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支持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探讨金融支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了目前国内主要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最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支持 城市化 发展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近十年,按城镇人口占比衡量,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04年的41.6%上升到2011年的47%,年均增速远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是相对滞后的。张宗益和许丽英(2006)曾指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低约10%,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相比低大约20%,说明中国城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研究金融支持与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过去十年,不仅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的十年。特别是以银行业摆脱技术性破产泥淖,规模和资本充足率飞速提高,盈利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为标志,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今非昔比。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改革仍未完成,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及加强金融监管是未来再启金融改革的重要命题(谢平和邹传伟,2013)。
  站在开启新型城市化和再启金融改革的重要节点,深入研究金融发展和城市化这对相辅相成的核心命题,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一方面,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有力支持,新的商业模式往往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模式以打破融资瓶颈,例如,银团贷款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聚集的人口亟需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相应的资金也需要金融机构有效运用以发挥最大效用,城市化引致的金融需求必然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吸引力。
  二、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
  城市化过程体现为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城市中劳动力的边际报酬更高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中国金融体系以银行间接融资为核心,经营主要依靠大量网点吸收存款并放出贷款,城市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较好、信用体系完善、工商业相对发达,银行网点的经营效率更高、效益更好,所以城市中金融机构更为密集,由此产生的同业竞争更为充分,信贷等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更高,信贷配给问题得以缓解,从而间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劳动边际报酬,并吸引人力资源向城市聚集。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冉光和等(2006)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利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发现不同地区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明显差异。孙林和杨俊(2012)运用类似数据和方法研究了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力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较为明显。除简单的经济增长外,一些研究还深入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对全国而言,长期看金融发展较对外开放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孙永强和万玉琳,2011)。
  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在中外众多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证实,理论上说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城市化进程也应受到金融支持的有利推动,但这只是从整体上而言的。中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差别巨大,因此金融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域差异,换言之,金融支持与城市化之间既可能是单向影响,也可能是双向促进。目前,关于金融发展与城市化的实证研究以时间序列分析为主,蒙荫莉(2003)被广为引用的文章较早地运用格兰杰检验得出金融深化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有利地支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相对滞后则是金融发展瓶颈因素(张宗益和许丽英,2006)。孙永强(2012)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金融城乡二元结构的缓解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延缓城市化进程,同时金融发展可能通过城市化这一中介变量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徐中生(2009)通过施加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及城市化水平具有同期相关关系的短期约束,构建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系统在资源分配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三、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着力点和存在问题
  具体来说,金融部门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支持城市化发展:一是劳动力转移需要有相应的产业结构匹配和吸纳,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自身往往资本积累有限,需要金融部门支持;二是城市人口扩张的同时增加了对相应公共服务的需求,有限的公共财政难以完全支撑时就需要金融部门的融资帮助,此外,金融服务也是公共服务资本化的重要渠道;三是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过程自然产生了巨量的资金需求(王威和赵安平,2013),亟需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突破融资瓶颈。
  应当看到,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当前金融支持城市化建设的着力点,同时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领域。总体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力军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物,往往融资极为困难、融资成本过高;二是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由于普遍存在公益性、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以及本身不产生持续和充足的现金流等等问题,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要求容易产生冲突,项目期限错配问题往往比较突出;三是城市地区的传统农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消失,新型的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由于农村市场的要素流通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改革尚未落地、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现代农业产业化和集群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商业可持续性不佳,金融服务难以深度介入。
  参考文献
  [1]张宗益,许丽英.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中国软科学,2006(10).
  [2]谢平,邹传伟.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3]冉光和,李敬,熊德平,和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2).
  [4]孙林,杨俊.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在研究——基于我国三大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经济经纬,2012(02).
  [5]孙永强,万玉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01).
  [6]蒙荫莉.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04).
  [7]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04).
  [8]王威,赵安平.大城市的三农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3(03).
  作者简介:赵安平(1983-),男,博士,北京市人,就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生态修复压力、环境法律制度的缺位等问题决定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十分必要。新施行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仍需从归责原则、起诉主体资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保险行业的前景和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好。高校金融专业也在面对如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需求人才的课题。保险行业不仅需要懂得金融保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就业困难,他们可能是身体缺陷、心理缺陷、综合能力低或者专业具有局限性等.针对这些
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求使利率的变化能够真实、准确的对市场资本进行有效的反映,从而发挥杠杆作用,使得市场对资本的使用持理性态度,并最终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本文旨
温州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23年来,开发建设了人民路群艺组团、小南路改建和下吕浦温迪锦园、城开花苑、嘉盛锦园、山水名都、瑞安新世纪大厦、
期刊
【摘要】农民工的许多消费购买行为决定了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困境。消费行为的格格不入、消费观的差异决定了城市人对老一代农民工的歧视;新一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却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己,或许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很好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农民工分为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是指80年代以前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90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城市生活便利、工作机会易得、福利保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有出血倾向患者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有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50名作为观察对象,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及管路,采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透
文章通过阐述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分析基于传播学角度下的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对基于传播学角度下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研究适用
一、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银行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增值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防范自身可能出现的风险,在信贷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更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截止2012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