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课型开班会 主题演讲寄深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地球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的事实,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化物拟人,巧导入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配合课件整合教材,融音、像、动画教学一体,边说边议,从课内走向课外,转变课型,引导主题演讲,学生在“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只有一个地球》是以说明为主的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环保性教材。文章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等方面告诫人们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但是执教者若是只按教材的编排进行上述一系列单调的说教,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求知动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采用了转变课型,化物拟人,激情演讲的教学方法,感觉收效甚佳。
  一、化物拟人巧导课,激发情感读课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阅读兴趣,一开始我便设计讲梦境环节:同学们,昨晚我做了一个梦,地球公公给我打来一个长途电话,在电话中她向我哭诉了这些年来的处境,虽然自己身强力大,正值壮年时期,可地球上人类肆意糟蹋我,我体内的气血——石油、天然气资源已被无节制的开采,能调节气候的毛发——森林资源也被那些无知的人们乱砍滥伐,搞得我伤痕累累,疮疤遍身,更有甚者,一些化工厂家图财害命,乱放污水,溅脏我美丽的面庞,损坏了养育百姓的庄稼。还有……唉,话费太贵,不多说了,这一切真是太伤害我的自尊心了,我无私地养育着你们人类,而你们呢,却无情的肆无忌惮的伤害我……
  同学们,昨晚接了地球公公的电话,我整夜没合眼,在床上辗转反侧,书上不是说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什么地球公公有那样的苦衷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探个究竟。
  二、转变课型多活动,渗透读写整合教材
  同学们在教师的激情引导下,一口气读完了几遍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教师需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把学习课文转变为学生整合演讲稿的活动课。
  1.分组读文,设计问题,吃透教材内容
  在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读、画、圈、议地球上拥有哪些资源,知道每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贡献,破坏这些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危害性。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活中的所见所闻去讨论、去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师出示课件,融音、像、动画教学于一体,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后,教师可出示自制课件:(1)人们乱占耕地,建居民宅图片;(2)工厂乱放污水、废气图片;(3)渔民、猎人肆意捕杀有益动物的图片;(4)山民乱砍滥伐森林,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的图片。每幅课件的出示尽量做到像色逼真,配音讲解生动,使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组织说话拓展延伸,人类肆意破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危害。
  3.边说边议读课文,联系现实写社会
  此时此刻,上述的教师梦境,师生讨论的课文内容,课件上的社会写实,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组组活生生的材料,加上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讨论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危害,并点拨学生写演讲稿的模式,激发学生由说到写,布局谋篇,一篇篇爱护地球的演讲稿便应运而生了。
  三、主题班会争讲演,发表见解寄深情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基本上吃透了课文内容,深受教育。为了营造一种环保教育氛围,这时我安排了“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激发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去演讲,畅谈正确使用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的认识和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表白看法,既掌握了教材内容,变单调抽象的说明文为学生的形象的有感染力的发言稿,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了理清文理,接受思想教育,口头作文等训练齐头并进的高效。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一个有效的,有生命的课堂不仅应该具有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环节,还应该关注到每个环节的教育细节,更应该关注到串联这些细节的链子——提问。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采用“Ask and Answer”的形式教学。然而,面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启蒙教学,怎样用一个个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提问的意义何在?怎样提问?提问什么?何时提问?我们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从而克服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提问”成为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乐于探究、为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科学素质下打下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四大特点,努力实现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轴线和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的生活、负责人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统整。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数学教学质量主要是通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来实现的。课堂教学质量生成于师生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相比“豪华”的公开课,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朴实”的常态课的研究。常态课正因为它的“常态”,时常为一些教师所忽视,而常态课恰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推动学校前进的主阵地。  一、教师常态课教学行为的偏差  1.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
我曾经在浙江省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研讨会上,听了浙江宁海实验小学胡燕萍老师的《诚信真可贵》一课。在这节课中,教师撷取了不同的课堂资源,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一、对《留学生》的事例,学生反应强烈    1.一个留学生的故事:初识诚信之可贵  出示留学生的优点,这样的条件去应聘工作容易还是不容易?  2 .. 播放课件,出示它不成功的事例,问:为什么没被录取?  生1:因为他逃票了。  生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内容,虽然我每次教学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一知识仍然觉得很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亲切感”?  一、“摸”出面积的真实感受  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概念,也会让学生摸一摸,先摸一摸课桌的面、黑板的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接着就告诉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这一过程看似很清晰,实际上是为了揭示概念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童话为主题,习作要求学生创作或续编童话。阅读了学生创编的童话作品,我发现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故事情节编得很有趣,能通过自己编创的小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些道理。这是她们童话作品的优点。但是,仔细分析她们的作品,我发现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够突出。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如何把写作对象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总会罗列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神情等方面。可是学生的习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普遍感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学生的作文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与没有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有根本的联系。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的综合体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写作方法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新生活、新思维、新语言和新评价的理念,结合中年级习作训练目标与重难点,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内
开放式数学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动态的教育模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究竟如何进行开放式教学呢?笔者以四种课型为例,分别作如下论述。  一、在实践课中进行开放性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另一套。小学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但是不少小学生“知行不一”甚至“知行背离”。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要“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体验是什么呢?体验是学生的切身感受,体验到的东西使得他们感到真实,印象深刻。品德教学中的体验有不同的内容。  认识体验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  小学生正处于敏感、害羞和胆小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营造出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1.和学生友好相处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不敢提问。教师要帮助他们抛弃这种胆怯的心理,就必须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他们没有顾虑,敢于提问。教师应不嫌弃每一个学生,应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相信他们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