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辽事史料发掘的新思路——兼评李红权点校的《熊廷弼集》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辽事史料匮乏的因由,是由于当时复杂纠结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历史的复杂决定了记载的复杂。然而,百年来人们极尽发掘整理,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其中缺乏对当时当事人著述的足够重视,而当时当事人特别是军政人员之著述即别集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数量不小,分散各处,亟待搜集整理。《熊廷弼集》的出版为此做了可贵的尝试,而具有普遍意义。它不仅为晚明辽事史料深入发掘整理做出了新样板,更为晚明史料整理开启了新思路。其慎选底本、分卷编排、辑佚钩沉、校勘文字,乃至编制附录等措施足堪效仿。在此基础上,以期一套科学系统的《晚明辽事别集丛刊》问世。
其他文献
开放访问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集高程精度一直是科研和应用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详细介绍了AW3D30 DEM、SRTM DEM、ASTER GDEM和TanDEM-X DEM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AW3D30DEM、SRTM1 DEM和ASTER GDEM 3种数据集的高程精度。实验表明,AW3D30 DEM高程精度最高,其次是SRTM1 DEM。ASTER GDEM高程上存在整体
《明经世文编》是明崇祯年间陈子龙、徐孚远、宋徵璧等学者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从明人文集中选辑而成的经世文汇编。明朝末年,辽事问题成为关系到明朝生死存亡的大事,因而《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中分子物质或细胞器包被进入囊泡,形成自噬小体后与溶酶体融合成自噬溶酶体,并降解包裹内容物的过程。生理过程中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把受损、变性、衰老
<正>叶向高是明末政局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入阁,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致仕。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六十三岁的叶向高再度入阁为首辅。"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中采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再生黏膜组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患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
明末御边良将熊廷弼李琳琦熊廷弼(1569~1925),字飞白,江夏修贤里(今湖北武昌县金水乡)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军事谋略家。他在明末空前严重的边患中,忧国忘己,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三至辽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