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祸根”在脑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英国剑桥巴布拉罕 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 告说,他们检查15名过世的精 神病患者的脑部后发现,有一 种名为“少突细胞”的脑细胞 呈现异常,其中至少有11个基 因的作用被压抑了。对15名躁 狂抑郁症患者脑部的检查也发 现了类似现象。
  
  痴呆时最常出现颞叶、顶叶的结构改变
  
  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首次报道了一例51岁女性病人。该病人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言语错乱,藏匿物 品,人格改变和定向力障碍,伴有嫉妒妄想和被害妄想,进行 性衰退。4年半后,该病人死亡,以后又报道3例。19IO年,克 雷丕林将这种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D)。
  
  代表人物:里根
  美国前总统里根,1994年11月5 日,通过电视向公众宣布,他患了老 年痴呆症,并从此淡出美国政坛。在 与病魔抗争了近十个年头后,于2004 年6月5日去世,享年93岁。
  本病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 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为特征。该病是 目前脑结构改变研究比较清楚的器质性精神疾病。
  
  4种相关致病基因与痴呆有关
  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为痴呆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 前景。目前已有4种相关致病基因被阐明与痴呆有关:早发性 痴呆(起病年龄小于65岁)基因座分别位于21号染色体、14 号染色体、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 STM-2基因。迟发性(起病年龄大于65岁)痴呆基因座位于 19号染色体上,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 基因。提示痴呆遗传的异质性,即不同的DNA改变引 起同一临床表现或基因型不同而表型相同。
  
  痴呆病人大脑萎缩、脑室扩大
  CT、核磁可见老年痴呆者大脑半球皮质弥漫性萎 缩、脑回皱缩、脑沟增宽,以颞叶、顶叶和前额叶最 为明显,枕叶、运动和感觉皮质受累较少。还可常见 海马萎缩和脑室扩大。
  老年痴呆患者表现为大 量神经元脱失、皮质突触 显著减少、皮质内神经元 脂褐质聚集。除此之外, 还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1)以淀粉样蛋白为核心的 细胞外老年斑或轴索斑, 又称淀粉样斑;2)神经细 胞内由双螺旋微丝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乙酰胆碱不足引起记忆障碍
  乙酰胆碱(Ach)在脑的某些神经元中起神经递 质的作用。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胆碱能神经元通路与广 泛的皮质区域和海马联结,这些胆碱能神经元与学 习、记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患者大脑内胆碱能递质 系统损害非常明显,乙酰胆碱的运输、合成和释放减 少,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不足,由此引起老年痴呆患 者记忆障碍。
  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是脑内主要的单胺能神经 递质,两种神经元都广泛地投射到脑皮质区域。老年痴 呆患者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总量和再摄取都 有减少,前者与认知功能减退的程度无关,但与痴呆情 感症状有关,后者可能与痴呆的非认知精神症状,如抑 郁、攻击行为等有关。
  
  精神分裂症有无大脑结构的变化?
  
  1896年,德国的Kraepelin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 础上,首先将一组多发于青年、最终发展为衰退的 精神疾病命名为“早发性痴呆”;1911年瑞士精神 病学家E·Bleuler第一次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 概念。
  
