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是每个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这种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而人的创造性发展有赖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传授文化知识并不是单纯为了传授以有的东西,而是为了激活人潜在的创造性,把人的创造力量引导出来,使人成为自觉、自由活动的人,要在全面人格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人的创造性。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能把创造性作为一种于人其他素质不相关的、没有联系的、引导孤立的、单独的品性来培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兴趣。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认识探究的能力习惯。
引导探索新知,培养创造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山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終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行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进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激发质疑释疑,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示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后,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示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小学生有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低年级教学中可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在中高年级则可强化观察、操作、实验,让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先动手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文具盒等物品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再合作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并合作计算粉刷教室内墙面积。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好动、好玩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我们要创造性的开发、研究、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采用科学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学校)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兴趣。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学生对认识探究的能力习惯。
引导探索新知,培养创造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山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終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行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进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激发质疑释疑,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示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后,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示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小学生有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低年级教学中可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在中高年级则可强化观察、操作、实验,让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先动手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文具盒等物品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再合作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并合作计算粉刷教室内墙面积。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好动、好玩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我们要创造性的开发、研究、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采用科学的创造性教学形式、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