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湟名刹——瞿昙寺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aole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瞿昙寺前院。

当地服饰。

大河穿行于青山间。

多年前的记忆


  记得多年前,旅居德国慕尼黑的广东陈先生专程来西宁要去参观瞿昙寺。那时我对瞿昙寺不十分熟悉,听他对瞿昙寺了如指掌,心中十分好奇。他说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瞿昙寺,后来去德国再没有机会来看看,心中十分遗憾。为了却他的心愿,我开车带着他前往瞿昙寺,那时没有高速公路,沿着湟水河边公路的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杨树到了乐都县城,一路他激动不已。
  在瞿昙寺山门前他伫立凝视良久,长舒一口气说,终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陈先生是学建筑学的,他说瞿昙寺不仅仅是一座佛教寺庙,在中国也是一座活的古建筑群标本。在售票处,他看到一本有关瞿昙寺的画册,认真仔细地一页一页地翻了几遍,又在编委的名单中仔细看了看说里面有个他很熟悉的人。
  我随口问道是否是他朋友,他摇摇头说不是,是他以前女朋友的父亲。通过她了解了瞿昙寺,从那时他一直梦想来瞿昙寺看看,但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和女朋友分手了,他还是惦记着瞿昙寺,希望有机会来看看。我好奇地问编委里面哪个是他以前女朋友的父亲,他苦笑着说,都已经过去了不想公开她父亲的名字。并说她父亲一直研究青海的古建筑、古文化,对青海的文物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临走时,他买了一本画册带回了德国。
  后来,我去德国他家里做客,看到那本画册很工整地摆放在他书柜最显眼的地方。他给我们同行的人又仔细介绍了一遍瞿昙寺,并希望青海旅游行业的领导们多重视瞿昙寺。瞿昙寺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在西部首屈一指。听他情真意切地讲解,我对瞿昙寺也一直心存敬仰。
  再后来,他介绍很多德国游客到瞿昙寺来参观。不知何故,陈先生突然没有消息了,但他对瞿昙寺的那份热情一直感染着我。

一路新气象


  时隔十多年再次前往瞿昙寺,我心情十分激动。出了京藏高速乐都区出口,往东一拐,上了一条乡镇柏油马路。马路两边低矮的农家小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招牌,一些招牌褪去了农家的简陋和土气,取而代之的是很有艺术感和时代感的招牌,宛如进入了一个都市的艺术村一样。距离旅游旺季还有些时日,农家乐门口的顾客不多,这也正是经营者们休养生息蓄势待发的时候。高原的春天來得晚,尽管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前往瞿昙寺公路两边还是去年枯萎的荒草和亟待耕种的农田。掉光了树叶的杨树也还没有吐露新芽,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人们对瞿昙寺的向往。早年去趟北京极为困难,就是有钱人家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情。人们为了了却一桩去一趟北京看故宫的心愿,于是就来一趟瞿昙寺,就算完成了人生的一桩大事。瞿昙寺不仅是一座寺庙,也是一种皇家的权威象征。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直往大山深处开去。路还是以前的路,有几处路面已经破损,坑洼不平。不过一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一个个巨大的桥墩已经矗立在沟壑纵横的山谷里面,这条从高庙到化隆的高等级公路也许很快就会开通,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道路的憧憬。但沿着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也别有风景,看到沿途的景色,随时可以找个安全的港湾可以停下来,欣赏一番高原别有洞天的风景。
  瞿昙寺坐落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地方,沿途尽是黄土丘陵,在冬春季节还有些荒芜,可到了夏秋季节,这里不仅气候凉爽宜人,而且,景色十分壮观。
  抵达瞿昙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下派的第一书记刘昆莺已经在等我了。刘昆莺以前主管外联,我们一起去澳大利亚宣传过青海旅游。她现在到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朵巴营村任第一书记。自2015年10月起,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与朵巴营村开展结对帮扶,选派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刘昆莺是第二轮选派过来的。刘昆莺介绍说,朵巴营村由于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分散。农作物种植以土豆、油菜和小麦为主,生长受气候条件制约,亩产量较低,加之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等多种原因,这里成为了“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村”。经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2016年年底顺利通过“户脱贫、村退出”的脱贫验收,2017年和2018年完成了巩固任务。2018年被评为“海东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和“瞿昙镇2018年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目前正在筹建菜籽油加工厂和粉条加工厂。今年还要开办“互助幸福院”。
射箭。