  代表人物:画家梵高、音乐家贝多芬和数 学家纳什
  精神分裂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慢性衰退,但也 出现过如天才画家梵高和音乐家贝多芬这样极端的 例子。还有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就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美丽心灵》里主人公的原形——1994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获得者纳什。数学家纳什年轻的时候就显示 出杰出的数学天赋,精神分裂症这个曾经击毁7多 少人美梦的病魔,没有成为纳什在学术上向高层次 进军的阻碍。纳什在爱妻的帮助下及医生的治疗 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最终他战胜了这个不 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在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探索,试图找到精神分裂症真正的病因,目 前,对于精神分裂症与大脑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不是遗传病,但发病与遗传有关
  谈到精神分裂症,人们往往将它与遗传联系起来, 因为大家看到太多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可以肯定 的是精神分裂症不是遗传性疾病,因为它不符合遗传性 疾病的发病规律,然而,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证实遗传因 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报道较 多的有第5、11、21和8号染色体的长臂及第19号染色体 的短臂和X染色体。近几年第6、13和22号染色体与精 神分裂症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精神分裂症与脑室扩大、脑体积缩小密切相关
  精神分裂症究竟有无大脑结构的改变?早在17世纪 就有人推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脑部病变所 致,各种精神症状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然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多奇才、怪才的事实似乎向这种 观点发出了挑战,人们又倾向于把精神分裂症看成是功 能性疾病。但癞痫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资料似乎又给精神 分裂症的脑结构改变理论增加了证据:研究发现部分癫 痫患者反复发作几年后,痫性发作频率逐渐减低,随之 而来的是精神症状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二者为“等位 症”,即精神症状替代了原来的痫性发作,基于这一理 论,还出现了精神病的电休克疗法。
  近30年来随着各种高新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逐渐 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异常十分常见,很多患 者有侧脑室扩大,或大脑皮质、额部(尤其是额叶前 部)和小脑结构改变,或者胼胝体、海马发育异常等。 这些改变在那些表现为思维迟缓、情感淡漠、缺乏主动 性的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最为突出,而与病期、 年龄和住院日期的关系不大。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与脑室扩大和脑 体积缩小关系密切,尤其是大脑内侧颞叶特别容易受到 影响。研究还表明:未患病的亲属有发病的可能,只不 过大多数幸免错过了好发的年龄。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海马、额叶皮质、扣带 回和内嗅脑皮层有细胞结构的紊乱,故有人提出了精神 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异常假说,该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 个体在神经发育早期,由于遗传因素或母孕期以及围产 期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产伤、病毒感染),大脑皮层发 育异常造成了海马、额叶皮层、扣带回和内嗅脑皮层出 现细胞结构的紊乱,从而破坏了大脑皮层的正常神经网 络,这种异常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精神分 裂症的发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含量增多或功能亢进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神经递质的改变,也就是神经 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的减少和增加会导致疾病 的发生,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研究发现,苯丙胺(一 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促使多巴胺释放到神经突触间隙, 使正常人产生类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传统治疗精神分裂 症的药物都有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因此,精神分裂 症发病与多巴胺含量增多或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近10年来,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些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除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多 巴胺受体有阻断作用外,还对五羟色胺受体有很强的 阻断作用。
  
  情感障碍不仅仅是心理问题
  
  代表人物:李女士,27岁,现职文员,未 婚,独居。
  三年前,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李女士因为 失恋首次发病,表现为整个学期都情绪低落、抑 郁,毕业论文答辩都几乎无法顺利完成,当时非常 绝望甚至企图自杀,后经过治疗康复。最近半个月 情绪突然高涨,无心工作,四处逛街,购物挥霍, 狂签信用卡,又穿得花枝招展,戴着彩色帽子,到 处惹来奇异目光。一次,她的同学陪她上餐厅,她 因小事与服务员吵起来,非常激动,令同学感到尴 尬。她还常常在凌晨起床,大唱卡拉OK打扰邻居, 最后被送往医院治疗。
  这位李女士患的是情绪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既 有躁狂发作,又有忧郁发作。躁狂和忧郁正好是相反 的情绪障碍,可单独存在,也可在同一病人身上反复 交替出现。它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 精神障碍。抑郁症以持续情感低落或兴趣减退为主要 特征,多数患者反复发作,60%患者曾有自杀意念和 自杀行为。躁狂状态典型的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 逸和活动增多。有的患者像李女士一样,一生当中经 历过多次抑郁和躁狂的反复发作,称之为双相障碍。
  很多人不接受药物治疗是因为他们认为情感障碍 不是病,是心理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科 学家们越来越相信,情感障碍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 的改变。
  
