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年轻一代,推动全球秩序演进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外交家傅莹常有引人注目的讲话,这次她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向美国大学生们说了一番话,演讲的标题是《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外交家的讲话,既明白又含深意,表面上的话清清楚楚,但想表达什么?想对谁表达?这些就需要琢磨了。
  历史告诉未来
  一开始读了中文的演讲稿,觉得似乎不太好理解,又找了英文稿看,果然明白多了。寒暄暖场过后,傅莹首先说“我想先谈谈中国在世界变迁中的经历”。这个话看起来平淡,但最后引出的结论是很大的。她实际要回应外界对中国想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的疑问,说得更重些是中国强大后会不会威胁别人,打破旧秩序。外交家会说话,她没有直接点出这些听起来不太好听的疑问,也没有直接生硬说我们不会怎么怎么样,她像触龙说赵太后一样,细说从头,从历史中走来,自然引出了结论。她说:
  各国有着非常不同的经历,这对我们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在一些问题上的感受不尽相同。
  你们大概都曾经读到过,1648年欧洲达成威斯特伐利亚系列和约以结束“30年战争”,之后的数百年,初步建立起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秩序,确立了内政自治原则。随后便把殖民统治推向世界其他地方,包括美洲,而美国是1783年才摆脱了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而早在此之前,亚洲长期延续着自己独特方式,各国和睦相处。当时中国的清王朝仍处于鼎盛时期,到18世纪中国人口已超过欧洲国家总和。但是,这个延续近两千年的田园般宁静在19世纪中叶被欧洲帝国打破。
  到了1919年,当欧洲签署凡尔赛和约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亚洲大部分地区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中国的领主完整也屡遭侵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被迫退位,政治精英构建共和体制和西式议会的种种努力纷纷失败,国家陷入内乱。年轻人开始从其他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于1921年由几十个人建立的,许多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不比你们年长多少。(看看年轻人是怎样改变着世界,真是神奇!)
  1941年,当《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宣告“美国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约2/3的国土被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战争中伤亡人员达到3500万人。今年九月,中国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英烈、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中国和美国当时并肩作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美国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1949年中国终于重获和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当时的国家满目疮痍,经济近于崩溃,人均寿命不足35岁,文盲率达到90%以上。
  换句话说,二战后多年,当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权力、建立起所谓的恐怖平衡之际,中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包括满足庞大人口的吃饭需求。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年少时经历的饥饿和困惑我记忆犹新。
  1970年代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近代被列强侵略,国土沦陷、不平等条约的屈辱、战争的摧残,这些惨痛的历史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也正是有过这样沉重的历史,中国珍爱和平。傅莹的结论:
  因此,当中国人讲到国际体系时,通常指的是中国作为成员参与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构和机制。鉴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国一直信守和遵循《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峰会,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信守”,傅莹原文是believe in,表达出从历史中获得的明确和坚定的信念。
  傅莹讲的第二点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成长”,她讲得很少,稍提了提西方媒体对中国突出的几点负面报道,没有在此纠缠,只是简单回应,随即展开第三点,也是最核心,最大篇幅的论述,即中美关系。
  中国不会与美国争霸
  崛起的中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未来中美是否会争夺世界权力?针对这一问题,傅莹从两方面做了回答: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并非是靠侵略别国成长起来,而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天然优势、资源、努力与全球化的机遇才发展起来的,所以不存在侵略、争霸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虽然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然面临很多国内问题,重心也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无暇也没有兴趣争夺世界权力。从这一点来说,中国更不可能进行与美国的争霸。她说:
  掩卷思量,不禁要问,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秩序,是否就是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呢?是否就是仅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为核心理念、以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为支撑?而对于新兴大国来说,是否面对的只有臣服或挑战这两个选项?换做是美国人,你们又当做何选择?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大国,并非依靠炮舰开路成长起来的,我们是结合了自身的天然优势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起来的。欧洲引领工业化以来,资金、技术、市场、资源和人才主要集中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世界,而如今,所有这些要素都在全球化推动下开始向外扩散。
  顺着这个浪潮,中国坚持改革,不断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实现了30年GDP年均9%的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有人甚至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后达到世界第一位。
  但是,当一些国际学者讨论新的世界权力分配问题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很淡定,对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世界权力转移或者“世界权力之争”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中国目前的重心还在于解决大量棘手的国内难题,包括克服环境污染、反腐败、缓解经济下行、更好地保障民生等等。
  要靠年轻一代
  不过,傅莹也承认世界已经有很大变化,应该对国际秩序进行一些调整:
  首先,在当今世界,像过去那样,各地区隔绝地共同存在、应对不同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秩序需要具有开放性,要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多元的观点。   其二,再通过大国之间战争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重新决定新的力量平衡,也没有可能了,因为世界各国关系已经如此紧密交织。
  其三,我们所面对的大量新型问题都是全球性的,超越了主权国家和区域的边界。像埃博拉病毒、ISIS(全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像试图乘船从非洲前往欧洲的人们。需要新的思维和新型全球框架或者说是全球秩序,去应对新型挑战。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这要求各国要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些全球性新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各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实践,用创新和合作的办法应对和解决这些全球性新问题,例如20国集团(G20)和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增强了亚洲和亚欧大陆之间的联系,这些对现有国际体系和合作框架的补充实践,实际上也是一种新机制,是构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一部分,将有利于促进现有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傅莹前面说中国认为的国际体系,通常指的是中国作为成员参与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机构和机制,中国要维护这个体系。后面又说要对国际秩序进行一些调整。这中间是否有矛盾?仔细看她的用语,会发现并不矛盾,前面说的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机制,即联合国,核心是安理会和五常的机制。后面说的主要是国际经济秩序和应对气候卫生等问题的机制。这些方面需要调整,原来有G7,现在的G20重要性越来越大;原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现在我们倡导的亚投行崭露头角,前景看好。
  当然这些调整是否能顺利进行,现在还有疑问。基辛格《论世界秩序》一书是以一种很有深意的设问方式结束的:“我们将去向何方?”