  我也热衷于青海的山水。广袤的地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当人们看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和繁杂,乡间的宁静和鸟语花香反成了都市人生活里的追求。朵巴营村经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帮扶和打造已经具备了接待零散游客的能力,尤其适合自驾车游的客人。   在镇政府我们简单用过午饭,刘昆莺就带我前往瞿昙寺参观。瞿昙寺的周围环境已经大变样了,以前我去的时候,被周围的村社所包围,门前狭小的空地上停放几台车就拥挤不堪。如今,修整一新的广场和古色古香的瞿昙寺建筑群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心情十分舒畅。

俯瞰瞿昙寺。

又见瞿昙寺


  沿着青石铺就的路面我们进入瞿昙寺。
  瞿昙寺当属青海建筑规格最高的皇家风范的寺院。寺院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以明代皇家规制为蓝本修建,在西北实属罕见,是迄今为止青海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明代古建筑。它风格古朴,布局规整,是一处非常有特色的经典建筑群落。按堪舆的风水依山而建,背靠罗汉山,前望凤凰山,门前瞿昙河穿流而过。
  瞿昙寺初建洪武二十五年,据说藏地僧人三罗喇嘛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多年后,率弟子寻访黄河边上噶举派高僧的胜迹,从夏琼寺、丹斗寺一路翻山越岭,来到罗汉山脚下一处清泉处歇息。众弟子给三罗喇嘛取水烧茶时,三罗喇嘛进入禅定,手中的马鞭化为一条青龙腾云升空。他睁眼一看,远处雪山下的凤凰山上空祥云密布,遂唤弟子前去化缘,在该地修建禅房修行打坐,声名远播。
  当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国家政权逐渐延伸到河湟地区,三罗喇嘛开示周边民众归顺明朝政府。朱元璋大喜,在三罗喇嘛修行的地方敕建寺院。御赐寺名为“瞿昙寺”。“瞿昙”为梵语,是释迦牟尼的种姓乔达多之意。后来永乐皇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德皇帝朱瞻基等历代君王先后下达过七道诏令修建瞿昙寺,历时35年,终成气势恢宏、声名远播的名刹。寺内现存的石碑就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
  瞿昙寺由三个院落组成,沿中轴线上建了五座大殿,依次为山门殿、金刚殿 、瞿昙寺殿、宝光殿和隆国殿。两边对称修建有东西御碑亭、小钟楼小鼓楼、大钟楼大鼓楼,72间游廊及四座配殿、四座白色的佛塔。总共占地8446平方米,房屋526间。
  三罗喇嘛曾成为洪武皇帝的国师,周边下营、峰堆、城台、曲坛、亲仁、岗沟、中坝、桃红营都是明朝皇帝划归给瞿昙寺的属地,常年为瞿昙寺纳贡交粮。瞿昙寺成了当地宗教、文化和政治中心,对安多藏区影响颇大。西藏朗达玛灭佛,许多高僧逃至河湟地区隐居在黄河边上的高山峻岭之间,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瞿昙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藏传佛教的兴盛,也为明朝和藏地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明代末期,瞿昙寺的宗教地位逐渐式微。改宗格鲁派后,出现智合仓、卓仓曼巴仓、卓仓居巴仓三个活佛转世系统。其中,智合仓活佛系统将瞿昙寺的创建者三罗喇嘛(山旦罗哲)追认为第一世,历世智合仓活佛为该寺寺主。二世智合仓活佛罗桑丹贝尼玛、三世智合仓活佛噶桑丹增嘉措、四世智合仓活佛罗桑噶桑嘉措曾先后出任塔尔寺第三十六任、第五十六任、第七十六任法台。卓仓曼巴仓活佛系统的罗桑贡却尼玛曾任塔尔寺曼巴扎仓第十五任堪布。卓仓居巴仓活佛系统的噶桑扎西嘉措曾任塔尔寺居巴扎仓第三十九任堪布及塔尔寺第五十任法台。到了清代末期,河湟地区的几大格鲁派寺院完全取代了瞿昙寺的政治、宗教地位。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仅余智合仓、卓仓居巴仓两个活佛系统,而卓仓曼巴仓活佛系统已经消亡,寺院僧人数量日趋减少。 但却在河湟地区留下了一座精美的明代建筑群落和艺术瑰宝。
隆国殿。
朱元璋御笔。
5持国天王塑像。6 增长天王塑像。7 广目天王塑像。8 多闻天王塑像。
药草台寺白塔。
砖雕。
壁画。
瞿曇寺佛殿。
瞿昙寺古匾。
瞿昙寺御碑亭。

