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4月到12月,河南南阳9名男童先后离奇失踪,社会上一度传出“挖眼割肾”的谣言。2007年12月23日,总理温家宝通过内参获悉此案并作批示。2008年1月3日,警方快速侦破此案,9名被贩卖到河南新乡、山东东明等地的男童和亲人团聚。
9名儿童神秘失踪,“挖眼割肾”谣言四起
2007年4月15日,河南淅川县大石桥乡毕家台村5岁的毕俊欣在外婆家暂住,当天中午12时,毕俊欣在老城镇小操场附近玩耍时失踪。
2007年5月19日,7岁的杨帅在河南淅川县上集镇钟观社区的灌河边玩耍时失踪。
2007年7月26日,7岁的贾少攀与4岁的贾阳鑫兄弟俩随父母在淅川县上集镇罗寨社区居住,两人出门玩耍时失踪。
2007年11月3日,6岁的刘晓东,在淅川县上集镇谢岭村的家门口附近玩耍时失踪。
2007年12月8日,淅川县上集镇娃鱼河村付营组4岁的吕向阳、两岁的吕向雷兄弟俩在金河镇外婆家玩耍时失踪。
2007年11月25日,淅川县城关镇龙城街道西湾村,4岁的陈淅阳在丝毯厂玩耍时失踪。
2007年4月至12月,淅川县先后有8名男童神秘失踪,年龄在2岁至7岁之间,失踪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此外,2007年11月10日,相临的西峡县也发生一起失踪案,6岁男童李征在丁河镇天池山庄附近失踪。多名儿童离奇失踪,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寻找失踪的孩子,几个家庭印传单、做广告,花费达10万元,但一直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孩童失踪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挖眼割肾”的谣言悄悄在這个偏远县城散布开来:淅川有一个专门偷盗小儿肾脏和眼角膜的团伙。流言引起当地无限恐慌,不少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密保护,专门接送孩子上学,学校老师也不敢怠慢,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巨大的恐慌继续在山城蔓延……
总理批示后的雷霆行动
早在2007年5月,失踪儿童的父亲杨天贵到当地派出所报案,但当时并没有立案,派出所让家人查找线索。杨天贵提供了第一个线索:孩子失踪前一天,一个曾有矛盾的亲戚来过家里,还给了孩子一块钱。派出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无果。随后,杨天贵到派出所提供第二个线索:村里一个12岁的小孩看到杨帅被陌生人带走了,但派出所对这个线索并不在意。杨天贵心急如焚,找到县刑警队。刑警队到村里了解情况,也去亲戚家进行调查,排除了犯罪嫌疑。找不到儿子,杨天贵三番五次去派出所、刑警队。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不知道算拐卖儿童,还是自己走失,不好定性。
4个月后,杨天贵几近绝望,不再找警方反映情况。
另外几个家庭也在苦苦寻求线索,以便派出所立案侦破。2007年12月,失踪儿童的父亲吕富金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有关人员让他有了线索再来。“找线索”成为失踪儿童父母最大的心结。
后来,失踪儿童的家长们逐渐互相认识。2007年12月16日,他们联合写了投诉状交到县委。县公安局有关人员答复说,要对男童失踪案侦查,但由于无法定性,不能立案。
2007年12月,家长们打热线电话求助当地媒体。
12月20日,河南商报的一篇稿件《南阳淅川5个月失踪7男童》见报。随后,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到淅川县调查写内参。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河南省主要领导过问此事。同日,河南省委领导分别批示。特别要求:“省市公安部门从速处理,要扩大侦破视野,不惜一切力量,限期破案。”
12月24日,河南省公安厅领导到淅川县指挥侦破工作。当晚,南阳市委迅速成立“12·24”专案指挥部,组织刑侦、技侦、治安、网监等部门150名民警参战。
12月28日,专案指挥部邀请多名资深刑侦专家加入侦破行动。专家们分析认为:男童失踪案是一个拐骗、拐卖犯罪团伙所为。指挥部又从南阳市公安局特警、治安、交警等部门和邓州等五个县市紧急抽调200名民警参与侦查工作。专案指挥部派人对失踪儿童父母进行采集血样,将DNA录入全国信息数据库。
“这是近年来,上案子上得最厉害的一次!”当地一名警官接受采访时说。
