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大川
1969年生于河北遵化。先后就学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艺术学院(现哈尔滨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中心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刘大为工作室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任天津艺术教育进修学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出版:《郭大川写意人物》、《实力派精英郭大川专集》、《学院派精英郭大川》、《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郭大川》等多部画集。
就绘画而言,“气象”二字最难以捕捉,或者可以说绘画最难营造的是“气象”。“气象”一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气氛,种种的生活场景若无气氛,那剩下的只不过是物质性的东西,或是日月之交替简单之叠加,又有什么意思?生活场景中的气氛是时时流动的,无时不在变化,而绘画中的气象却是宁静的,会渐渐清晰起来让人感动的一种东西。一个画家,越到他接近成熟的时候这种东西就越清晰。或者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说郭大川的人物画好,也就好在这两个字上。他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古人,着汉衣冠的古人一旦出现在宣纸之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便已具备了“楷模”的意义。而郭大川的古人物画作也在这一点上做的格外突出。艺术从来都是要和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而“距离产生美”这样的一句话也似乎特别适用于郭大川的古代人物画。我们现在画人物,无论古代或现代中的人物,几乎每一个画家都会想“为什么?”我为什么把这些人物画给诸位看官?”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把“教化”二字轻轻抹去,那么,我们的人物画还会能给人们什么?促人思考或是令人愉悦?我常对黄胄的新疆人物画会这样提一问?其实我们看这样的人物画,往往还是被其色彩和线条感动。如果他画的是当代的,西装革履的,或者是着中山装的灰色一群,那效果明显不能太让线条和色彩焕发出动人的一面。郭大川的古代人物画当然也有这一点上的意义。但说到感人,说到或者是让人有所触动,那便是,郭大川的人物画往往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之中的生活形态,饮茶,弹阮,宴乐,晤谈,垂钓。郭大川笔下的选择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笔的有所指。闲适的,平和的,优雅的生活乃是他心中所向往的,也是我们看了他的古代人物画往往会心生欢喜的地方。那一次在厦门看大川作画,是一笔一笔,心有定数,下笔十分从容,不狂不燥,给人物开脸,是十分的下笔毫不犹豫,得传统之正传达室让人深觉传承的重要。中国当代画古代人物的画家很多,而大川依然能卓然特立地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大川画面的线是重重叠叠,是加法,但从不妄下一笔。线条虽然繁复,却都相当的放松,一种颓然的感觉。是温柔敦厚的,而没有刀枪剑戟的味道。看大川的画,让人想到的不是宋代,或者是有明的一代,而是让人想到晚唐。一切都已经十分的熟然,一切都已经十分的相看两不厌。说到中国绘画,简有简的好,而繁亦有繁的好。大川的笔墨是多层次而丰富的。笔势变化极大说明一个画家的功夫的深厚与宽广。大川的画作,可以用得上“宽广”二字。画家一如作家,既要能写长篇,又要能作小文,大川是既可以满壁烟云又可以尺素之间数笔便完成结构的这种类形画家。看大川的画,让我特别感叹的是他笔墨的富有,他的画作《美人艳南国》,就笔势而言,碎笔有碎笔,整笔有整笔,要水有水,要墨有墨,荷花,莲蓬和水草,穿插交错,充满了音乐感。一个人的画面是这样,画面是动的,而人物的总体情态却得一个“静”字。又如《小园春思》,画面上的草和衣纹让画面动了起来,而人物的神态却是静,大川的画面往往是动静结合的特别好。画面用墨用色也特别的精微讲究,如《小园春思》这幅镜心,美人所倚所靠的那个石桌上的那一抹墨,让整个画面一下子亮起来。大川作画在这方面是锦心绣口,能够也善于力避画面的“灰”,也做到了。大川还喜欢作多人的画面,其精髓在于极善于以人物的神来协调整个画面上众多的人物,大川画人物,眼睛特别的点的好,精神,有神彩,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的人物画家。大川笔下人物的那两只眼是极为传神的。《自得山中趣》这一幅作品,人物的眼睛使整幅画面散落的线条一下子都有了归属。大川的人物画虽是写意笔法,但工的味道毕足,是工中有写,写中有工,其笔下人物的手往往也“表情”毕足,如以弹琴为题材的《静淡云鹤趣》,五个人物的手各有交待,用心极细,令人感佩。时下作人物画能如此既放达又精微,既开笔大写又细心工致者并不多见。大川的古典人物画让我们感受了另一种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多一些想像,想像一下,我们都是郭大川笔下古典人物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品茗、赏花、吹笛或听琴,那我们将是多么的幸福。艺术的功能原来就在这里,让我们暂时忘掉俗世的繁难与艰苦,不妨做一回画家郭大川笔下的古人。
