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与通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供热与通风”课程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该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措施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供热与通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情况


  “供热与通风”课程是工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青海大学主要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目的是提高专业协作性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考虑,是一门专业考查课,总学时48。强调应用型培养,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工程分析研究,利用各类专业规范、手册和图集等资料,进行热负荷量计算、通风量确定、系统规划、水力计算等一系列设计,具有知识点多、分析应用性强的特点。

二、改革前考核方式


  以往,该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余30%由出勤率、作业、课堂问答等评定。这种闭卷考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考核方式客观,并且有试卷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據存入档案,便于日后评估和分析。但是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如下一些弊端。
  (1)本课程知识面广,而考试卷面内容有限,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以考试合格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试卷绝大部分内容源于教材,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增强,对规范、手册以及图集等的重视程度降低,甚至忽略,在后期设计中涉及参数、规格以及型式等设计选用时无从着手。

三、改革及效果


  1.改革措施
  (1)综合考评教学方法的建立。总评成绩除了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还包括阶段性考核成绩,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综合分析的设计与评阅标准的制订。增加学生查阅文献量,熟悉常用规范、手册和图集,做到能查、会查、会用,并有一定的创新、分析能力。
  (3)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通过对每部分知识块单独考核,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衔接内容理解更容易透彻。阶段性考核方案如下表所示。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分配比例为3∶4∶3。
  2.改革效果
  (1)上课时学生的精神面貌及精力投入度较改革前有很大的提高。由于阶段性考核的加入,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投入变多,只注重期末“突击”的现象有了较大的改善。
  (2)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知识体系的建立情况较改革前有所提高。改革前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状况是前面讲后面忘。通过阶段考核可以实现复习与发现问题的双重效果。
  (3)就成绩而言,改革后各分数学生段成绩比改革之前高,说明学生对课程的基础掌握有所提高。

四、改革不足及反思


  (1)阶段性考核各组成部分内容比重分配问题。本次未将阶段性考核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行大的区分,基本是平均分配,今后可考虑参考实际工程设计计算量进行分配。
  (2)阶段性考核各组成部分考核方式问题。本次针对计算部分及计算选型部分进行了理论考试,而方案问题采用讨论分析形成书面材料的方式,发现有些学生对系统方案的知识有点懈怠,今后可考虑此部分采用笔试+论文的形式。

参考文献:


  [1]胡光明,胡九珍,罗进雄,等.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考试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6(2):24-27.
  [2]郭华桥.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72-74.
其他文献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语文是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主
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而金属是常见的材料,在生产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金属通常是性质较为稳定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