专案组开展密集排查,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凌晨两点钟还在敲居民家的门。同时,《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排查失踪儿童的紧急通知》、5万份《悬赏公告》、《致全县所有司乘人员的一封信》、《致淅川籍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等贴满淅川大街小巷。公告称:只要提供有价值线索,每找回一个孩子,奖励现金3万元;每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现金5万元。
在河南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下,省内其他公安机关也开始协查。
省公安厅抽调的网警总队、技侦总队专家,对案件的状况进行专业性分析,并采用最先进的DNA比对技术。部分与南阳交界的外省县市的公安局长也被请到了淅川,连夜开会商讨对策。专案组调查发现,在某案发现场,淅川县一家企业的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一段录像。录像里,一个10岁左右的少年领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匆忙离开。经证实,小孩正是失踪孩子之一、4岁的陈淅阳。
淅川县电视台每隔半小时便会播放这段不足2分钟的录像,向市民征集线索。
自此,专案组可确定的信息是:这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拐骗、拐卖犯罪团伙,多在双休日或学生假期的白天,以带儿童玩耍、买玩具、买食品等理由进行诱骗,或干脆趁人不备侵袭单独或结伴玩耍的2~10岁男童,借助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带儿童迅速逃离现场。排查工作被分为十个重点进行,骑摩托车的男性犯罪嫌疑人,与失踪少年有非正常接触的10岁左右少年……
案件告破,“偷子家族”连续作案
2007年12月31日23时许,2008年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此时,专案组仍在连夜突击。新乡警方反馈来一条信息,当地警方连夜协查时,发现有来历不明儿童,解救出一名疑似被拐儿童。
警方将失踪孩子的父亲贾建峰接到指挥部,比对新乡警方传来的男童照片。贾建峰仔细辨认后,说“像”。为进一步确认,专案组连夜赶往贾家,让贾阳鑫的母亲朱春红辨认。当朱春红看到照片上男童那两颗门牙有些缺失(豁口)时,差点晕倒:那就是自己的儿子!
1月1日至2日,经缜密侦查,犯罪嫌疑人叶增喜、其六弟叶晓林等10人被抓获。经讯问,这是一个家族式犯罪团伙。他们通过引诱、拐骗、贩卖一条龙式的犯罪活动,将这些受骗儿童贩卖至河南新乡、山东东明等地。截至破案时,8名男童被以每人2万元的价格卖出,1名儿童尚未卖出。
随后,经过工作,9名被拐卖儿童全部被解救。
叶增喜共兄弟六个。提起叶增喜的名字,许多人都说他是骗子,村前村后都被他骗过。当年,叶增喜是村里的篾匠,他对大伙说,认识外地一个林场的领导,可以弄到便宜木材,借给他两三百元钱,能给弄回来足够盖起3间大瓦房的木头。这样的便宜事,诱惑了大多数乡亲。后来,叶增喜欠了一屁股债躲了出去。这些年为了躲债,叶增喜几乎没有回过家。
在这个家族式团伙中,主犯叶晓林黑瘦精明,是团伙的“主脑”。兄弟中,叶晓林排行老六,也是村里的“秀才”。这个38岁的男子在当了几年老师后,1996年考进了师专,一年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先后在广州等地打工。1997年,叶晓林回到老家淅川,做香菇生意,但没有赚到钱,于2003年离婚。2005年,叶晓林来到郑州,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勤杂工。在郑州几年时间里,他还自学法律。在他出示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律师”的头衔。在这个头衔的掩护下,他帮人协调经济纠纷,还收到过两三万元的代理费。在被抓获前不久,他还参加了司法考试。
叶晓林走上“拐卖”路的原因是欠了很多钱,刚开始是打麻将想赢钱,可输得更多了,后来被人家逼得狠,被暴打多次,叶晓林只好到处借钱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哥哥叶增喜。哥哥说,还不如去弄两孩儿卖呢,很赚钱。叶晓林动心了,开始在村口转,给小孩买玩具……“农村小孩防范意识差,喜欢在村口路边玩,而且大多是一两个人,给他们买玩具、买吃的喝的,他们很喜欢,然后就跟你走了。”叶晓林这样向警方交待。
现年23岁的叶欣帆是叶增喜的儿子,因染上赌博恶习,欠了一屁股赌债。2007年4月15日将5岁的毕俊欣拐卖后,一下子还了1万多元的赌债,从此开始不停诱骗贩卖儿童。
9名被拐儿童和亲人团聚
