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计算太粗心了”这一话题。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作者将从培养计算兴趣、重视口算训练、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计算的正确率 口算训练 估算训练 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33
自从进入中年级以来,我发现学生计算的特别容易错。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存在轻视的态度,很多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做题不够认真、不够专心、抄错题、运算不仔细、不验算等原因造成的。
如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粗心”这一话题。不少学生因为粗心没得高分,结果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严重受挫。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全过程,而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从培养计算兴趣、重视口算训练、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都会使单纯的、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兴致勃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就根据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计算教学情境和氛围,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完成方式练习,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享受计算的快乐。例如:用激趣游戏和小比赛;用卡片、小黑板进行视算和听算;限时口算,互编计算题等方式训练,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同时还可以采用计算“免做”(阶段性小测试,全对者可“免做”几次计算)等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重视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速度的提高、技能的形成不是一、两天训练就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实现的。我每堂课前准备好20道口算题,让学生分组抢答或是写在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加强估算训练
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多数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只要运用估算就可以来解决,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到监控和检验作用。每做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比如:我在进行“497÷7”的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商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学生很快估出它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七十多,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学生精确计算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将精确计算的结果与先前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也能及时找出错因并加以纠正。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知难而退,我针对学生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而不喜欢做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训练。如:“巧解趣题”、“速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以促进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错题”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一种提升学生能力的财富,在教学中适当引入错题,比一比谁是“森林神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中提高计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书写潦草、抄错数和符号,还有的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且从不验算,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在同一次练习中,同样类型的题目,有的算对了,有的算错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弱,少数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还要审预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做题时要做到心中有数。(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独立纠错的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一“看”、二“说”、三“算”、四“验”认真负责的计算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师要做到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这样一定会有收效的。
作者简介:安云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从教20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小学数学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学研讨及公开教学,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多次名列全区第一名。2006年主编校本教材《五年级口算册》上、下两册和校本课程《智力冲浪》三年级上、下册,在全区范围使用。2006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所在年级组被蚌埠市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08年6月荣获局属学校“教学能手”称号。2010年被评为蚌埠市“学科带头人”。
关键词:计算的正确率 口算训练 估算训练 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33
自从进入中年级以来,我发现学生计算的特别容易错。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存在轻视的态度,很多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做题不够认真、不够专心、抄错题、运算不仔细、不验算等原因造成的。
如今许多家长和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粗心”这一话题。不少学生因为粗心没得高分,结果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严重受挫。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每位数学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全过程,而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计算能力作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从培养计算兴趣、重视口算训练、加强估算训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都会使单纯的、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兴致勃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就根据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计算教学情境和氛围,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完成方式练习,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享受计算的快乐。例如:用激趣游戏和小比赛;用卡片、小黑板进行视算和听算;限时口算,互编计算题等方式训练,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同时还可以采用计算“免做”(阶段性小测试,全对者可“免做”几次计算)等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重视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速度的提高、技能的形成不是一、两天训练就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实现的。我每堂课前准备好20道口算题,让学生分组抢答或是写在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加强估算训练
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多数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只要运用估算就可以来解决,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到监控和检验作用。每做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比如:我在进行“497÷7”的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商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学生很快估出它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七十多,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在学生精确计算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将精确计算的结果与先前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也能及时找出错因并加以纠正。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知难而退,我针对学生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而不喜欢做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训练。如:“巧解趣题”、“速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以促进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错题”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一种提升学生能力的财富,在教学中适当引入错题,比一比谁是“森林神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中提高计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五、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书写潦草、抄错数和符号,还有的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且从不验算,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在同一次练习中,同样类型的题目,有的算对了,有的算错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弱,少数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还要审预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做题时要做到心中有数。(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独立纠错的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一“看”、二“说”、三“算”、四“验”认真负责的计算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师要做到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这样一定会有收效的。
作者简介:安云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从教20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小学数学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学研讨及公开教学,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多次名列全区第一名。2006年主编校本教材《五年级口算册》上、下两册和校本课程《智力冲浪》三年级上、下册,在全区范围使用。2006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所在年级组被蚌埠市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08年6月荣获局属学校“教学能手”称号。2010年被评为蚌埠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