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2010级42名运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概述了造成学生英语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力求通过实施分级教学、改变消极心智模式、有效利用“机遇期”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运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实用能力
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开始积极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立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占我院本科学生总数近三分之一的运训专业学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对我院2010级42名运训专业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两年英语学习后,多数学生仍不具备英语基本交际能力;近半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四分之一的学生达不到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需通过补考或重修才能及格。运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严重滞后不仅给任课教师带来困惑,更严重制约了这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据了解,有的学生参加国际赛事时因听不懂裁判员的指令而影响了比赛状态和比赛结果。因此,准确了解运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客观分析造成其结果的主要原因,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客观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已成为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一、教与学的现状
运训专业学生多数为某体育专项特长生。一些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了某專项训练,从此结束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入学前,只有少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多数学生只掌握些支离破碎的英语语法知识。问卷结果表明:18.1%的学生入学前没有认真学过英语;50.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28.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谈到原因时: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学不好英语”是他们放弃学习的主要原因;一些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他们认为学哑巴英语没有用,很想学点口语能和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也有的学生放弃英语学习是因为教学内容太难,教学进度太快,他们想学却跟不上;也有的学生把放弃学习归咎于老师严肃并带有挖苦训斥的说教。61%的学生希望能在听说能力方面有所提高。67%的学生喜欢在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很多学生意识到掌握英语技能对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很重要,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放弃学习;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想学但不知如何去学从而造成学习上的事倍功半,最后放弃学习;少数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英语学习上,最终选择放弃;高强度的专业课训练消耗学生大部分体能使他们看见书桌就想睡觉;少数学生频繁外出参加体育比赛也是其放弃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学目标过高,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和教学内容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任课教师过于严肃而缺乏人性化的说教使得学生不敢或不愿与教师进行悉心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合作不信任,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少数学生甚至会因受到任课老师的严厉批评而最终放弃这门课程。
二、改进措施
为改变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分级教学
依据高考英语成绩,入学英语摸考成绩和学生自愿原则,分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B级占70%左右,C级10%左右。“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A级:对于入学时已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并具有初级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交际能力为目标,坚持听说领先进而带动其它技能提高的教学原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集视听说为一体的立体化学习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提高实用交际能力,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交流,提升我国体育人才在国际赛事中的形象和地位”。B级:对于入学时已掌握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但不具备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以打好语言基础,进而培养基本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学从掌握语音正确发音、基础语法、基本词汇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通过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掌握所学知识,使得这70%的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运动员。C级:对于入学时英语基础基本为零的学生,本着实际应用的原则,在完成基本语音,基本句型和基本生活用语教学后,立即转入与竟体专业有关的实际场景的口语训练中。教学方法多以操练、背诵、模仿为主,形式轻松、活泼多样,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习得语言知识。使得这10%的学生成为具有初步英语交际能力的运动员。
2.创建积极心智模式
有些学生因英语基础薄弱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心里默认自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天生就不是学外语的料。在消极心智模式的暗示下,他们本能地放弃了努力学习的尝试,“本来就学不好,为什么还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千万不能抛弃这样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成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课上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特意设计些简单问题,并对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意传递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行,只要我努力,我肯定行!”可通过适当方式将运动员“想成功”的竞争意识溶入课堂活动。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I’m not a failure,I’m a winner!”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激活待开发的潜能,增强自信心,逐渐进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3.巧用“机遇期”
“机遇期(An opportunity period—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an opportunity must be acted or missed)”,从广义上讲是指事物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外部环境培养其成长的最佳时期。对学生来讲,是指在他们入学初期,教师通过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后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最佳时期。新生大都怀着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愿望进入校门。因此,任课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个“失不复得”的重要机会。教师在开始第一堂课之前要做好精心准备。首先,第一堂课的授课内容要吸引学生,授课形式要丰富多彩,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在机遇期,不但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第三,在此期间,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日后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第四,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秩序,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五,任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亲和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喜欢。许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去听他的课。“机遇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有效利用机遇期,将对以后的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有效教學
体育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相对较短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索然无味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可能控制住自己在那里装听”。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艺术化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模拟场景,穿插歌曲和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不知不觉的掌握所学知识。仿说和模拟、讨论和复述、个人、小组和班级活动可穿插进行。要指出的是:一是在设计教学场景时,要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二是不要片面追求趣味性而忽略有效信息的传递,注重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课后要问自己“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对其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三是“要依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学快,学准而不是学广”。另外,“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启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因,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
5.尊重个体差异,体现人性化教育
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普遍产生一种畏难情绪,甚至是一种厌倦心理。如果对他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将导致他们最终放弃学习。因此,任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选择适当机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性格和生活经历等,缩短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教师可利用课上组词、造句、介绍文化背景等机会,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知识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对促进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那些“固执”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广博的胸怀去感化、感染甚至是感动他们,从而激活他们的潜能,树立自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对于想在体育科研和训练方面有所建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力争考研,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学习资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力求改变目前体育院校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的被动局面,使运训专业英语教学有效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通过“因才施教”,实现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笔者希望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利用英语教学这一平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苗玲.体校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期刊网,2006.
[2]韩志芳.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2.
[3]王昆霞.严抓教学管理,实行分级教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
[4]罗立胜等.理工科学生外语行为模式的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5]柳明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ESL教学观摩及思考[J].外语界,2011.
[6]李相群.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英语知识竞赛的思考[J].中国期刊网,2006.
