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隔式延迟超长胸三角皮瓣修复头面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le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皮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体表大部分区域已能采用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但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轴型皮瓣的远端有时需要通过延迟预构的方法来扩大面积、增加长度,以扩大修复半径。2001-2008年,笔者单位利用阻隔式延迟技术获得超长胸三角皮瓣,修复头面部严重组织缺损患者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后仍发生破伤风的1例病案。作者建议: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除入院后预防性注射1次TAT外.应在其伤后1周追加注射1次。本文列举了当患者面部、四肢存在焦痴时发生破伤风的早期征象,如面部表情、四肢屈曲多不明显等,易被忽略,值得同道警惕。此外,本例患者并发破伤风前曾使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而该药的不良反应也包括神经系统异常,停药后可缓解。
本组患儿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1.5)岁,烧伤总面积28%~60%[(35±18)%],Ⅲ度1%~21%[(8±4)%]TBSA,人院时间为伤后12~76h[(21±32)h]。入院前患儿均曾大量饮用白开水,因入院时间较迟,入院后均进行延迟复苏。6例患儿均在伤后3~6d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入睡困难、全身水肿、口唇发绀,呼吸28~60次/min,心率138~180次/min,其中3
2006年7—10月,笔者单位收治15例浅度烧伤后假上皮瘤样增生患者。患者均来自同一私人烧伤诊所,创面所用药膏由凡士林加中草药液(成分不详)组配而成。患者中男11例、女4便,年龄1岁3个月-40岁。热液烫伤12例、火焰烧伤3例。
患者男,21岁,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右小腿接触炉壁约4h致足跟、足底、小腿中下段等处Ⅳ度烧伤,伤后10d收入笔者单位。伤后13d(图1)行扩创探查术并覆盖生物敷科A(猪皮,威海华特保健品有限公司),术中见裸露创面为36cm×20cm,跟骨部分坏死,跟腱及腓骨长短肌肌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烧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以往的资料显示,老年烧伤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为此,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和河南舞阳博爱医院烧伤科1999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住院的老年烧伤患者的情况,旨在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患者女,49岁,既往有哮喘病史约20年,1岁时右大腿被火焰深度烧伤,经1年时间反复换药治疗,创面瘢痕性愈合。2005年瘢痕因反复摩擦出现破溃,外用多种药物(具体成分不详)均无明显疗效。2006年创面形成菜花样肿物且逐渐增大.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病理检查诊断为瘢痕鳞状细胞癌,进入笔者单位治疗。患者营养中等.意识清楚,心、脑无特殊不适,双肺闻及哮鸣音。
感觉神经肽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肽类物质,也是缺神经支配创面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除对外周神经的发育和修复发挥作用外,还参与对炎性细胞的调控,可影响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笔者进行如下研究,旨在观察P物质是否具有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调节血管生长中的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和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及管腔形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萌芽、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二者按一定方式联合使用能否起到促血管生长的协同作用?为此,笔者将二者联合应用,观察其对大鼠缺血皮瓣血供恢复及血管重建的影响。
肩部烧伤较常见,而该部位的包扎较困难。临床上常用40cm×20cm的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包扎.但由于敷料短不易同定,患者活动或翻身时常松脱,使肩部创面外露,增加感染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肩部烧伤包扎衣(以下简称包扎衣)。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52岁.患秆抑郁症。在家中趁他人不备.自饮暖水瓶中热水致上消化道、面、颈、躯干及有上肢烫伤,伤后1h送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表情淡漠.思维混乱,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口腔及咽部黏膜苍白并有脱落,声音嘶哑,渐进性呼吸困难加重,咯大量白色稀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