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创未来顺道正德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顺,古称灵州。清朝康熙二十四年之前,又名和锋。后当地民众认为“锋”字有碍和睦,遂改成“顺”字,以寓“和气、顺利”之意。和顺乡自古人杰地灵,气候温和,民风淳朴。当地人世代以农耕为主,艰苦开基,辛勤创业。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和顺一中)创办于1958年,是和顺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原名和顺中学,旧校址在金逢路旁金溪河畔。学校现有学生近1500人,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和顺当地人子女,都有着和善淳朴的品性特质。
  源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
  一种优秀的特色学校文化的创建,应当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粹部分,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历经五千多年而心心相传,“和”(和而不同)“合”(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世界观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要进行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国内起源于“和文化”的教育探索,主要是“和合教育”与“和美教育”。
  “和合学”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在《和合哲学论》一书中说,“和合学”是一个“在途中”的哲学体系,是一条走向“大和至乐”之途。人们对“和合二神”的推崇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 , 是“天下兼相爱”的理想。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渴望社会的和谐,更是期望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引领高质量的生活,比如社交、比如教育……诚然,和合思想也包含着教育的和谐,俗语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见证了教育对社会的重要性。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基于以上种种考量,经过实践探索,和顺一中结合自身的地域与人文环境,继承与创新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理念,认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造就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现实社会完美人格的人,从而决定创建“和教育”、践行“和文化”。
  基于文化与校本的精准定位
  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特色学校建设对接及融合,必须要有学校办学思想体系作为支撑。因此,“和”文化要与学校的教育追求谋求深度契合。在阐述“和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之后,和顺一中校长梁利亨认为,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教育必然要作出相应的改革,而学校则必须走特色建设及内涵发展的创新之路。他随后向记者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感受教育的幸福;办学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校训:知真行诚,德馨才高;校风:和谐、求真、至善、尽美;教风:厚德、博学、高效、创新;学风:乐学、睿思、求实、笃行。学校从2008年开始课堂改革,在课堂改革的助力下,学校的升学率节节攀升,从2008年的33.1%,到2015年的64.3%,到2016年的70.6%,再到2017年的80%。在升学率高位运转的情况下,和顺一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关键能力的、会和谐生活的人。
  2014年开始,在总结过往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基础上,和顺一中开创性地打造“和谐校园”“和美德育”“和悦课堂”“和馨教师”“和乐课程”五大支柱项目,创建具有浓厚“和文化”气息又具有和顺一中特色的“和教育”特色品牌。细细品味,和顺一中的“和文化”就是一幅天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画卷。
  和谐校园:沉淀和教育的大观照
  “和”文化墙、生物地理园、绿色荷花池、农耕文化基地、自动取阅读书亭……在和顺一中,从这些校园景观中你会感受到这所学校有如大自然般和谐。教育应该是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力,“和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合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
  和顺一中以“家长委员会”为主要平台,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如开设“家长论坛”,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沟通,传播和顺本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让家长参加学校的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和文化”的重要手段。除了已经建好的“和”文化墙,和顺一中还将启动“六园一亭”工程,新建的工程都将融合“和文化”元素,营造无处不“和”、处处皆“合”的和谐校园环境。
  和美德育:生成和教育的轴心线
  “和美德育”是一种充满理解、管放结合的无痕教育。“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规范的管理培育人,以多彩的活动教育人”是和顺一中“和美德育”实施的三大育人途径。“和顺一中陈少梅名班主任工作室”是主要平台,历奇体验教育是主要形式,多元化德育特色活动是重要载体。
  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南海区德育课题《关于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研究》作引领,开展培训班主任队伍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促使班主任从管理型向智慧型转变,完善学校德育资源库,实现初中三个年级班会课的序列化。
  加强“无痕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联合团委开展多元化的德育特色活动,包括联合语文学科,继续推进“书香校园”的阅读工程,评选学校“阅读之星”;坚持开展每学期班级文化的评比;坚持开展班会公开课观摩与比赛活动等,进一步规范德育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建立和完善“和美少年”评价体系。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在人生规划、学業水平、人际交往、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有效指引,在注重学生智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
其他文献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辖阳西、阳东两县和江城区,代管阳春市(县级市),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建教育强市,阳江市起步早,是粤西地区最早启动的地级市。自2012年3月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以来,阳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市工作。  阳江市规划创建教育强镇(街道)43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期特邀我省教育系统的十九大代表以“学习十九大,加快教育现代化”为焦点,畅谈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身体会与相关做法,以期为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大提供鲜活的关注点。  其中,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阅读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大多数家长也逐步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然而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却让许多家长犯愁,该挑选怎样的书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呢?其实,《南方分级阅读》丛书
面对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每一位有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的教育者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思考的行动投身于这场变革的洪流,使自己在改革的巨流中理性定位,紧贴教育变革的脉搏,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在对话成为时代主流,在学习成为社会愿景的现时语境下,在内心持久地渴望探寻教育发展的“真经”及其内在发展理路的“召唤”下,在教育前沿聆听生命中那种久违的“感动”,品味教育的那种应然
由于种种原因,西藏班的孩子们学习成绩和学校的汉族学生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为了让他们尽快把成绩赶上去,佛山市实验中学想方设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狠抓教学质量突破。一是引导学生落实好每一个时间段的学习,让“手拉手”的相关老师们经常深入地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二是晚自习时安排老师们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向老师们请教,对于重点内容和知识点不断反复
6月22日,来自全省各地300余位《广东教育》理事单位代表(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普通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齐聚广州,就“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学校章程建设”这个主题深入研讨和交流,并结合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共话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思路,共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出席会议并提出研讨意见。他希望扎实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百年学典》系列是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打造的一套教辅丛书,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以帮助学生课后练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要目的。《百年学典》系列丛书主要分为“同步类”和“考试复习类”,其中同步类包含了多个版本教材的配套教辅,可对应不同版本的教材。经过作者的多次修订和完善,《百年学典》已成为广东省内知名度较高的一个教辅品牌。在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发起的2015—2016年度“中国品牌教辅TOP榜”评选活动中,《
当时间的列车驶到2013年的轨道,我省民办教育踏上了其发展史上最具意义的历史节点——省政府把“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作为教育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广州召开了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省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从管理机制、扶持力度、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23条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成民办教育强省。意见强调,要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
2016年4月9-10日,由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承办,广东教育学会、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发展与管理学会、广州市第113中学协办的广东省第一届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广州举行。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省高中69名参加决赛的青年教师选手,分别参加课堂实录与教学设计、现场说课两个环节的比赛,决出语文、数学、英语一、二、三等奖,各科前三名进入总决赛,通过借班
2015年全国教育政策法治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工作会议近日在海口召开。会议深入研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政策法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服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