【关键词】运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实用能力
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开始积极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立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占我院本科学生总数近三分之一的运训专业学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对我院2010级42名运训专业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两年英语学习后,多数学生仍不具备英语基本交际能力;近半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四分之一的学生达不到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需通过补考或重修才能及格。运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严重滞后不仅给任课教师带来困惑,更严重制约了这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据了解,有的学生参加国际赛事时因听不懂裁判员的指令而影响了比赛状态和比赛结果。因此,准确了解运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客观分析造成其结果的主要原因,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客观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已成为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一、教与学的现状
运训专业学生多数为某体育专项特长生。一些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了某專项训练,从此结束了正规的课堂学习。入学前,只有少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多数学生只掌握些支离破碎的英语语法知识。问卷结果表明:18.1%的学生入学前没有认真学过英语;50.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28.2%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生畏。谈到原因时: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学不好英语”是他们放弃学习的主要原因;一些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他们认为学哑巴英语没有用,很想学点口语能和外国人进行简单交流;也有的学生放弃英语学习是因为教学内容太难,教学进度太快,他们想学却跟不上;也有的学生把放弃学习归咎于老师严肃并带有挖苦训斥的说教。61%的学生希望能在听说能力方面有所提高。67%的学生喜欢在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很多学生意识到掌握英语技能对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很重要,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放弃学习;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想学但不知如何去学从而造成学习上的事倍功半,最后放弃学习;少数学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英语学习上,最终选择放弃;高强度的专业课训练消耗学生大部分体能使他们看见书桌就想睡觉;少数学生频繁外出参加体育比赛也是其放弃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学目标过高,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和教学内容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任课教师过于严肃而缺乏人性化的说教使得学生不敢或不愿与教师进行悉心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合作不信任,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少数学生甚至会因受到任课老师的严厉批评而最终放弃这门课程。
二、改进措施
为改变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分级教学
依据高考英语成绩,入学英语摸考成绩和学生自愿原则,分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B级占70%左右,C级10%左右。“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A级:对于入学时已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并具有初级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交际能力为目标,坚持听说领先进而带动其它技能提高的教学原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集视听说为一体的立体化学习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提高实用交际能力,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交流,提升我国体育人才在国际赛事中的形象和地位”。B级:对于入学时已掌握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但不具备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以打好语言基础,进而培养基本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学从掌握语音正确发音、基础语法、基本词汇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通过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掌握所学知识,使得这70%的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运动员。C级:对于入学时英语基础基本为零的学生,本着实际应用的原则,在完成基本语音,基本句型和基本生活用语教学后,立即转入与竟体专业有关的实际场景的口语训练中。教学方法多以操练、背诵、模仿为主,形式轻松、活泼多样,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习得语言知识。使得这10%的学生成为具有初步英语交际能力的运动员。
2.创建积极心智模式
有些学生因英语基础薄弱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心里默认自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天生就不是学外语的料。在消极心智模式的暗示下,他们本能地放弃了努力学习的尝试,“本来就学不好,为什么还去浪费时间和精力!”教师千万不能抛弃这样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成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课上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特意设计些简单问题,并对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意传递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行,只要我努力,我肯定行!”可通过适当方式将运动员“想成功”的竞争意识溶入课堂活动。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I’m not a failure,I’m a winner!”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激活待开发的潜能,增强自信心,逐渐进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3.巧用“机遇期”
“机遇期(An opportunity period—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an opportunity must be acted or missed)”,从广义上讲是指事物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外部环境培养其成长的最佳时期。对学生来讲,是指在他们入学初期,教师通过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后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最佳时期。新生大都怀着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愿望进入校门。因此,任课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个“失不复得”的重要机会。教师在开始第一堂课之前要做好精心准备。首先,第一堂课的授课内容要吸引学生,授课形式要丰富多彩,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第二,在机遇期,不但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第三,在此期间,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日后的可持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第四,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秩序,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五,任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亲和力去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喜欢。许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任课教师而喜欢去听他的课。“机遇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有效利用机遇期,将对以后的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有效教學
体育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相对较短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索然无味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可能控制住自己在那里装听”。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情景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艺术化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模拟场景,穿插歌曲和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不知不觉的掌握所学知识。仿说和模拟、讨论和复述、个人、小组和班级活动可穿插进行。要指出的是:一是在设计教学场景时,要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二是不要片面追求趣味性而忽略有效信息的传递,注重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课后要问自己“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并对其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三是“要依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学会而不是学快,学准而不是学广”。另外,“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启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因,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状态。
5.尊重个体差异,体现人性化教育
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普遍产生一种畏难情绪,甚至是一种厌倦心理。如果对他们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将导致他们最终放弃学习。因此,任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选择适当机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性格和生活经历等,缩短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多鼓励少批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教师可利用课上组词、造句、介绍文化背景等机会,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知识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对促进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那些“固执”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广博的胸怀去感化、感染甚至是感动他们,从而激活他们的潜能,树立自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对于想在体育科研和训练方面有所建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力争考研,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学习资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力求改变目前体育院校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的被动局面,使运训专业英语教学有效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通过“因才施教”,实现运训专业学生英语教与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笔者希望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利用英语教学这一平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苗玲.体校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期刊网,2006.
[2]韩志芳.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2.
[3]王昆霞.严抓教学管理,实行分级教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5.
[4]罗立胜等.理工科学生外语行为模式的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5]柳明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ESL教学观摩及思考[J].外语界,2011.
[6]李相群.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英语知识竞赛的思考[J].中国期刊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