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利场到迦南地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向,听冯象谈《圣经》与译经,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下午。记得早几年,他的随笔在《万象》杂志上刊登时,曾经逐月一一读过。摩西、约伯和亚伯拉罕们时而在书房里喃喃自语,时而在荒郊中奔走呼告的场景,总让我眼前浮现李长吉诗中同样瑰丽玄幻的画面。后来,在书店里又陆续翻阅了他的《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和《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深觉中文世界里谈《圣经》和基督教传统,冯象的文字真是另有一种风姿。最近半月,睡前总要读上几页他的新作《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三联书店二○○七年一月版)。几年过去,虽然文体由随笔摇身一变而为尺牍,但见解和风格却依然清明畅达、饱满含蓄。
  那天讲座上,冯象谈到基督教历史进程和《圣经》文本及译本演变时,几次说及一度聚讼不休的《死海古卷》对于理解《圣经》的意义。而《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的开篇,就是一段关于古卷的诡谲描写:某个午后,“我”倚在沙发上翻阅《古今符咒录》,当读到瑞士名医兼炼金术士巴拉色苏《论秘传智术》时,倦意袭人,昏昏睡去。一觉醒来,书却不翼而飞,直到半夜才发现,它好端端地躺在被单下。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正是鬼火森森的万圣节,这册《符咒录》“回到它的作者和信众身边去了”。有趣的是,茶几上的这本书,长期以来被一部厚厚的《死海古卷》压着。这次逃逸,按照作者的说法,大概要归功于无意间的抽出,将它从“上帝之言和圣人戒律”下释放了。
  这当然是作者的俏皮话。不过,对基督教稍有常识者都了解,现实世界里《死海古卷》所承载的“上帝之言”和“圣人戒律”,倒真是因为牧羊童子无意投掷的石块击碎了山洞中的瓦罐,才从幽暗的地下“逃逸”而出的。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敦煌卷子那同样匪夷所思的问世经历。此时此刻,大学时代在昏暗的书库里翻看《死海古卷》时的模糊印象与片段理解,随着冯象的细致阐释,也在记忆中悄然复活。据史料记载,那次出土的古卷,除希伯来语《圣经》各卷皆有抄本外,还发现了久已失传的和未经后人删节的《次经》、《伪经》和《经外书》,以及《圣经》的特殊注释、用希腊文和地方方言翻译的希伯来语《圣经》抄本。历史地看,这证明库兰(死海古卷出土地)宗团所属的艾赛尼教派在奉希伯来语《圣经》为圭臬的同时,对其余《经外书》的权威性宽容视之,并未像后来的正统犹太教那样,把《经外书》视为禁书而大加挞伐。
  但是,对于《死海古卷》这样宗教气息浓郁的文本而言,“发掘文墓”和“揭开文幕”(钱锺书语)的终极目的,显然不仅仅在于文字比照、版本校勘等考据者流的技艺。简捷地说,《死海古卷》的宗教意义在于,依靠这些断简零编,能否重新修复一部久已失传的基督教先驱的文献(权威版本)?或者,根据古卷追本溯源,上帝创世的奥秘(上帝之言)能否就此获得一劳永逸的解答,进而使得基督教的事实、逻辑与教义,实现真正意义上彼此的抵达?
  按照《死海古卷》的英译者加斯特的说法,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不确定的——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加斯特的态度貌似依违两可,体现的却恰恰是诚者的审慎。其实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死海古卷》具体而微地描述了施洗约翰进行工作的宗教氛围和文化氛围(也是耶稣最初所受教育的环境)。毫无疑问,这是孕育基督教的温床,也是福音缭绕的圣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死海古卷》可以视为基督教的先驱文献。但另一方面,奇怪的是,诸如道成肉身的神性、原罪、十字架的救赎、圣餐等,在《死海古卷》里居然连只言片语也找不到。库兰宗团所谓的“新约”、洗涤的礼节以及公共聚餐等,与基督教的《新约》、洗礼以及圣餐的关联,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基于这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考察结果,加斯特告诫我们:“假若说,试图使《死海古卷》基督教化是不幸的,同样也可以说,企图使它历史化——即使其与特定的历史事例联系起来,也是不幸的。”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中,冯象有两封书简谈到了贯古通今的解经学,不妨视作关于加斯特的态度和《死海古卷》这一话题的深度阐发,对于今人理解《圣经》奥义似也不无小补。在《哪怕摩西再世》一篇中可以看到,今天的解经学实际上已经走得更远。它相信真理源于上帝之言,一切教义基于经文,圣书的秘密是创世的大智慧,以人类孱弱的理智,显然难以与之共通款曲。《马太福音》云:被传唤者众,而被选中者少。可是在解经学看来,即便是上帝降恩特许,与他“一同行走”,也未必有一终极定论。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为何会有这样貌似极端的表述:“哪怕摩西再世,亲口告诉:‘我是这个意思’,我们也仍旧会[对那不变的真理]看法不一,诚然我们信他!”
  在《天国的讽喻》一篇里,这个话题从讽喻的效能和解经的策略的角度,被作者重新提起。但在这一转换中,它变成了对彼岸的热切期待和这种期待在圣言中的消解——为何彼岸似乎触手可碰却又如此遥不可及?冯象说,从文本上看,经文的记载或许充满矛盾与悖论,但要旨却在于,对于作为“被造之物”的人类而言,“天国的秘密”是隐而不彰的,甚至连耶稣也无法向子民们细说,而不得不诉诸讽喻。它要求借助修辞的联想,专注于信仰的体认。
  简捷地说,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历代解经者和译经者皓首穷经,或追寻圣言的微言大义,或为穷竭真理争执不休,用意固然甚善,但如果试图以一己之见截断众流,却可能曲解圣灵降临的叙事,导致对真与爱的戕害。所以,与其殚精竭虑为《圣经》做历史目的论式的过度阐释,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到不同宗教理念的会通和合上来。这样,我们也许能以更加宽博的眼光,来看待从《死海古卷》引发的辩难直到今天冯象式的重新译经。静心一想,不正是因为基于对《圣经》大智慧的心悦诚服,一代代读书人才朝着这一伟大文本的开放性发起挑战么?多少年来,从马丁·路德、圣杰罗姆到圣徒西里尔、廷代尔再到吾国的吴经熊、朱维之、徐怀启,一束束微弱而执著的思想之光,就在每一次的捧起、翻开和诵读之时,悄然射进《圣经》文本的混沌之处——从此岸物欲横流的名利场出发,照亮了彼岸奶与蜜的迦南地。
其他文献
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平时,我们的听、说、读、写都离不开单词,它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单词的理解,更好地使用句子。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好单词教学工作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之一,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一、生词的引出,突出一个“趣”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呈现新单词有许多方法,而像以前那种直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的《中国学案史》],受益匪浅。“学案”从字面上看,就是学术公案的意思。“公案”源自佛门禅宗的用语,也可解释为“档案”、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丰富。尤其是同事间的听评课,氛围轻松、自由度大,利于相互观察、探讨。依据听课教师的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还原课堂流程,与执教者互动碰撞,无形中有效促进双方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每学期的例行推门课听课过程中,总是会发现各种问题,教材的选择与分析、幼儿的分析与指导、教师的策略与技巧,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的达成;而且由于听评课参与
中文WINDOW 95提供了许多输入法,但唯独没有五笔字型输入法,这为广大的五笔字型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虽然中文WINDOWS 95在其输入法管理器中提供了一个安装WINDOWS 3.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