2008年1月2日,失踪孩子的家长陆续接到通知,说犯罪嫌疑人已抓获,1月3日可以领孩子。失踪孩子的家长陈建国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特意给儿子陈淅阳买了一个奥特曼,和妻子将孩子的床铺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手忙脚乱,想早点上床睡觉,但根本睡不着,每隔几分钟就看看表,觉得一分钟像一年一样漫长,夫妻俩硬是坐了一夜。
第二天8点多,家长们赶到淅川县公安局,仍然是漫长的等待。
家长大多是熬了漫长的一夜,此时,他们偶尔会问问对方的情况,更多的是沉默。
与此同时,解救出来的9名孩子从新乡出发,在多名特警护送下,一起往南阳进发。当护送车队进入淅川县城北入城口时,一大早自发前来的上万群众,挤在不到5公里的马路两邊,人们翘首企盼,想看看失踪归来的孩子,想看看那个应被千刀万剐的家族团伙。
车队行驶进淅川县丹阳宾馆,早已等候在此、望眼欲穿的9名孩子的家属一见车来,立刻奔向车门,当一眼认出自己的孩子时,个个哭喊起孩子的名字,撕心裂肺。
认亲现场,4岁的陈淅阳在离家39天后,重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手伸向孩子的那一刻,陈建国夫妇的泪珠不停地往下掉,也不知是喜悦还是悲痛,他们将儿子紧紧抱在胸前,只有泪水,没有话语。
整个现场,可能是受惊过度,多数孩子都只是呆呆的,不敢说话。有些年幼的孩子一见大人哭成这样,也跟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孩子们回家了,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然而,这些天的梦魇并没有就此消失。
6岁的刘晓东被卖到了一个农村单身汉家,那家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马国豪”。回家后,刘晓东当天夜里睡觉做梦,突然把被子一拉,蒙头就哭,父亲刘国军叫他“晓东”“东东”都无法把梦中的孩子叫醒。情急之下,想起孩子的名字“马国豪”,情急中“马国豪”这么一叫,刘晓东一下子吓得坐起来。
4岁的吕向阳被起名“李丰雷”,如果说自己叫“向阳”,就会被打。
面对恶梦般的过去,家长们都说,等过一段时间孩子情绪平稳了,就送他们上学校去。从此以后,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看护他们更加风雨无阻。另外,据记者了解,本案的涉案人员均已被批捕。下一步,随着案子的侦查终结,等待这一家族式犯罪团伙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9名儿童神秘失踪,“挖眼割肾”谣言四起
2007年4月15日,河南淅川县大石桥乡毕家台村5岁的毕俊欣在外婆家暂住,当天中午12时,毕俊欣在老城镇小操场附近玩耍时失踪。
2007年5月19日,7岁的杨帅在河南淅川县上集镇钟观社区的灌河边玩耍时失踪。
2007年7月26日,7岁的贾少攀与4岁的贾阳鑫兄弟俩随父母在淅川县上集镇罗寨社区居住,两人出门玩耍时失踪。
2007年11月3日,6岁的刘晓东,在淅川县上集镇谢岭村的家门口附近玩耍时失踪。
2007年12月8日,淅川县上集镇娃鱼河村付营组4岁的吕向阳、两岁的吕向雷兄弟俩在金河镇外婆家玩耍时失踪。
2007年11月25日,淅川县城关镇龙城街道西湾村,4岁的陈淅阳在丝毯厂玩耍时失踪。
2007年4月至12月,淅川县先后有8名男童神秘失踪,年龄在2岁至7岁之间,失踪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此外,2007年11月10日,相临的西峡县也发生一起失踪案,6岁男童李征在丁河镇天池山庄附近失踪。多名儿童离奇失踪,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寻找失踪的孩子,几个家庭印传单、做广告,花费达10万元,但一直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孩童失踪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挖眼割肾”的谣言悄悄在這个偏远县城散布开来:淅川有一个专门偷盗小儿肾脏和眼角膜的团伙。流言引起当地无限恐慌,不少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密保护,专门接送孩子上学,学校老师也不敢怠慢,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巨大的恐慌继续在山城蔓延……
总理批示后的雷霆行动
