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缺乏原因的深层次思考与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ne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的缺乏会对儿科护理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据此给出了儿科护生实践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儿科护生的实践能力,保障儿科护理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儿科护生;实践能力;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061-01
  一、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缺乏原因的分析
  为了明确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缺乏的原因,本文将某儿科专科医院的儿科护生为例,分析其护理操作失误的原因,为儿科护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该儿科专科医院共接纳296名儿科护生,实习期为十个月。在十个月的实习期间,儿科护生共出现了13例护理缺陷问题。结合该13例护理缺陷的实际状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不足。在儿科护生的实习期间,儿科护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会对护理操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知识不足会导致儿科护生出现换错药或者给禁食患儿喂奶等护理缺陷问题。第二,儿科护生的心理状态不佳。在刚到医院开展实习时,儿科護生很容易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出现护理操作失误,引发护理缺陷,该问题会随着儿科护生实习时间的加长而改善。第三,带教教师不严格。儿科护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与带教教师的管理有紧密的联系,有些带教人员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忽视了对儿科护生的管理,导致其错误操作得不到纠正。
  二、儿科护生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1.提升儿科护生的安全意识
  在儿科护生参与医院工作之前,医院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需要对儿科护生开展岗前培训及入科教育,重点向儿科护生介绍护士职业道德、相关法律规范、护理礼仪以及护理安全等理论知识,确保儿科护生可以在实习期间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并采用正确的礼仪规范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更为重要的是,医院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需要讲解儿科护生在实习期间需要承担的责任,并结合医疗事故实例,警示儿科护生,避免出现儿科护生在实习期间没有经过带教人员的允许独立操作的现象,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入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向儿科护生全面介绍科室的环境、护理的疾病类型和具体工作内容,为儿科护生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加强儿科护生的带教管理
  在儿科护生的实习期间,其管理工作由带教老师负责,带教老师需要提高对儿科护生的重视,加强带教管理,培养儿科护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实践操作。因此,实习医院在制订实习计划时,需要选拔有护理经验、技能扎实及管理素养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人员,提升儿科护生的带教管理水平。
  3.做好儿科护生的带教评价
  在儿科护生实习期间,带教人员开展的带教评价会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带教人员需要对儿科护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进行全面的考评,并结合临床实习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转换,避免儿科护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儿科护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开展儿科护生评价的同时,医院需要对儿科护生的带教人员进行评价,不断提升带教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儿科护生的实习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
  三、结语
  儿科护生实践能力缺乏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学校和医院需要高度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组织儿科护生参与医院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儿科护生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儿科护生的带教管理及带教评价,规范儿科护生的护理操作,提升儿科护生的实践能力,为我国输送更多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婷,毛智慧,刘晓亭,等.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生儿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5).
  [2]张洁.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
  作者简介:谢文柳(1989—),女,湖南衡南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的快速普及、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各类垃圾信息的不断传播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形势,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利于梳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对创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和教育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28-02  一、学生党
摘 要: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信息承载体,有效将现实世界数字化。在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上,因为对物联网技术使用的不重视,造成了很多问题,影响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文章试论物联网条件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保障工作,希望能够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保障工作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TP31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
公用事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对公用事业的治理历来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用事业发展到今天,历经了政府垄断型公用事业、市场发展型公用事业以及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模式转换。本文在简要回顾公用事业发展历程,分析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批判地继承市场发展型公用事业模式,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公共服务为指导理念的"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的新模式,并对公共服务型公用事业下政府治理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