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新疆喀什汗诺依遗址考古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喀什文物局

来源 :西域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近年来在汗诺依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通过踏查、航拍、勘探和发掘,初步认识到该遗址自青铜时代起断续使用,到唐宋成为拥有东西两座城邑的大型聚落遗址,废弃于宋元.西城附近分布有窑址、道路、手工作坊或街市等多种类型的建筑遗迹,多出釉陶和玻璃,或为唐疏勒州治所在.遗址的发掘为唐代疏勒镇及其东部"汉城"或州府治所的研究、为绿洲聚落与城邑时空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其他文献
2019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完成主动性考古发掘16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10项,累计发掘遗址面积13600余平方米、墓葬37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获得一批重要发现,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新进展。
武汉大学黄楼先生的《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研究》已于2020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研究对象为新疆吐鲁番地区所出中古官府各种杂帐簿,包括当地官府运作中产生的行政性、经济性、军事性帐簿以及记录往来客使信息的驿馆客使帐簿。在对这些帐簿文书进行重新缀合、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北凉计赀出献丝帐、阚氏高昌某郡綵毯帐、杂差科帐等讨论十六国时期以户调制为特征的赋役制度以及百姓承役情况。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增订本)于2020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为英国东方学家F.W.托马斯研究敦煌西域古藏文文书的代表作,集结了作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所获藏文文书的整理、翻译和研究成果,共刊布和译注古藏文纸本120余件、简牍近400枚,几乎囊括了斯坦因收藏品中古藏文文书的精华部分。
国民政府时期新疆农会受国共两党的影响,其组织及职权经历了一个特殊发展时期.农会在草创、改组两个阶段中,组织不断充实,职权不断扩大.初期农会名称各异,职能旨在改良农业,兼顾基层行政;1942年农会改组为农牧改进委员会,人员充实,组织细化,完全成为行政权力机关.后期由于人员匮乏、组织不健全、经费摊派严重,加之新疆政局变化,农进会对农牧业的指导和推动效能不够,最终被撤销.但农会在近代新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献是日本大谷探险队收集品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敦煌吐鲁番文献唯一尚未公布的大宗藏品,被称为敦煌吐鲁番文献"最后的宝藏".2020年11月,王振芬、孟宪实、荣新江主编《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首次全面公布旅顺博物馆所藏新疆出土文献的汉文部分.
期刊
作为"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丛书"之一种,苗普生先生论文集《新疆历史论衡》2020年8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共28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发展总论",收录7篇论文,从宏观上探讨新疆历史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探寻新疆历史发展的规律,论证新疆统一于祖国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为"民族历史研究",收录论文12篇,以新疆历史的具体史实为研究中心,分别探讨了政治制度、行政建制、民族宗教政策、人口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
2020年11月,三卷本《龟兹石窟题记》由中西书局出版.该书由赵莉、荣新江主编,收录研究了散落于古龟兹境内的克孜尔、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玛扎伯哈、苏巴什、亦狭克沟七处石窟内的850道婆罗谜文题记,语言以龟兹语、梵语为主,也有个别据史德语、回鹘语、粟特语等其他胡语题记,还收录了新疆龟兹研究院所藏婆罗谜文木简、木牍、残纸、墨书陶片等图片资料.
期刊
《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研究》系作者陈爱峰的博士论文,于2020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纺织品绘画中的73件观音绘画以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14个洞窟中观音壁画残像为主,辅之以英、日、韩、俄等国收藏的观音绘画及吐鲁番出土的观音类佛经和功德疏、发愿文等文本材料,对高昌回鹘时期的吐鲁番观音图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期刊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供作者参考.1.引文注释采用页下注(脚注)的形式,以①②③……为序号,每页重新编号.2.引自图书时,标注格式如下:(1)王明哲,王炳华:《乌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15页.(2)[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7~278页.(3)《宋史》卷四九〇《于阗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06
期刊
<正> 由于我国工业和贸易的发展缓慢,德国工人阶级进入政治生活,比他们英国和法国兄弟们要晚得多。只是在1848年,二月革命以后,德国工人才第一次开始明白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必要性。以前,在这方面,一切所思、所言、所行,几乎都只是出自那些严格说来还不属于工人阶级的人们,或者出自那些住在或去过英国、法国和瑞士的工人们。这在德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