早在2007年5月,失踪儿童的父亲杨天贵到当地派出所报案,但当时并没有立案,派出所让家人查找线索。杨天贵提供了第一个线索:孩子失踪前一天,一个曾有矛盾的亲戚来过家里,还给了孩子一块钱。派出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无果。随后,杨天贵到派出所提供第二个线索:村里一个12岁的小孩看到杨帅被陌生人带走了,但派出所对这个线索并不在意。杨天贵心急如焚,找到县刑警队。刑警队到村里了解情况,也去亲戚家进行调查,排除了犯罪嫌疑。找不到儿子,杨天贵三番五次去派出所、刑警队。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说,不知道算拐卖儿童,还是自己走失,不好定性。
4个月后,杨天贵几近绝望,不再找警方反映情况。
另外几个家庭也在苦苦寻求线索,以便派出所立案侦破。2007年12月,失踪儿童的父亲吕富金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有关人员让他有了线索再来。“找线索”成为失踪儿童父母最大的心结。
后来,失踪儿童的家长们逐渐互相认识。2007年12月16日,他们联合写了投诉状交到县委。县公安局有关人员答复说,要对男童失踪案侦查,但由于无法定性,不能立案。
2007年12月,家长们打热线电话求助当地媒体。
12月20日,河南商报的一篇稿件《南阳淅川5个月失踪7男童》见报。随后,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到淅川县调查写内参。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河南省主要领导过问此事。同日,河南省委领导分别批示。特别要求:“省市公安部门从速处理,要扩大侦破视野,不惜一切力量,限期破案。”
12月24日,河南省公安厅领导到淅川县指挥侦破工作。当晚,南阳市委迅速成立“12·24”专案指挥部,组织刑侦、技侦、治安、网监等部门150名民警参战。
12月28日,专案指挥部邀请多名资深刑侦专家加入侦破行动。专家们分析认为:男童失踪案是一个拐骗、拐卖犯罪团伙所为。指挥部又从南阳市公安局特警、治安、交警等部门和邓州等五个县市紧急抽调200名民警参与侦查工作。专案指挥部派人对失踪儿童父母进行采集血样,将DNA录入全国信息数据库。
“这是近年来,上案子上得最厉害的一次!”当地一名警官接受采访时说。
专案组开展密集排查,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凌晨两点钟还在敲居民家的门。同时,《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排查失踪儿童的紧急通知》、5万份《悬赏公告》、《致全县所有司乘人员的一封信》、《致淅川籍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公开信》等贴满淅川大街小巷。公告称:只要提供有价值线索,每找回一个孩子,奖励现金3万元;每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现金5万元。
在河南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下,省内其他公安机关也开始协查。
省公安厅抽调的网警总队、技侦总队专家,对案件的状况进行专业性分析,并采用最先进的DNA比对技术。部分与南阳交界的外省县市的公安局长也被请到了淅川,连夜开会商讨对策。专案组调查发现,在某案发现场,淅川县一家企业的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一段录像。录像里,一个10岁左右的少年领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匆忙离开。经证实,小孩正是失踪孩子之一、4岁的陈淅阳。
淅川县电视台每隔半小时便会播放这段不足2分钟的录像,向市民征集线索。
自此,专案组可确定的信息是:这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拐骗、拐卖犯罪团伙,多在双休日或学生假期的白天,以带儿童玩耍、买玩具、买食品等理由进行诱骗,或干脆趁人不备侵袭单独或结伴玩耍的2~10岁男童,借助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带儿童迅速逃离现场。排查工作被分为十个重点进行,骑摩托车的男性犯罪嫌疑人,与失踪少年有非正常接触的10岁左右少年……
案件告破,“偷子家族”连续作案
2007年12月31日23时许,2008年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此时,专案组仍在连夜突击。新乡警方反馈来一条信息,当地警方连夜协查时,发现有来历不明儿童,解救出一名疑似被拐儿童。
警方将失踪孩子的父亲贾建峰接到指挥部,比对新乡警方传来的男童照片。贾建峰仔细辨认后,说“像”。为进一步确认,专案组连夜赶往贾家,让贾阳鑫的母亲朱春红辨认。当朱春红看到照片上男童那两颗门牙有些缺失(豁口)时,差点晕倒:那就是自己的儿子!
