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需要探讨课堂教学怎样围绕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要注重趣味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课堂
作者: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酒泉735019
音乐是一门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从而营造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营造童趣课堂,这样,才能彰显出音乐学科的特色。
一、直观激发兴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共同欣赏《我爱我的家》时,学生们都觉得这首歌很好听。这种欣赏仅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反映。要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品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就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起伏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在欣赏轻优美动听的乐曲时,就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家”中的活动画面,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家中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家中妈妈在做饭,有的说家中爸爸在陪孩子玩耍,有的说家中爷爷奶奶在看电视。随着学生的精彩描述,各种家中的温馨画面出现到大屏幕中,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优美的音乐结合生动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在通过听觉感受乐曲旋律美的同时。又通过视觉感受到乐曲的动态美。这样循序渐进、直观形象的处理,不仅一次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
二、多种手段结合,诱发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经验积累的也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不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启发性谈话等,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从而获得同步感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郊游》这首钢琴曲时,这首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都以轻快的节奏欢快的旋律来表现小孩到郊区游玩时喜悦的心情,形象的反应出儿童在郊游的情景。在乐曲的中间部分用抒情优美的音乐来表现郊外美丽的景色。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郊外的美景,并说一说自己如果身处这样的美景会是什么感受。这样,再弹奏乐曲的第一段,他们就可以兴高采烈的进行表演,然后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并再现插图,使学生陶醉于美景中。学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提升审美情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
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因素。这样才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体验。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并且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音乐是表达情感艺术,课堂音乐教学正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场所。但儿童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对是非美丑的分辨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较和鉴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猫和老鼠》时,就初步尝试培养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小猫的勤劳、可爱,小老鼠勇于改过等,激起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学生们在自由畅想的世界里,想法新奇有趣。故事的内容是在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演讲中流淌出来的。伴随着课堂欢快的气氛,歌声、歌词、动作、表情,无不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纯洁心灵。小学生处于个性成长的初级阶段,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十分重要。《猫和老鼠》通过音乐的特殊方式,细腻、准确地反映不同的情感,使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体验了音乐所具有表达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从而培养了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本的曲目是按照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其中有反小学生精神面貌与健康生活的作品,还有适合小学生歌唱的中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编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反复地歌唱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地作用。例如:在学习《跟你走进幸福里》这首优美的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所要歌颂的是谁,教师要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共产党对人民的救助与关怀和人民对党的爱戴,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此时,作品浓烈的氛围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荡起了热爱党,报效祖国的激情,让学生受到了以此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大眼睛羚羊》这首歌曲时,学生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聆听教师讲述大眼睛羚羊与孩童的故事,在美丽的山林中他们互相嬉戏,那充满童趣的情景打动学生的心扉,自觉的对照歌词思考,恰当的对歌词进行感情处理。此情此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知道要爱护动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以此思想品德的教育。
五、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没有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改下评价机制得到改善,它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对情感认知度有着不同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长处与亮点。小学音乐教学不是要培养音乐大师与歌唱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体验。例如:在小学《晚会》这首作品时,就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这首作品中有所收获。其次,教师要培养有音乐特长的欣赏。对于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不妨选择一些有一点深度的作品让学生学习。例如:让欣赏讨论乐曲的主题旋律可以分为几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探究音乐理论知识。如让欣赏用手势表现音乐中乐调的起伏和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或较为确切地描述出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应该给于肯定的评价。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让学生铭记在心一辈子。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不但能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总之,营造童趣般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就应该不断的推层出新,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彰显音乐本色,让其能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课堂
作者: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酒泉735019
音乐是一门能陶冶人思想情操的审美艺术,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从而营造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营造童趣课堂,这样,才能彰显出音乐学科的特色。
一、直观激发兴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制作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共同欣赏《我爱我的家》时,学生们都觉得这首歌很好听。这种欣赏仅是一种直觉的、感性的反映。要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品的内涵,得到美的享受,就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起伏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在欣赏轻优美动听的乐曲时,就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家”中的活动画面,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家中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家中妈妈在做饭,有的说家中爸爸在陪孩子玩耍,有的说家中爷爷奶奶在看电视。随着学生的精彩描述,各种家中的温馨画面出现到大屏幕中,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学生欣赏得津津有味。优美的音乐结合生动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使他们在通过听觉感受乐曲旋律美的同时。又通过视觉感受到乐曲的动态美。这样循序渐进、直观形象的处理,不仅一次次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
二、多种手段结合,诱发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经验积累的也非常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我们不妨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启发性谈话等,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从而获得同步感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郊游》这首钢琴曲时,这首乐曲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都以轻快的节奏欢快的旋律来表现小孩到郊区游玩时喜悦的心情,形象的反应出儿童在郊游的情景。在乐曲的中间部分用抒情优美的音乐来表现郊外美丽的景色。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让学生观察郊外的美景,并说一说自己如果身处这样的美景会是什么感受。这样,再弹奏乐曲的第一段,他们就可以兴高采烈的进行表演,然后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并再现插图,使学生陶醉于美景中。学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三、提升审美情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
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需要通过具体的审美因素。这样才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体验。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并且对美好事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音乐是表达情感艺术,课堂音乐教学正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重要场所。但儿童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对是非美丑的分辨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较和鉴别,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小学《猫和老鼠》时,就初步尝试培养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小猫的勤劳、可爱,小老鼠勇于改过等,激起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学生们在自由畅想的世界里,想法新奇有趣。故事的内容是在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演讲中流淌出来的。伴随着课堂欢快的气氛,歌声、歌词、动作、表情,无不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纯洁心灵。小学生处于个性成长的初级阶段,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十分重要。《猫和老鼠》通过音乐的特殊方式,细腻、准确地反映不同的情感,使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体验了音乐所具有表达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逐步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从而培养了小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本的曲目是按照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的。其中有反小学生精神面貌与健康生活的作品,还有适合小学生歌唱的中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民族风格的歌曲。编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反复地歌唱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地作用。例如:在学习《跟你走进幸福里》这首优美的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所要歌颂的是谁,教师要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共产党对人民的救助与关怀和人民对党的爱戴,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此时,作品浓烈的氛围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内心深处荡起了热爱党,报效祖国的激情,让学生受到了以此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大眼睛羚羊》这首歌曲时,学生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聆听教师讲述大眼睛羚羊与孩童的故事,在美丽的山林中他们互相嬉戏,那充满童趣的情景打动学生的心扉,自觉的对照歌词思考,恰当的对歌词进行感情处理。此情此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知道要爱护动物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以此思想品德的教育。
五、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没有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改下评价机制得到改善,它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对情感认知度有着不同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的长处与亮点。小学音乐教学不是要培养音乐大师与歌唱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体验。例如:在小学《晚会》这首作品时,就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这首作品中有所收获。其次,教师要培养有音乐特长的欣赏。对于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素质好一点的学生,不妨选择一些有一点深度的作品让学生学习。例如:让欣赏讨论乐曲的主题旋律可以分为几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探究音乐理论知识。如让欣赏用手势表现音乐中乐调的起伏和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或较为确切地描述出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应该给于肯定的评价。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让学生铭记在心一辈子。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不但能系统有效地掌握了所学音乐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好音乐的自信心。
总之,营造童趣般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就应该不断的推层出新,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彰显音乐本色,让其能真正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优秀的音乐作品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品质。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奋进,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