  寺内最宏伟的建筑隆国殿依故宫太和殿的前身明代奉天殿为样本,隆国殿前左右对称的大钟楼和大鼓楼,仿奉天殿前方的文楼和鼓楼,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两侧斜廊至今完好无损。大小结构、斗拱飞檐、古镜基础均与故宫别无二致。宝光殿、瞿昙寺殿、金刚殿、小钟楼、小鼓楼融合了明显的地方建筑特色。尤其是小钟楼、小鼓楼及四座小配殿的前檐木结构是典型的青海地方手法,俗称“平坊加猫儿头”,学名“拱檩悬牵”。这种皇家和地方交相辉映的建筑风格成了瞿昙寺的一大特点,是古建筑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
  寺内前院疏朗开阔,仅山门、东西御碑亭三座建筑。山门为三开间七檩中式单檐歇山大殿。两座碑亭为重檐十字脊顶,四面出踏跺,周匝红砂石望柱栏板,尽显皇家之尊贵。山门殿的斗拱和大小额枋是管式,和隆国殿做法一致,但其举架和翼角在清代维修时地方工匠进行了改变,屋脊高俊唯美。同一座建筑糅和了官方和地方的做法,这也是瞿昙寺的特殊之处。
  建筑而外,瞿昙寺的壁画、彩绘、石雕堪称艺术三绝。壁画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明代的壁画占总数的八成,其余为清代壁画。绘制于宣德二年的隆国殿内的壁画距今时间最久,艺术价值也最高。内容为三世佛以及藏传佛教密宗里的一些画像。画幅高达5米,线条匀称,色彩艳丽,画工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隆国殿周围斜廊里面的画作大多以释迦牟尼本生图为主要内容,人物造型准确,形象优美,线条流畅。人物手中所持器皿都为宫廷所用,仅宫廷团扇有9种之多,人物装束为宋代中原打扮或宫廷装束,每幅画配有七言赞诗一首。太监孟继奉旨修寺,调遣宫廷匠师,包括木匠、石匠、画师不远千里来到湟水之滨打造一处圣地,留下他们技艺精湛的艺术瑰宝。
  大钟楼北廊和大鼓楼北廊壁画为清代壁画,是甘肃省凉州平番县(今甘肃永登县)民间画师所做,颜色艳丽,线条细腻、保存较好。画师还在画中屏风上巧妙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小鼓楼北三间殿堂内的壁画,虽是佛教内容,画中人物却为蒙古服饰打扮,画风迥异。
  瞿昙寺的建筑彩绘也分官方和民间两种类型,初建瞿昙寺,宫廷画师的官方画法留下了精美的内檐官式彩绘,这些彩绘和早期壁画相媲美。明朝官式彩绘非常规矩地绘一整二破旋花图案,枋心留空,用色以黑、绿、白三色为主,以晕色和相互串色增加层次。隆国殿内檐彩画石榴旋花心以黄色代金。这部分彩绘色彩统一,图案严整,与故宫明代早期官方彩画相同。瞿昙寺殿彩画是清代维修增建时重绘的,纹饰繁杂,色彩冷暖兼用,无统一规制,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是地方工匠的作品。
  瞿昙寺石雕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均为皇家须弥座形态,规制统一,雕刻细腻,美轮美奂。如宝光殿佛台莲花座、隆国殿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馨座、灯座、须弥座、望柱栏等,按石质分为花斑石和当地红砂岩。花斑石石质呈淡紫色,匀布浅黄色花斑,磨光后莹润细腻,色彩斑斓。当地没有这种石材,是出产于河南省君县。瞿昙寺花斑石须弥座集中在宝光殿内,每件上部都有“大明永乐年施”汉、藏、梵铭文,是明朝皇室布施给寺院的礼品,雕刻精细,磨制光滑。其局部圭角、仰莲伏莲、束腰金刚柱为皇家制式。每件石雕分层拼对,推测是河南石场雕刻完毕后,运送至此。而当地产中坝红砂岩石雕为整料,重达15吨的御碑须弥座也是一块整料制造而成。
  瞿昙寺石雕代表作“象背云鼓”,安放在隆国殿内。一小象跪伏在莲花座上,身披璎珞,温驯敦厚、憨态十足。长鼻卷起一朵莲花,背负净瓶,上起云纹鼓座,座上置一面巨鼓,鼓面直径三尺,石象座高约三尺,周围一丈六尺。这件石雕工艺品造型优美、生动。传说石象原来可以发声,后来鼓面破了,不再响了。藏文《安多政教史》也记载隆国殿“殿门开闭时有象叫声”大约因此而得。其实,寺院里的佛殿木门大多厚重,开关时都会“吱吱呀呀”犹如大象吼叫。
  “皇帝万万岁”牌被供在隆国殿内正中的玉石莲台上,金书汉藏梵文“皇帝万万岁”牌三体合璧,汉文居中。该牌配为镀金工艺,高六尺,周围一丈一尺三寸,镶以龙、莲、牡丹图案,制作精巧。供“皇帝万万岁”牌的玉石莲台高四尺零五分,宽一丈三尺八寸,比例适度,轮廓线条匀称有力,所雕莲瓣和卷草纹十分精致。
  瞿昙青铜钟
其他文献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与农民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变农村的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广校深入全区各乡镇,对农民的培训覆盖面、培训形式、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笔者针对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麦
广播是农广校建校之初开展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农广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守广播阵地,创新广播内容和形式,保持农业广播的生命力,一直是我省农广校的主要任务。  自2003年以来,在中央校及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分校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农广校切实把“致富早班车”工程和开展“农村节能减排示范村建设活动”作为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任务来实施,在