1月1日至2日,经缜密侦查,犯罪嫌疑人叶增喜、其六弟叶晓林等10人被抓获。经讯问,这是一个家族式犯罪团伙。他们通过引诱、拐骗、贩卖一条龙式的犯罪活动,将这些受骗儿童贩卖至河南新乡、山东东明等地。截至破案时,8名男童被以每人2万元的价格卖出,1名儿童尚未卖出。
随后,经过工作,9名被拐卖儿童全部被解救。
叶增喜共兄弟六个。提起叶增喜的名字,许多人都说他是骗子,村前村后都被他骗过。当年,叶增喜是村里的篾匠,他对大伙说,认识外地一个林场的领导,可以弄到便宜木材,借给他两三百元钱,能给弄回来足够盖起3间大瓦房的木头。这样的便宜事,诱惑了大多数乡亲。后来,叶增喜欠了一屁股债躲了出去。这些年为了躲债,叶增喜几乎没有回过家。
在这个家族式团伙中,主犯叶晓林黑瘦精明,是团伙的“主脑”。兄弟中,叶晓林排行老六,也是村里的“秀才”。这个38岁的男子在当了几年老师后,1996年考进了师专,一年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先后在广州等地打工。1997年,叶晓林回到老家淅川,做香菇生意,但没有赚到钱,于2003年离婚。2005年,叶晓林来到郑州,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勤杂工。在郑州几年时间里,他还自学法律。在他出示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律师”的头衔。在这个头衔的掩护下,他帮人协调经济纠纷,还收到过两三万元的代理费。在被抓获前不久,他还参加了司法考试。
叶晓林走上“拐卖”路的原因是欠了很多钱,刚开始是打麻将想赢钱,可输得更多了,后来被人家逼得狠,被暴打多次,叶晓林只好到处借钱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哥哥叶增喜。哥哥说,还不如去弄两孩儿卖呢,很赚钱。叶晓林动心了,开始在村口转,给小孩买玩具……“农村小孩防范意识差,喜欢在村口路边玩,而且大多是一两个人,给他们买玩具、买吃的喝的,他们很喜欢,然后就跟你走了。”叶晓林这样向警方交待。
现年23岁的叶欣帆是叶增喜的儿子,因染上赌博恶习,欠了一屁股赌债。2007年4月15日将5岁的毕俊欣拐卖后,一下子还了1万多元的赌债,从此开始不停诱骗贩卖儿童。
9名被拐儿童和亲人团聚
2008年1月2日,失踪孩子的家长陆续接到通知,说犯罪嫌疑人已抓获,1月3日可以领孩子。失踪孩子的家长陈建国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特意给儿子陈淅阳买了一个奥特曼,和妻子将孩子的床铺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手忙脚乱,想早点上床睡觉,但根本睡不着,每隔几分钟就看看表,觉得一分钟像一年一样漫长,夫妻俩硬是坐了一夜。
第二天8点多,家长们赶到淅川县公安局,仍然是漫长的等待。
家长大多是熬了漫长的一夜,此时,他们偶尔会问问对方的情况,更多的是沉默。
与此同时,解救出来的9名孩子从新乡出发,在多名特警护送下,一起往南阳进发。当护送车队进入淅川县城北入城口时,一大早自发前来的上万群众,挤在不到5公里的马路两邊,人们翘首企盼,想看看失踪归来的孩子,想看看那个应被千刀万剐的家族团伙。
车队行驶进淅川县丹阳宾馆,早已等候在此、望眼欲穿的9名孩子的家属一见车来,立刻奔向车门,当一眼认出自己的孩子时,个个哭喊起孩子的名字,撕心裂肺。
认亲现场,4岁的陈淅阳在离家39天后,重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手伸向孩子的那一刻,陈建国夫妇的泪珠不停地往下掉,也不知是喜悦还是悲痛,他们将儿子紧紧抱在胸前,只有泪水,没有话语。
整个现场,可能是受惊过度,多数孩子都只是呆呆的,不敢说话。有些年幼的孩子一见大人哭成这样,也跟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孩子们回家了,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然而,这些天的梦魇并没有就此消失。
6岁的刘晓东被卖到了一个农村单身汉家,那家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马国豪”。回家后,刘晓东当天夜里睡觉做梦,突然把被子一拉,蒙头就哭,父亲刘国军叫他“晓东”“东东”都无法把梦中的孩子叫醒。情急之下,想起孩子的名字“马国豪”,情急中“马国豪”这么一叫,刘晓东一下子吓得坐起来。
4岁的吕向阳被起名“李丰雷”,如果说自己叫“向阳”,就会被打。
面对恶梦般的过去,家长们都说,等过一段时间孩子情绪平稳了,就送他们上学校去。从此以后,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看护他们更加风雨无阻。另外,据记者了解,本案的涉案人员均已被批捕。下一步,随着案子的侦查终结,等待这一家族式犯罪团伙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