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CCI模型痛行为影响的比较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脉冲射频(PRF)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疼痛模型痛行为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PRF组、PRF-120 s组、PRF-480 s组、PRF-720 s组,每组18只。CCI模型建立成功后,假PRF组仅置入射频针而不进行脉冲射频干预,另外3组分别给予120、480、720 s作用时间的PRF干预(电压55 V、频率2 Hz)。测定大鼠制模前、模型成立时及PRF后1、4、7、10、14、17、21 d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与热缩足时间(TWL)。

结果

制模前和模型成立时各组TWL和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成立时各组TWL和MWT均较制模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PRF组比较,其余3组在PRF后4、7、10、14、17、21 d时TWL值和MWT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PRF-120 s组相比,PRF-480 s组、PRF-720 s组在PRF后21 d时TWL值和MW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F-480 s组比较,PRF-720 s组在PRF后21 d时TWL值和MW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RF能明显提高大鼠CCI模型的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明确的镇痛效应;在120~720 s之内,延长PRF作用时间可以提高PRF对CCI大鼠的镇痛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吗啡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鞘内连续注射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癌痛患者80例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为鞘内泵入吗啡组(A组)、鞘内泵入吗啡复合右美托咪定1.0 μg/ml组(B组)、复合右美托咪定1.5 μg/ml组(C组)及复合右美托咪定2.0 μg/ml组(D组),每组20例。记录4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吗啡剂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的不良
目的评价急诊室股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后疼痛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股骨骨折患者57例,年龄29~87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均在急诊室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记录股神经阻滞注药前、注药后10、20、30 min时患者VAS评分,注药10 min后VAS评分未明显下降者增加闭孔神经阻滞。结果34例患者股神经阻滞组注药后10、20、30 min时VAS评分(4.2±1.2、2.6±1
传统麻醉与精神药品管理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本院引进麻醉与精神药品智能管控系统,使麻醉与精神药品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其在麻醉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期刊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模式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50例,根据不同镇痛模式,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左布比卡因组(B组)和吗啡组(C组),每组50例。术后镇痛模式分别为:A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40 µg(PCIA);B组硬膜外注射左布比卡因0.28 g+舒芬太尼140 µg(PCEA);C组静脉注射吗啡14 mg(PCIA),各组均用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与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复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60例,随机分为达克罗宁组和奥布卡因组,每组30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后分别行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和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宫颈涂抹和宫颈管注射,记录HR、BP、RR、SpO2,比较术中体动反应、宫颈松弛度、异丙酚用量、术中出血量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
期刊
目的观察亚甲蓝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骨性膝关节炎患者185例(236膝),其中男56例(69膝),女129例(167膝);年龄48~78岁;采用0.1%亚甲蓝20 ml联合透明质酸钠25 mg/2.5ml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全组随访时间3,6个月;对患者膝关节注射前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软骨破坏情况。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1 d、7 d,3个月、6个月时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