  遗传标记:第5、11和x染色体
  迄今为止的研究肯定地发现,在情感障碍的发病中 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但遗传学影响的作用方式则 十分复杂,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较抑郁症强。 已经报道的与情感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相关联 的遗传标记包括第5、11和X染色体。如果与情感障碍 的生物化学改变共同考虑,可以发现多巴胺D2受体基因 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酪氨酸羟化酶(儿茶酚胺合成途 径的限速酶)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进一步说明遗 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
  
  抑郁症:大脑神经网络失去平衡
  抑郁症涉及的脑组织部位较多,研究发现患者第三 脑室扩大和部分脑部灰质体积减小,抑郁越严重,减小 程度越明显;大脑皮质代谢率降低;皮质下白质损害 (从而阻断皮质与皮质下的神经联系);左额叶前皮质 血流不足,而右额叶下方皮质血流量较高,提示抑郁症 的额叶血流灌注具有偏侧性;下丘脑功能障碍,下丘脑 可能与睡眠紊乱、食欲变化及性欲降低有关;左侧颞叶 (含有海马、杏仁核等边缘结构)萎缩,影响情感和认 知功能;海马可能与抑郁症病人的记忆功能降低、无价 值感、无助感、犯罪感以及自杀相关;杏仁核与情感低 落、焦虑、缺乏动力有关,左侧杏仁核活动增加,其增 加程度和抑郁严重度相关。这些大脑部位可能形成一个 相互影响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中各种递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发生改变,可能 导致抑郁症。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与脑部中的大量化学物质是有关的。这些 化学物质主要包括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不论抑郁还是躁狂,患者脑脊液中五 羟色胺的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都是 降低的,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 苯乙二醇(MHPG)在抑郁时降低,躁狂时增高;随 着抑郁症状的缓解,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逐渐 恢复,而五羟吲哚乙酸浓度持续降低。由此推测,五羟 色胺缺乏可能是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共同生化基础, 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记。
  
  两大内分泌系统异常导致抑郁表现
  在抑郁症患者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素轴(HPT)这两 大系统都显示异常,进而导致了睡眠障碍、食欲减退、 性欲减退和抑郁情绪晨重昼轻的变化等。基于这一理论 创立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甲状腺刺激素释放 激素兴奋试验(TRH)能检出约40%~50%的抑郁症 患者,两个试验联合使用,检出率可高达70%。
  
  神经症也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 病,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和 预后颇不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包括强 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和躯体 形式障碍等。
  遗传学研究表明神经症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和遗 传因素作用,其遗传方式可能属于多基因、多因素遗 传,有非特异性的环境因素影响。神经生物学研究显 示,神经症有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紊乱。脑 影像学检查发现,强迫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均有基底 节代谢障碍。
  对强迫性神经症神经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强 迫症患者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通路异常。另 一些研究发现强迫症病人的尾状核体积缩小,白 质体积减少。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病人的额叶 眶部皮质、额叶白质、扣带回、豆状核区域存在 结构的改变。
  
  寻找精神疾病的新疗法
  
  由于许多精神疾病的原因未明,目前的治疗只是对 症治疗,药物能改善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疾病。既 然精神疾病的发生与脑部结构的某些改变有关联,在 治疗方面的突破,自然首先想到外科治疗。
  精神外科是对脑的特定结构采用刺激、破坏、毁 损、切除的外科方法,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1935年11月葡萄牙精神病专家Egaz Moniz与Lima 首次试用额前叶白质切断术治疗重症精神病成功, 奠定了精神外科的基础,并于194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 奖,一般认为这是现代精神外科的开端。
  