▲为落实 “农广杯”农民读书征文活动,河北省迁安市农广校投资2万元并与迁安时讯社联合举办。本次征文活动,将评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优秀作品将参加首届“农广杯”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评选。同时迁安市农广校还将对发表的教师稿件给予一定的奖励。到目前《迁安时讯》已刊出23篇“农广杯”征文。所有发表的稿件将编印成册,为迁安市农广校建校30周年献礼。  我渐渐富了,生活真是“芝麻开
在农广校工作的七年时光里,黄轮带领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体同仁,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牢牢抓住“百万中专生计划”实施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使农广校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主力军。在为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同时,他和他的团队也收获了硕果和希望。2010—2012年,全省农广校完成中专学历教育招生609
2006年11月6日,是陆春黎从安徽省纪委被选派到明光市女山湖镇任党委副书记的日子。工作期间,陆春黎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增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用实干精神,带富了更多百姓,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三年的选派工作已经完成,如今,陆春黎的事迹就像多彩的女山湖水一样,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人性管理强组织  在协助女山湖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陆春黎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他始终坚持以争创“
罗兵贤自1990年福建农学院毕业以来,一直在农民教育培训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所在永定县农广校,自办学以来为本县培养输送了2000多名中专学历人才,完成了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0万多人次;18次被省、市农业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并被授予“省级育才兴农示范校”和A级校称号,2010年被中央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央农广校“全国农业广播电视
1.预防鸡的白痢:食醋1份,水20份,配成淡醋水。给1~7日龄雏鸡每天饮服1份食醋水,可预防雏鸡发生白痢。  2.治疗羊的化肥中毒:羊误饮化肥水或误食带有化肥的草料时,可用食醋100~200毫升1次灌服,解毒排毒效果好。轻者每天1次,重者每天3次。  3.治羊、牛臌气:牛用醋、白酒各400毫升,羊用100~150毫升,混合后1次灌服。  4.治疗马的肠阻塞:用食醋250毫升,麻油500毫升,童便5
初尝“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的甜头,他请求再参加一次;两次培训,不仅增强了他的种植技术,更提高了他对创业的认识。如今他信心满满,正筹备着做大自己的蔬菜事业……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蔬菜种植户张波,他在创业中的进步,表明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再次参加创业培训,张波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次就尝到了培训的甜滋味,怎能不想再参加第二次呢;两次的培训感受不同,没有第二次的培训,也不
田玲慧是贵州省罗甸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一名教师。200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农艺教育专业的他,同年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志愿者到罗甸县栗木乡学校支教。2005年8月,支教结束后他自愿留在罗甸县,被分配到罗甸县农广校工作。  “进行农民培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农民群众心中所想,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在培训中取得好的效果”,这是田玲慧多年来参与农民培训的一点体会。也就是说,要想在培训中吸引农民的眼球,就要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实实在在地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这个明确无疑的百分比,令人振奋,意义深远。这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由现在的5919元,上升到2015年不低于8300元的新台阶。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既定目标。  回望十一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年均实际增长8.9%,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