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海瑟艺术中的身体符号研究

来源 :艺术品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60年代以极少主义艺术为主导的背景之下,德裔美籍艺术家伊娃·海瑟(1936-1970)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占据一席之地。英年早逝的她虽仅有短暂十年的艺术生涯,但其作品却在极少主义至后极少主义转向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对于海瑟艺术生涯中几件代表性作品的阐释与思考,聚焦于其身体主题,探讨她是如何通过从可见到不可见的形式嬗变,来表现身体从物质性至精神性的转换,进而开辟出一个具有个人符号性的情感领域。
其他文献
两汉时期普遍将虹霓现象与“双首龙”、阴阳、战乱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视虹霓为不祥之兆。通过君王主动勤政、举行厌胜仪式等应对方式,汉人在这一现象上展现出了相对积极的回应态度。囿于整体科学水平,汉代社会对虹霓的认识和解释主要受到当时“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天人合一”作为两汉重要的共识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汉人强大的主观能动意识。
7月24日,“遗珠—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书画”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共展出40余件(组)来自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国古代书画以及10余件(组)台北故宫书画藏品。此次展览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大规模书画借展,也是大阪市立美术馆重要藏品首次在台湾展出,展览集结了中日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顶级藏品,注定成为2021年度最备受学界和众人瞩目的焦点。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重理论、重形式,轻实践、轻内涵,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改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状况可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创建等方面着手。
河曲岱岳庙“七十四司判官”壁画对称分布在判官殿东西山墙上,此种保存完好、数量完整、以阴司判官为题材的壁画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壁画共计七十四小幅,为连环画式构图,以蓝、绿为主,兼以红、黑诸色,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画面内容虽稍显程式化,但人物形象特色鲜明、十分生动。壁画将中国地狱信仰实物化,以绘画的形式把想象中的地狱场景直观展示于众人眼前,将民众趋利避害的心理引导向趋善避恶,发挥了社会教化的作用。
社会的麦当劳化呈现出典型的非理性化和去人性化,并且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高等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面向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人文学科,应以育人助人化人为本,使受教育者真正成长为合乎社会期待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个体。而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麦当劳化现象,诸多不理性因素的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被麦当劳化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消解其不利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凯绥·珂勒惠支,对于中国版画艺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她被誉为“全世界母亲的象征”。她的作品被称赞为“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照射出平民的困苦和悲痛。凯绥·珂勒惠支是谁?写下本文标题的时候。曾尝试着问起身边美术院校的几位年轻的绘画者。他们多数一脸茫然,只说知道这个人。这样一位对中国和世界绘画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女艺术家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前言rnPREFACErn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10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rn从南湖的一叶红船,到领航中国跨越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具有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和不落俗套的教育手段,也需要教育者完美地演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期刊
目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而主动把中国优秀
当发挥把控作用的“线”松动,画家们便会在“象”之外重新开辟天地,当“界限”的痕迹减弱,空间的力量遂被释放出来,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虚拟性空间转换方式,它虽以物理空间的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