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企业数字化规划方法探讨

来源 :城市燃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数字化规划深度实践及理论参考,形成了城镇燃气企业数字化规划典型特征及完整编制方法.数字化规划典型特征包括业务规划与IT规划统筹考虑,数字化场景引领,数据要素驱动和构建生态体系;编制方法包括业务及IT现状分析、蓝图规划、实施方案及保障体系,以实例说明了各部分的规划方法及步骤.以期为国内城镇燃气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以上海花博会项目绿化工程为依托,响应生态发展理念,对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进行全方位研究.通过对地栽苗和容器苗两种苗木的种植土组成、配生土改良、苗木检疫、起苗运输、修剪包裹、种植工艺等内容的管理及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实现上海花博园景观绿化快速成景,且苗木成活率高达97%.
成以成都某地铁外电通道为例,归纳整理顶管技术在外电通道设计思考,包括顶管工艺选择、管道结构设计、管道接头形式、管道防水.为今后顶管技术在电力通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为了探究高水位山岭隧道建设中地下水渗流对隧道衬砌的结构影响,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GTS NX对某隧道工程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了不同注浆圈厚度(0m,3m,6m,9m)和注浆圈渗透系数(2.5×10-8 m/s,2.5×10-7 m/s,2.5×10-6 m/s,2.5×10-5 m/s)对衬砌结构竖向位移、大主应力和隧道涌水量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注浆圈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小衬砌结构的大主应力、竖向位移和隧道涌水量,不过减小幅度在厚度大于3m之后有明显的降低;随着注浆圈渗透系数的降低,衬砌结构的竖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做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工作的总抓手.去年7月24日,交通运输部与科学技术部签署《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合作协议》,决定深化“科交协同”,共同谋划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rn为落实合作协议精神和任务部署,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期刊
期刊
随着燃气管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燃气管道建设中经常会面临穿越河流.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就成了燃气管道穿越河流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管网能否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两种最常见穿越河流的方式分析,并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具体实例的应用,对方法的合理选择和重点施工工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天然气管网掺氢已成为各国公认的迈向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路径,世界多国都已开始天然气管网掺氢示范工程的建设.而氢气掺入天然气管网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确保民用燃具正常工作而不出现安全、效率和污染物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确定以掺氢天然气为基准气时的界限气组分,并对以此基准气为设计气源的热水器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发现,掺混氢气后热水器热负荷和排烟温度均略有下降,热效率有所提高,CO排放量大幅降低,NOx排放量略有减少;当热水器以天然气为气源工作时,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未出现不稳定燃烧现象,验证了以掺氢天然气为基
揭牌仪式rn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院近70年,一直重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进一步链接高端资源、研发新兴产品、强化品牌宣传、吸收先进经验、吸引高端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2021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特设立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大研发中心,形成“1(创新中心)+4(遥感中心、产业中心、未来实验室、BIM中心四大平台)+4(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大研发中心)”创新体系,从而构建“后端科研统筹+中台赋能+前沿基地”的创新研发格局.
期刊
本文分析了县域燃气公司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概念及实施方法,以某区域性燃气公司为例,研究BPR理论在县域燃气公司作业安全管理中具体应用及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BPR理论能够有效解决县域燃气公司作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及问题,能够有效提高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三违”行为,预防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管理效率及用户满意度,具备较强的推广价值.
高速列车通过不同防风工程的过渡段时,工程边界的变化会引发列车气动性能产生急剧变化进而引发车体晃动.通过对兰新高铁复杂环境下防风工程过渡区域流场变化规律及气动特性的研究,探明突变边界引发的风流场突变机制及演化规律.结合工程优化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提出加高薄弱段挡风墙结合降低路堑挖方的综合性工程优化方案,工程实施后现场实测表明区域内风速突变显著降低,工程效果明显.对于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防风工程过渡段的优化,需重视不同结构过渡边界引发的风切变机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重点从改善突变流场结构、弥补工程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