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6
我们都知道学科之间都存在共性,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一门学科都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科的不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采取的策略、注意也不同。当然这些年的老师,也不敢说有什么经验,但还是愿意谈一下我对美术教育的一些见解。我从事1到6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学生的年龄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往往要马上转变教学方式,启发性语言也要有所不同,而我认为学生在做画之前教师对其的启发性语言至关重要,不能说学生的做画灵感来源于此,至少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下面我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⑴在美术教学中,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孩子审美观的启发与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审美的规律为基础,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老师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考虑,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上课。美术课是一门视觉性的课,特别是小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对他们的审美观进行引导,但是绝不能对其进行扼杀。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说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也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学生所画的《鱼的世界》里,鱼的花纹,鱼的颜色,鱼的大小,鱼的形状,有变化;但是背景处理却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画的海洋。我抓住此问题,再上了一节课。我首先以小画展方式展开此课,让学生在海洋的世界里和美丽的鱼儿们一起玩,而后我出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你的鱼儿会游到哪儿去?用什么样的方式游去?探讨过程中我听到有的同学在说:我想让我的鱼儿游到宇宙去玩;游到衣服上去;游到窗户上去;游到电脑中去;游到盘子里去…我想用橡皮泥捏一条小鱼;我想剪一条小鱼做窗花;我想做一只鱼风筝;我想在衣服上画一条小鱼;我想绣一只小鱼在手帕上…如此这般,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收到了好几件作品,有绘画,手工,泥塑,剪纸…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用心去引导,,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历史,语文,政治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促进课堂的多样化。
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承认学生存在不同,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想的跟其他人不同而批评,相反我都是非常鼓励孩子的个性思维的。因为美术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所以说不管孩子的作品是呈现怎样的一个风格与想法。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交割学生知识,而且还要用真心与孩子交流,做他们生活中的倾听者,好朋友,生活的。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探究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十分重要。
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找到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焦点,知学生之所不知及向知方面转化的条件。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为主,而不是老师个人的见解。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美术在小学教育中虽然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什么注重孩子的美术教育。现在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素质教育,而美术课的开展恰恰就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的。从孩子自身的发展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美术这们艺术课的学习,我们可能发现孩子的潜能,以后多才多艺,也是一种自身的发展。
每个人对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知识我个人对美术教学的一点小小的感悟和期望。
我们都知道学科之间都存在共性,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一门学科都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科的不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采取的策略、注意也不同。当然这些年的老师,也不敢说有什么经验,但还是愿意谈一下我对美术教育的一些见解。我从事1到6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学生的年龄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往往要马上转变教学方式,启发性语言也要有所不同,而我认为学生在做画之前教师对其的启发性语言至关重要,不能说学生的做画灵感来源于此,至少能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下面我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⑴在美术教学中,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孩子审美观的启发与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审美的规律为基础,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老师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考虑,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上课。美术课是一门视觉性的课,特别是小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对他们的审美观进行引导,但是绝不能对其进行扼杀。
⑵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说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也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学生所画的《鱼的世界》里,鱼的花纹,鱼的颜色,鱼的大小,鱼的形状,有变化;但是背景处理却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画的海洋。我抓住此问题,再上了一节课。我首先以小画展方式展开此课,让学生在海洋的世界里和美丽的鱼儿们一起玩,而后我出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你的鱼儿会游到哪儿去?用什么样的方式游去?探讨过程中我听到有的同学在说:我想让我的鱼儿游到宇宙去玩;游到衣服上去;游到窗户上去;游到电脑中去;游到盘子里去…我想用橡皮泥捏一条小鱼;我想剪一条小鱼做窗花;我想做一只鱼风筝;我想在衣服上画一条小鱼;我想绣一只小鱼在手帕上…如此这般,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收到了好几件作品,有绘画,手工,泥塑,剪纸…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用心去引导,,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⑶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术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历史,语文,政治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促进课堂的多样化。
⑷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承认学生存在不同,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想的跟其他人不同而批评,相反我都是非常鼓励孩子的个性思维的。因为美术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所以说不管孩子的作品是呈现怎样的一个风格与想法。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交割学生知识,而且还要用真心与孩子交流,做他们生活中的倾听者,好朋友,生活的。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⑸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探究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十分重要。
⑹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⑻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找到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焦点,知学生之所不知及向知方面转化的条件。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为主,而不是老师个人的见解。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美术在小学教育中虽然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什么注重孩子的美术教育。现在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素质教育,而美术课的开展恰恰就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的。从孩子自身的发展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美术这们艺术课的学习,我们可能发现孩子的潜能,以后多才多艺,也是一种自身的发展。
每个人对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知识我个人对美术教学的一点小小的感悟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