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探究教学作为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地采用,物理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揭示出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施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师对探究教学环节设计的不科学,使活动在形式上似乎很投入,但实质上学生缺乏探究情感和合理的探究过程,只是随波逐流,思维活动深度不够,使探究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作为物理教师,对提高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思考。
1 物理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1 科学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遵守科学规律,内容必须科学,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其表述必须科学,不能含糊其辞,而且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素。
1.2
行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要求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1.3 主动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让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在知识的建构、活动的参与、思维的交互全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1.4 层次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应是递进式的、逐步深化的问题,要善于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相关联的子问题,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有序地思考,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2 提高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1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筑有效探究的平台
物理探究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情境化,将物理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体现物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综合的视角,深刻理解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所以,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似乎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尤其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物理情境,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使学生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为有效探究构筑平台,使学生在愉悦、亢奋的心境中进行探究活动。
2.2 精心设计导思问题,把握有效探究的关键
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设计探究导思问题,其目的是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探究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顺通学生的思路,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要求,实施“分层递进”,“分层”是为了确保探究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和提出问题;“递进”则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导思问题也要充分体现引导作用,引导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课堂即时情境设计的促使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问题以语言、动作等形式加以暗示,涉及到探究教学全局性的问题、环节的中心问题等,教师必须预设,但在教学中更多的则是生成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不达意的表达迅速判断学生的思路,理解学生不成熟的解释或者一闪而过的创见,并紧紧围绕本课作出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问题的设置程序要与思维的发展相一致,同时,还应注意程序粗细适宜,过细而太显露不能引发争论,不利于思维的展示;过粗致隐含条件太多,不易抓住要点,讨论无法深入。
2.3 适时调控课堂活动,保证有效探究的达成
教师的灵活引导与适时调控,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是同等重要、平等的,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和发展总是互动的结果;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不是生硬死板的控制,而是在实施过程中,能根据问题出现的性质、特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手段,顺畅引导和调控,因为在真正自主探究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的调控就体现在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上。
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的一个基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有超越教师、教材和自我的意识,应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求证上,不要忙于得出结论,这需要的是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但探究活动无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也常有教师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整个过程都规范一致,变成了基本操作训练课,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探究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撤得开收得拢,学生也必将渐渐释放潜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调控,才能保证有效探究的达成。
2.4 注重课堂总结评价,促进有效探究的提升
针对物理知识较零散、探究活动开放性较强的特点,在物理探究教学中通过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点,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新的能力增长点,提升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方法体系。
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同时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相应地对学生认知程度和心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的弱点暴露出来时,教师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发挥其诊治作用,及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判,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创新素质是十分有益的,这也是有效探究的提升。
3 提高中学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的注意事项
3.1 切忌探究目标不明,要提高方向性
探究目标是探究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探究过程的方向,是判断探究教学是否有实效性的直接依据,盲目放开式探究最终会影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杜绝探究形式封闭,要具有开放性
只注重课内的限时探究,没有课外时间充足的实践性探究,会使学生探究活动缺乏深度;不能只注重通过物理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也应从物理教学其它途径(如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实施探究教学,才能使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得以提升。
3.3 防止探究模式僵化,要体现多样性
物理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程序也就是学生探究的程序。
1 物理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1 科学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遵守科学规律,内容必须科学,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其表述必须科学,不能含糊其辞,而且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因素。
1.2
行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要求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1.3 主动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让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在知识的建构、活动的参与、思维的交互全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1.4 层次性
物理探究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应是递进式的、逐步深化的问题,要善于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相关联的子问题,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有序地思考,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2 提高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1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筑有效探究的平台
物理探究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情境化,将物理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体现物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综合的视角,深刻理解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所以,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似乎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尤其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物理情境,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使学生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为有效探究构筑平台,使学生在愉悦、亢奋的心境中进行探究活动。
2.2 精心设计导思问题,把握有效探究的关键
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设计探究导思问题,其目的是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探究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顺通学生的思路,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要求,实施“分层递进”,“分层”是为了确保探究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和提出问题;“递进”则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探究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导思问题也要充分体现引导作用,引导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课堂即时情境设计的促使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问题以语言、动作等形式加以暗示,涉及到探究教学全局性的问题、环节的中心问题等,教师必须预设,但在教学中更多的则是生成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不达意的表达迅速判断学生的思路,理解学生不成熟的解释或者一闪而过的创见,并紧紧围绕本课作出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问题的设置程序要与思维的发展相一致,同时,还应注意程序粗细适宜,过细而太显露不能引发争论,不利于思维的展示;过粗致隐含条件太多,不易抓住要点,讨论无法深入。
2.3 适时调控课堂活动,保证有效探究的达成
教师的灵活引导与适时调控,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是同等重要、平等的,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其行为和发展总是互动的结果;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不是生硬死板的控制,而是在实施过程中,能根据问题出现的性质、特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手段,顺畅引导和调控,因为在真正自主探究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的调控就体现在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上。
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的一个基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有超越教师、教材和自我的意识,应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求证上,不要忙于得出结论,这需要的是一个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但探究活动无序,学生的制约能力差,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也常有教师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等整个过程都规范一致,变成了基本操作训练课,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探究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撤得开收得拢,学生也必将渐渐释放潜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调控,才能保证有效探究的达成。
2.4 注重课堂总结评价,促进有效探究的提升
针对物理知识较零散、探究活动开放性较强的特点,在物理探究教学中通过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点,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新的能力增长点,提升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方法体系。
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同时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相应地对学生认知程度和心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的弱点暴露出来时,教师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发挥其诊治作用,及时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判,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决策能力,提高科学创新素质是十分有益的,这也是有效探究的提升。
3 提高中学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的注意事项
3.1 切忌探究目标不明,要提高方向性
探究目标是探究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探究过程的方向,是判断探究教学是否有实效性的直接依据,盲目放开式探究最终会影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杜绝探究形式封闭,要具有开放性
只注重课内的限时探究,没有课外时间充足的实践性探究,会使学生探究活动缺乏深度;不能只注重通过物理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也应从物理教学其它途径(如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实施探究教学,才能使物理探究教学实效性得以提升。
3.3 防止探究模式僵化,要体现多样性
物理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程序也就是学生探究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