  γ一刀治疗是精神外科的最新进展之一
  1968年,瑞典E1ecta公司研制成Leksell第一代头都 γ一刀,治疗恶痛成功;1974年第二代问世。上世纪80 年代,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脑立 体定向技术更趋精确。
  1988年,Laitinen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和大量病 例,肯定了精神外科的疗效,并提出了有效的适应证 和靶点。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将高能放射线聚焦 于某一特定局限靶点,达到毁损病灶,治疗痰病的目 的。SRS不同于一般脑外科,也不同于立体定向脑外科 和常规放疗,是一种不开颅、无创伤、无出血、无感 染、安全有效的先进疗法。至今,全世界γ一刀治疗各 类疾病在10万例以上,但精神外科只占很少一部分。
  立体定向手术适应症广泛,精神分裂症、抑郁 症、躁狂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癫痫性精神病都有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范围。特别适用于伴有冲动、攻 击行为和自杀企图者;症状持续3年以上的强迫症、焦 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及某些人格障碍 者;系统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各类精神疾病。
  脑立体定向手术为微创手术,创面不过0.5厘米, CT定位,探针智能引导,精确度极高,只对靶点进 行射频治疗;手术作用于脑内引起精神症状的病变结 构,从根本上消除精神症状。
  我国精神外科始于1947年,中断数十年后复苏 于1986年,以脑立体定向术居多。1996年9月起国产 OUR-XGD旋转聚焦式γ一刀在北京海军总院、哈医大 二附院、成都γ一刀中心、昆明医学院、广西柳州、浙 江省医院等10余家医院先后投入临床治疗。
  
  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脑结构复杂,各部分之间无论在 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复杂的联 系,如何准确定位,不损坏周围脑组织,减少并发症 还没有完全解决;另外,患者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 托到手术本身,希望术后患者与正常人一样,并且永 不复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后患者不能简单认为疾病 已经痊愈,就放弃药物治疗,还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药 物调整和康复工作。
  
