷、否定了这批人物在朴素伦理观推动下的选择。
《曼达洛人》的总导演是乔恩·费儒。2007年,他执导的《钢铁侠》挽救了漫威漫画公司,也开创了一个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漫威电影宇宙。《钢铁侠》将一个玩世不恭的超级英雄搬上银幕,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此后漫威电影宇宙极尽花哨,以型男靓女配搭炫目场景的手法吸金无数。漫威的母公司也是迪士尼,以至《星战后传》中出现的一些拉风的载具、武器和场面时,有影迷认为星战被有意无意地混入了一股“漫威味”。
《星战正传》的故事简单,角色形象也很直截了当。单纯的毛头小子,加入到一群有单纯的反压迫理念的革命者中,然后用单纯的方式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强敌。
然而,作为漫威电影宇宙的开山祖师,费儒执掌《曼达洛人》时却选择了克制。一股来自《星战正传》的经典气息扑面而来。经典的源头,仍然是“朴素”这两个字。《曼达洛人》投资巨大,视觉效果充满高预算电影的质感。但剧集中所呈现的星球,多是不毛之地,而没有太多漫威式的高饱和度斑斓色彩。
这与80年代的星战电影如出一辙。《星战正传》虽然是当时的电影特效奇迹,但是电影场景其实非常简单。苍茫的沙漠、漫天的冰雪、郁葱的森林……特定而连续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场景的主体,而不是像后来前传电影那样,利用数码技术打造出万亿人口的银河大都会,或者拥有风格不同的陆上和水底世界的艺术星球。
更重要的是,《曼达洛人》回归了格调上的朴素。《星战正传》的故事简单,角色形象也很直截了当。单纯的毛头小子,加入到一群有单纯的反压迫理念的革命者中,然后用单纯的方式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强敌。
“曼达洛人”也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他在父母被杀害后由曼达洛人救走,从此成为曼达洛之道的践行者。“正是此道”对他来说,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人生道路中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罗盘。其他的角色也有各自履行的“道”。这些人物多数有自己的小算盘,因而存在利益冲突。但最终,某些高于世俗利益追求的理念、某些令他们找到自己“人之为人”的价值的理念,促使他们摒弃冲突,共同战斗。
在场景上,《曼达洛人》致敬了西部片;在大故事框架上,《曼达洛人》致敬了武士片。两种影响星战诞生的类型片的烙印,再度刻于一部全新的原创星战电视剧之上。
然而,《曼达洛人》最实质致敬的是两种类型片中的朴素价值观美学。“曼达洛人”和他的同伴,用江湖中人的义勇血气对抗奸邪,留下可歌可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