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调动人积极性的工作,它具有导向性、启发性、服务性、融合性、渗透性的特点,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用工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一是用工形式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正式职工、集体职工发展到有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等,职工队伍由固定性转变为不确定性,人员构成复杂化。二是利益分配的多样化,从过去单纯的发工资转变为挣工资,按照“+1,0,-1”的运作模式,以“能”为标,以“绩”定效,改变了过去单纯按劳分配的原则。三是用人机制的多样化。从过去单纯的招工、分配转变为招聘、双向选择,从过去单纯的批评教育转变为待岗、试岗、下岗,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由此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思想观念的多样性。一是人生观的变化。过去讲人生就是为国家、为企业、为人民服务干好本职工作,比较单纯、踏实,即便有某种不同想法,也比较含蓄,不轻易流露。现在则变得直言不讳,讲“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二是价值观的变化。从过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到现在公私兼容,并趋于多元化发展。过去讲工作是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现在要求工资、奖金、福利的对等性。三是前途观的转变,从过去无后顾之忧到现在的现实压力的增强,过去人们对前途的看法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使有想法,也不抱怨。
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强化政治意识与疏导教育相结合。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消极的作用易诱发种种丑恶、腐败现象,只要存在两种体制,就会产生两种意识,思想上的演变始终存在着体制上的拉力,纯生产工作易误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歧途,所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过程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疏导方针,通过说服教育消除各种不正确思想,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如果用压制、强迫命令的方法,就会适得其反。
建立经济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相适应的机制。企业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和保证的,经济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物质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环境和智力支持,归根结底,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建立好两者相结合的机制。如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那将是得不偿失。失去了思想指导的企业,就会像在大海里航行丢了罗盘指南一样,只能在经济和改革的大潮中随波逐流。
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体制,实行新生产经营运行方式,必然涉及利益分配和利益的调整,对企业和广大职工来说,无疑是一场利益分配的革命,是一项艰难复杂的任务,其中最艰难、最复杂的要算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这个障碍不消除,企业新体制的建立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转变思想观念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要落实到企业经济效益上,透过效益来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形势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团队教育等内容,实现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对策
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及法规体系。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重要原因,是“人治”成分太浓,缺乏机制的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因人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削弱,必须建立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种机制,在组织领导、责任权利、队伍建设、投入保障、奖惩激励、监督约束、评价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以增强规范性、减少随意性,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核心制度来对待。
建立分工科学、权责分明、规范化的操作体系。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其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大系统。而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程序操作,这就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如何操作问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对如何操作研究得不够,导致政工人员“孤军奋战”、“外围军团”隔海相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操作体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决策者应该有长远的观点,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围绕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整体思路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着力点应放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治激励和感情激励上。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对工作环境、条件、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使职工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产生出一种幸运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生产积极性。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知识需求、成才需求、荣誉需求、价值体现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使职工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的命运融为一体,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政治激励。主要是指把职工的政治观念、政治修养、政治生命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感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及时解决职工存在的思想、生活、安全、卫生、住房等问题,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使职工共享和谐企业的新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编校:杨彩霞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用工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一是用工形式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正式职工、集体职工发展到有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等,职工队伍由固定性转变为不确定性,人员构成复杂化。二是利益分配的多样化,从过去单纯的发工资转变为挣工资,按照“+1,0,-1”的运作模式,以“能”为标,以“绩”定效,改变了过去单纯按劳分配的原则。三是用人机制的多样化。从过去单纯的招工、分配转变为招聘、双向选择,从过去单纯的批评教育转变为待岗、试岗、下岗,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由此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
思想观念的多样性。一是人生观的变化。过去讲人生就是为国家、为企业、为人民服务干好本职工作,比较单纯、踏实,即便有某种不同想法,也比较含蓄,不轻易流露。现在则变得直言不讳,讲“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二是价值观的变化。从过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到现在公私兼容,并趋于多元化发展。过去讲工作是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现在要求工资、奖金、福利的对等性。三是前途观的转变,从过去无后顾之忧到现在的现实压力的增强,过去人们对前途的看法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使有想法,也不抱怨。
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强化政治意识与疏导教育相结合。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消极的作用易诱发种种丑恶、腐败现象,只要存在两种体制,就会产生两种意识,思想上的演变始终存在着体制上的拉力,纯生产工作易误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歧途,所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过程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疏导方针,通过说服教育消除各种不正确思想,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如果用压制、强迫命令的方法,就会适得其反。
建立经济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相适应的机制。企业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和保证的,经济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物质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环境和智力支持,归根结底,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建立好两者相结合的机制。如果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那将是得不偿失。失去了思想指导的企业,就会像在大海里航行丢了罗盘指南一样,只能在经济和改革的大潮中随波逐流。
转变思想观念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体制,实行新生产经营运行方式,必然涉及利益分配和利益的调整,对企业和广大职工来说,无疑是一场利益分配的革命,是一项艰难复杂的任务,其中最艰难、最复杂的要算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这个障碍不消除,企业新体制的建立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转变思想观念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要落实到企业经济效益上,透过效益来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形势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团队教育等内容,实现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对策
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及法规体系。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重要原因,是“人治”成分太浓,缺乏机制的保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因人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削弱,必须建立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种机制,在组织领导、责任权利、队伍建设、投入保障、奖惩激励、监督约束、评价考核等方面作出规定,以增强规范性、减少随意性,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核心制度来对待。
建立分工科学、权责分明、规范化的操作体系。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其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大系统。而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程序操作,这就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如何操作问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对如何操作研究得不够,导致政工人员“孤军奋战”、“外围军团”隔海相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操作体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决策者应该有长远的观点,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围绕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整体思路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着力点应放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政治激励和感情激励上。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对工作环境、条件、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使职工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产生出一种幸运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生产积极性。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知识需求、成才需求、荣誉需求、价值体现等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使职工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的命运融为一体,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政治激励。主要是指把职工的政治观念、政治修养、政治生命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感情激励。主要是指企业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及时解决职工存在的思想、生活、安全、卫生、住房等问题,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使职工共享和谐企业的新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