  大脑库带来希望
  
  精神疾病是脑部疾病,精神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因 此,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得出 的结论不完全适用于人类,在人体直接进行试验研究又 违背医学伦理道德,因此,建立 大脑库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
  西班牙《趣味》月刊日前报 道说,美国哈佛脑组织资源中 心拥有3000多个普通人的大脑标 本,中心技术人员每年都会将多 达6000份的组织样本寄送给世界 各地的研究人员。这些资源对于 了解人体最神秘的器官具有重要 意义。
  据报道,捐赠的大脑大部分 属于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和 阿尔茨海默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疾病的患者,也有健康的大 脑,供研究者用于与患病者的大 脑进行比较。对神经科学和遗传 学日益增长的兴趣使科研用新鲜 大脑需求量倍增,让这个大脑库 供不应求。
  研究人员将基因科学同医学结合起来,寻找大脑中 可以通过使用生物芯片进行研究的区域。这一手段对研 究精神疾病的专家来说非常有用。问题在于,健康大脑 和患有此类疾病的大脑之间在解剖学上的差异很小,因 此研究人员目前试图将研究重点放在细胞内部,具体来 说,就是基因上。
  任何年满18岁的人都可以捐献大脑,但不是所有大 脑都可以进入“大脑库”。有吸毒史、脑损伤、得过某 些传染病或曾依靠人工呼吸机24小时以上的人被拒绝。 捐赠过程很迅速:大脑用冰块冷藏,由速递员送入库。 整个过程不超过24小时,以避免器官受到过度损坏。中 心会为大脑编号,保护捐赠者的身份。
  大脑的所有信息(包括病历和病理分析)将保存在 一个数据库里,研究人员可以查阅,也可以根据试验的 需要,要求研究大脑的特定部分。接到申请后,“大脑 库”的技术人员会提供所需要组织的1厘米切片,寄给 科学家,不收任何费用。大脑的其余部分将继续保存很 多年,直至用完。
  据报道,捐献的大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尽管该中 心每年会收到大约300份捐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所有 需求。
  中心负责人弗朗辛·贝内说,主要问题在于精神 疾病患者的家属担心捐献出来的大脑会被利用。她 说:“我们必须要使人们相信,捐献对于他们所爱的 人同样重要,因为我们正在寻求治疗他们所患疾病的 医学方法。”
其他文献
一个时尚现代的鞑靼王子,一个美丽古老的中国公主,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情传说,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绝唱”《图兰朵》如果背景为上海黄浦江的外滩会怎样?    今年2月9日11日,上海大剧院将携手上海歌剧院瑞士苏黎世歌剧院,把全新版本的《图兰朵》首次引进亚洲,将最经典最现代最“上海”的《图兰朵》带到上海观众的面前,这也是经典歌剧《图兰朵》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次演出    臆想中国    经典版本的《图兰朵》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微视频成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本文根据微视频资源的特点,结合“鱼类行为学”课程的微课建设,介绍了微视频录制方案、风格定位、资源整合及微视频资源库的构建方法,探讨了在微视频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传统课程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案例;鱼类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定向越野锦标赛”上,选手们时而停下来定位,时而迅速飞奔,“寻宝”一样的比赛,使得孩子们乐此不疲。据说有的学校已将之作为校本课程,可想而知,相对于单纯的跑步来说,体力、脑力,目标性的有机结合,锻炼的效果要好得多。  每每参访学校,我就有机会接触校内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其中,有手工制作类课程,如剪纸、陶艺、刺绣;有信息技术类课程,如网络安全、摄影、机器人;有生物学类课
摘要:研究针对“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网络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的过程,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跟踪活动实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学习活动,学习者都能达到简单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差异显著,言语型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明显高于视觉型学习者;性别差异导致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女生的平均分值高于男生,特别是在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上。  关键词:PBL;在线学习活动;活动设
近两个月来,抗击疫情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效地预防也是对防止疫情扩散的贡献,更是为抗击疫情助力的表现。虽然说各个年龄人群皆具有易感性,所有的人都应该积极行动预防疫情,从公布的疫情数据来看,老年人是危重症患者主体,因此,老年人更应该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  老年人该如何防控疫情?家里有老年人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其中对老年人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然牵动着公众的心,就临床表现来看,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并不会出现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但也有不少重症患者甚至被病毒夺走了生命。  病毒是如何入侵我们身体的?为什么相同的病毒感染,却导致被感染的不同个体出现如此巨大差异的病毒感染症状?我们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
我是个特别喜欢唱歌的人,无论是在家里、KTV包房还是歌咏比赛现场,都会一展歌喉高歌一曲。留心观察,爱唱歌的人一般都思维敏捷、性格开朗、活力充沛、精神愉快。  爱唱歌的人记忆力强。老歌新曲成千上万,歌词更是内容繁杂。由于习惯于重复对歌词的记忆,长此以往有健脑的功效。  我有这样的体验:烦闷苦恼的时候,只要放声歌唱,一会儿就感觉心情轻松了许多。因为唱歌时会沉浸在歌曲优美的意境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
卿光亚固然怜才惜才,但毕竟只是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不像当年的蔡元培可以置相关部门的通告于不理。     在“范跑跑”、“郭跳跳”事件中,有一个人物并没有成为舆论场的中心,但他其实更值得关注:卿光亚。卿光亚是中国大陆第一所私立学校光亚学校的创始人、校长。在“范跑跑”事件发生后,卿光亚表示严重不同意“范跑跑”的逃跑行为和逃跑言论,希望“范跑跑”能够向公众道歉,但他又主张不因言定罪,不解聘“范跑跑”。1
在中国,卖淫合法化的说法,并不是今日才由一些“大V”首倡。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大臣管仲就曾设立“女闾七百”,也就是设立专门的官营“红灯区”。然而,到了封建王朝的后期,自从明初洪武朝开始,对官员狎妓就有了明文限制。  妓院不许官员消费  关于管仲首设官营妓院是否正确,在当年就有争议。比如《战国策·东周策》中就曾提到“女闾七百,国人非之”。也就是说,齐国人大多对管仲此举不赞成。  在
血脂高就一定要服降脂药吗?    最近,我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脂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听同事们讲,血脂高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血脂升高就必须服用降脂药。不知他们讲得可有道理?  云南 鲁 强  鲁强读者:  的确,有些人一听说自己血脂偏高,就担心患上高血压、心脏病,就要求医生开一些降脂药物,或白行购买降脂药服用。其实,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它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还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血脂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