  向何方的核心还是中美关系,傅莹紧接着又回来谈到中美关系,暗指中美能否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关系建立国际新型秩序:
  我们是否有决心和智慧走出大国冲突的历史窠臼?能否合作开创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秩序?为此,习近平主席向奥巴马总统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傅莹给出的答案是:寄希望于中美年轻一代。这说明了她为什么选择来芝加哥大学向大学生们演讲。她说: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受到误解和偏见的干扰,实际上在许多领域都建立起密切的伙伴关系。有人甚至把两国比作不情愿的双胞胎。两国互信的水平也相当令人印象深刻了。否则,我们何以相互颁发十年有效期签证?由此可见,年青一代继承的两国关系积极因素大大多于负面因素。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前无古人,不会一帆风顺。但双方都认识到,要加强合作、管控分歧,为亚洲和世界构建面向和平与发展的稳定战略框架。这既是两国关系的方向,又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21世纪全球秩序的演进并不容易,也不是朝夕可得之事。但未来寄望于年轻一代,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拿出很好的答案!
其他文献
自打《太阳的后裔》俘获了一干妹子,朋友圈里一水儿的舔屏党,点开都是宋仲基大露巧克力腹肌,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不过oppa(欧巴)虽好,可惜永远在硬盘里。如果有一所大学能够送你一款宋仲基plus,你要不要?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绰号“X”,就是这样一所男多女少,充满了雄性荷尔蒙和高智商的学校。因为军事传统,这里的学生各个能征善战,战斗值爆表;又因为录取考试难,尤其是数学,能进这所学校的都是万里挑一的谢耳
如今,校园里的新鲜事层出不穷。这些新闻折射出什么?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颇有见地。  1.华东政法大学将试行刷卡考勤,需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各刷1次校园卡,没刷卡即为缺课  2.为了应对期末考试不被挂科,不少大学生在楼道里恶补复习备考  刷卡能留住学生?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开始试行“刷卡考勤”制度,本科生需要在上课前和下课后在指定设备上各刷一次校园卡,没刷卡即认定为缺课。然而,该考
这是“史上最难体测”吗?  “我在高中就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一轮体育测试下来,我都通过了。因为平时没有做太多的身体柔韧度的练习,这次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不太好,我可能要在身体柔韧度这方面加强锻炼。”2014级自然科学试验班的李婷芬说。在她看来,大学的体测标准比中考还低,她觉得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就放松了身体锻炼的要求,才会不适应大学的体测标准,提高标准会促使大学生加强体质锻炼。正如她所说,平时对体育锻炼不
这几年,我带过十多名研究生,发是怎么看问题的,缺乏科研激情、科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研基础不扎实、不会写论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囿于自己的阅历,不能正“为什么要和别的课题组合作?”确理解导师看问题、处理事情的考量,从而对课题组的管理提出“幼稚”的看法。这不但影响了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我在遭到“呛声”后,没有采取“冷处理”或者回避的方法,而是费力地给学生讲解课题组组长
十年前,  我曾经短暂地在一个香港财经媒体做记者和编辑,  除了不多的采访任务之外,  另一个工作是每期做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综述,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话概述一下获奖者的理论与思想。  比如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的“时间连贯性”和“真实经济周期”,  奥曼、谢林的“无限重复博弈”之类的。  这可以敦促我学习一些皮毛的经济学知识,也算饶有趣味。  “自律性市场”从来没有被实行过  做了几期之后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在继续。多年前,高校管理领域专家程星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教授即大学的观点,这一观点随后被国内许多校长在多种场合里加以引用。程星后来在其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管理之道》一书中说,时至今日,自己的观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人物可以代表大学。不过程老师当年的观点即便现在来看也仍然是振聋发聩的,本期我们先来看看教授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道的关系,下期再接着讨论。  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关
教育先行。  一直以来,出国留学大家往往是往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大家的选择也可以更多些。这里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高校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和“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TOP400”上榜的高校名单,仅供参考。
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环游世界!”可是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途自由行。除却金钱、时间等现实条件,对陌生世界的恐惧感也是一大制约因素。2015年春节期间,我制定了一个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俄罗斯的暑期旅游计划。原因很简单。第一,漫长的暑假,我想出去看看;第二,俄罗斯签证方便,卢布贬值,消费水平低。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觉得我一定疯了。“人生地不熟的
全球数亿书迷入坑《哈利·波特》十几年,哈恩党看的是哈利和罗恩的友(基)情,反转党看的斯内普教授的虐心暗恋,而吃货看的则是那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魔法食堂——雄伟恢宏的大礼堂里长长的餐桌,只要用魔杖敲敲就能出来一大堆好吃的,简直是吃货的终极梦想!其实在现实中,真的有一所大学拥有那座魔法食堂,那就是牛津大学。《哈利·波特》电影的取景地,就是牛津大学的38个学院之一——基督教会学院的食堂。虽然没有电影那样布
采访叶沈俏时,记者经常会被她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  “认真”“感恩”和“上善若水”,叶沈俏选择这三个词形容自己。从七岁失去双腿,到考上浙江大学,保送本校中文系直博,三个形容词已经完全融入到她的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乃至于与她合为一体。  “我是个做人处事都很认真的人,与人真诚相处,不惹是生非,不轻易麻烦别人,容易满足;做事努力,无论多枯燥的日常,我也都能不厌其烦;理智严谨,温和细心,一旦做事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