1969年生于河北遵化。先后就学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艺术学院(现哈尔滨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中心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刘大为工作室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任天津艺术教育进修学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出版:《郭大川写意人物》、《实力派精英郭大川专集》、《学院派精英郭大川》、《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郭大川》等多部画集。
就绘画而言,“气象”二字最难以捕捉,或者可以说绘画最难营造的是“气象”。“气象”一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气氛,种种的生活场景若无气氛,那剩下的只不过是物质性的东西,或是日月之交替简单之叠加,又有什么意思?生活场景中的气氛是时时流动的,无时不在变化,而绘画中的气象却是宁静的,会渐渐清晰起来让人感动的一种东西。一个画家,越到他接近成熟的时候这种东西就越清晰。或者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说郭大川的人物画好,也就好在这两个字上。他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古人,着汉衣冠的古人一旦出现在宣纸之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便已具备了“楷模”的意义。而郭大川的古人物画作也在这一点上做的格外突出。艺术从来都是要和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而“距离产生美”这样的一句话也似乎特别适用于郭大川的古代人物画。我们现在画人物,无论古代或现代中的人物,几乎每一个画家都会想“为什么?”我为什么把这些人物画给诸位看官?”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把“教化”二字轻轻抹去,那么,我们的人物画还会能给人们什么?促人思考或是令人愉悦?我常对黄胄的新疆人物画会这样提一问?其实我们看这样的人物画,往往还是被其色彩和线条感动。如果他画的是当代的,西装革履的,或者是着中山装的灰色一群,那效果明显不能太让线条和色彩焕发出动人的一面。郭大川的古代人物画当然也有这一点上的意义。但说到感人,说到或者是让人有所触动,那便是,郭大川的人物画往往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之中的生活形态,饮茶,弹阮,宴乐,晤谈,垂钓。郭大川笔下的选择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笔的有所指。闲适的,平和的,优雅的生活乃是他心中所向往的,也是我们看了他的古代人物画往往会心生欢喜的地方。那一次在厦门看大川作画,是一笔一笔,心有定数,下笔十分从容,不狂不燥,给人物开脸,是十分的下笔毫不犹豫,得传统之正传达室让人深觉传承的重要。中国当代画古代人物的画家很多,而大川依然能卓然特立地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大川画面的线是重重叠叠,是加法,但从不妄下一笔。线条虽然繁复,却都相当的放松,一种颓然的感觉。是温柔敦厚的,而没有刀枪剑戟的味道。看大川的画,让人想到的不是宋代,或者是有明的一代,而是让人想到晚唐。一切都已经十分的熟然,一切都已经十分的相看两不厌。说到中国绘画,简有简的好,而繁亦有繁的好。大川的笔墨是多层次而丰富的。笔势变化极大说明一个画家的功夫的深厚与宽广。大川的画作,可以用得上“宽广”二字。画家一如作家,既要能写长篇,又要能作小文,大川是既可以满壁烟云又可以尺素之间数笔便完成结构的这种类形画家。看大川的画,让我特别感叹的是他笔墨的富有,他的画作《美人艳南国》,就笔势而言,碎笔有碎笔,整笔有整笔,要水有水,要墨有墨,荷花,莲蓬和水草,穿插交错,充满了音乐感。一个人的画面是这样,画面是动的,而人物的总体情态却得一个“静”字。又如《小园春思》,画面上的草和衣纹让画面动了起来,而人物的神态却是静,大川的画面往往是动静结合的特别好。画面用墨用色也特别的精微讲究,如《小园春思》这幅镜心,美人所倚所靠的那个石桌上的那一抹墨,让整个画面一下子亮起来。大川作画在这方面是锦心绣口,能够也善于力避画面的“灰”,也做到了。大川还喜欢作多人的画面,其精髓在于极善于以人物的神来协调整个画面上众多的人物,大川画人物,眼睛特别的点的好,精神,有神彩,这一点有别于其他的人物画家。大川笔下人物的那两只眼是极为传神的。《自得山中趣》这一幅作品,人物的眼睛使整幅画面散落的线条一下子都有了归属。大川的人物画虽是写意笔法,但工的味道毕足,是工中有写,写中有工,其笔下人物的手往往也“表情”毕足,如以弹琴为题材的《静淡云鹤趣》,五个人物的手各有交待,用心极细,令人感佩。时下作人物画能如此既放达又精微,既开笔大写又细心工致者并不多见。大川的古典人物画让我们感受了另一种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多一些想像,想像一下,我们都是郭大川笔下古典人物中的一员,参加他们的品茗、赏花、吹笛或听琴,那我们将是多么的幸福。艺术的功能原来就在这里,让我们暂时忘掉俗世的繁难与艰苦,不妨做一回画家郭大川笔下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