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空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能营造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如果能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讲究一点“空白”的艺术,若与其他表现形式配合,将会使语文教学产生一种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一、语文教学空白艺术的作用及意义
  (一)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会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完美的心理倾向。运用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心理学认为,人们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即有“空白”的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空白”,这种对“完美”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这一理论无疑对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要口若悬河,一讲到底,使人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或者有意对某些教学内容有所保留,让学生自己去“填补”被省略的内容;或者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机会。学生填补、玩味的过程蕴含着积极进取追求的“张力”,即浓厚兴趣和强烈探求欲望,当学生经过了从紧张到松弛,从追求到和谐的一段“奋斗”过程后,学生就实现了学习上的一次飞跃,其快乐恰恰就在这“奋斗”之中。因此,“空白”艺术的运用,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信息论角度来看,由于教师所讲是有限的,因此他所输出的信息不是“全息”。这样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从而在客观上为学生加工、整理、消化信息提供了良好时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一方面,由于留有“空白”,学生就能利用“巩固”和“练习”两个教学环节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使疑难问题当堂解决;另一方面,从学生掌握信息的方式方法来看,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讲究“空白”艺术,给学生留下了自己挑选、系统整理、编码信息的机会,虽表面看来由于留出“空白”时间,相对减少了所传递的信息,但实际上是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接受信息,并逐步学会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从教学论上看,“空白”符合启发式的要求,打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空白”教学艺术有利于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一味地“灌输”。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式的满堂灌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食欲”,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而创设语文教学的“空白”情境则对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实现语文教学“空白”艺术的途径和方式
  语文教学“空白”艺术的运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保留来造成“空白”。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时,仅在开头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把某些重要性的关键性的东西有意留着不讲,由此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暂时空白。当学生发现根据老师所讲和现成教材中均无法得到预想中的知识时,脑海中那块“空白”就“牵动”他们,让他们急不可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内容来充实这块“空白”。这种“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并不是老师对知识的“舍弃”,而是有意保留,这样一来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通过课堂结构的协调来造成空白。语文课堂教学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节奏感极强,这样更易激起学生“沉睡”的思维。因此如果人为地拦住某处,造成暂时的“断流”,然后又放开,将会更加富有吸引力,更有刺激性,能极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想要占有知识、掌握知识的那种冲动。纵观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构模式。无论是魏书生的“六环节”,还是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自读”(自学)和“练习”(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自读”和“练习”在结构上相对于教师的“讲”来说,实际上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留给学生的一段“空白”。这段“空白”可视为一种“召唤结构”,它正像河水流淌中的“断流”一样,成为对学生“期待的视野”的强烈呼唤,从而造成虚实相映,错落有致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利用提问激疑来造成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空白”心理状态。之所以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短暂的空白”,是因为“愤”、“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蓄势”,是学习前的一种准备,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开始,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求知内容的兴奋程度达到高潮,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提问激疑”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可在备课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去探究思考,展开热烈的争论。这样就促使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在此之前,教师的“提问激疑”实际上是学习课文前的一种准备活动,也即是一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没有它,学生就不可能进入“受激发状态”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之中。.
  (四)通过设计精巧板书来创造空白。板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设计上,教师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好奇、求全的心理和求知、释疑的欲望,在教学中讲一点“空白”的艺术,将会使语文课堂增添新的活力,进入美妙的艺术境界。有时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法会给学生的内心便获得一种“充实”的满足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板书设计的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
  (五)通过借助语言技巧来创造空白。语言技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课堂上教学语言应讲究速度,讲究变化,缓急更迭,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其中“停顿”是教学语言的技巧之一,它能造成语言暂时性的“空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这种语言“空白”表面上看只是一种停顿,而实际上它却包蕴着丰富的潜在内容,能给学生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有利于下一步“教”和“学”的进行。另外,“停顿”造成的教学语言的空白,对组织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教师就可以采用“停顿”的技巧,把他拉回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来。
  要在语文教学中产生“空白”美并非易事,需要老师在备课环节精心设计,尤其是“空白”的那个关键点,不可过于深奥,也不可过于浅显。只有设计恰当合理,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紧张,使他们产生一种探究、填补“空白”的欲望,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知识被掌握得扎实牢固。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与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做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设计与批改作业的目的。设计与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让设计与批改作业从劳作走向享受。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与批
摘 要:好的情境教学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为想学、好学,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情境体验最优化    在数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他们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探索式的,协作式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尝试着把这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也取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建设领域,特别是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在当前,我国对高水平技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院校是培养优秀技工的摇篮。本文中,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职业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从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科规律、培养形象思维、科学安排练习等四个层面进行
【摘要】评价是当今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迎接挑战,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  【关键词】改革评价有效    评价是当今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杆杠杆指导着教育的倾
提起“后进生”,有不少老师都深感头痛。因为很多学校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何为“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智力有缺陷等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如何转化后
班固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激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艺术形象璀璨夺目,跃然纸上。这篇传记,艺术方法有三:  第一,精于剪裁,善于布局。  作者始终围绕着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
所谓的"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课堂上,学生话不多,经常保持沉默;课后,只有个别胆大的学生愿跟老师沟通。因为在一些教师身上缺少教师应有的亲和力,怪不得学生都对这些教师敬而远之。  随着时代的步伐,面对个性十足的学生,教育教学更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只讲师道尊严的不妥之处,特别是在带了一届高中的艺术特长生班主任
一、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根据教师事先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授课者——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人知识水平再高,知识结构再全,也难免有他不懂的地方,有他出错的时候。教师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和学生一样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情理之中、不可避免的。课堂中出现错误很正常,怎么把"错误"转为这节课的亮点,是我们所要思考
摘要:中国漆画家们在实践中促进了漆画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拓展,取得了各自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从中国历史漆艺可以看到,漆艺的表现形式诸多为装饰风格,而随着实践的日益神化,漆的潜能被画家们不断的开发利用,所以漆画既可以装饰又可以写实,二者的存在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关键词:形态与功能表现形式  漆艺屏风始于于汉代,艺主形式丰厚曼妙代代延续经久不衰。横春四邻,日本和韩国在漆艺上的表达与成熟,更为此注入了新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