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出现许多学生人数在100人左右的“袖珍型”小学,这一类型小学的德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生源少,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留守子女”逐年增加;由于编制有限,德育机构不健全,专职德育教师严重不足甚至兼职教师都缺乏,德育活动不够规范。因此,农村“袖珍型”小学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德育主体——学生自身的作用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2003年以来,我们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袖珍型”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律、自主、自立”的德育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工作成效。
所谓“自律、自主、自立”即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自律是基本要求,自主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自立是(小学)阶段目标。
这一模式的创立,源于实践的需要,得益于新课程德育理论的指引。
一方面,过去德育工作方式不是简单的说教就是粗暴的干涉,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对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罗黎辉所言:“在我们实施的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道德知识的倾向,……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抹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积极、鲜活的生命活动,思想道德的形成就可能变成一场缺少甚至没有观念碰撞、行为体验、情感冲突和意志磨砺的枯燥传递,乃至陷入机械的,脱离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的窠臼之中。”“我们学校德育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当发现学校德育环境方面有消极因素存在时,我们的反映常常是‘堵’……”而且,象双桥学校这样规模很小、教师10来人、学生才100多人的农村袖珍学校由于体制编制的原因,也不可能组建专门的德育机构,任用专职的德育教师,它只能充分利用仅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寻找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新课程德育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又为我们的德育实践指出了可供探索的方向。这就是新时代的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有德育主体的自觉主动地参与。
按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知识与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新德育模式也应有目标要求、展现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三自”模式就体现了三维目标。“自律”是基本要求。它体现参与者的情感态度。“自立”是最终目标。它展示参与者形成的知识与能力、价值观。“自主”则是手段。它反映德育过程与方法。
先说“自律”。我们要求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始终都要以《小学生守则》为行为准则,时时刻刻对照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是分层次的,低一层次的是社会所允许的,较高层次的是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再高一层次的是社会所提倡的。中小学德育应该定位于‘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这一层次。这是因为,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全民性,二是非终结性。”(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自律”就是这低一层次要求。它是起点而非终点。
再谈“自主”。新的儿童观强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李季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观点及其实施》 北京:学科教育)而且,新的学习观观倡导广义的学习观,新的知识观倡导动态的、构建的知识观,新的课程观强调“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据此,我校通过组建学生会机构,由兼职辅导员进行指导,利用全校每天晨会活动、周一升旗仪式、每学期专题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如晨会活动,夏秋季每天8:00—8:10,春冬季8:10—8:20,体育部长主持整理队列,两名轮值的学生会干部宣布前一天对学生一日常规量化检查分班评比结果,包括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清洁区、教室、寝室卫生情况,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情况,仪表仪容(着装与配戴红领巾)情况,违规违纪情况的清查评比记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日应予改进和注意事项。还有每年3月安全教育周活动,“五一”、“六一”、“十一”、“元旦”文艺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辅导员只是在活动初的计划制定中提出参考意见,在活动实施中进行安全监护,活动结束后帮助总结、进行终结性评价。安全性要求高的运动会则由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参与。还有每周五的班会,则是各班集体德育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干部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交流沟通、组织活动的能力。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学校辅导员还非常注意干部轮换、新老干部交接。如组织活动能力要求较强的职位一般由六年级学生担任,任期至每学年下学期期中,期中以后为以老带新(五年级接任人选)过渡期。
最后是“自立”,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即较高层次的“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具体来讲,我校“三自”活动模式要求达成目标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合格的小公民。为了引导学生最终“自立”,我校还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环境的表现制定了《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文明小学生”评价标准》,并在每年新年元旦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评,对优秀的“文明小学生”还摄像拍照在学校公示表彰。这种方式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正面教育的作用,成为学生“自立”的助推剂。
我校“三自”德育模式实践运作中,学生基本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诚实守纪、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规范,学校没出现一起安全卫生事故,“三自”德育活动也为学生迈向更高层次道德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2003年以来,我们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袖珍型”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律、自主、自立”的德育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工作成效。
所谓“自律、自主、自立”即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自律是基本要求,自主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自立是(小学)阶段目标。
这一模式的创立,源于实践的需要,得益于新课程德育理论的指引。
一方面,过去德育工作方式不是简单的说教就是粗暴的干涉,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对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罗黎辉所言:“在我们实施的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道德知识的倾向,……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抹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积极、鲜活的生命活动,思想道德的形成就可能变成一场缺少甚至没有观念碰撞、行为体验、情感冲突和意志磨砺的枯燥传递,乃至陷入机械的,脱离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的窠臼之中。”“我们学校德育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当发现学校德育环境方面有消极因素存在时,我们的反映常常是‘堵’……”而且,象双桥学校这样规模很小、教师10来人、学生才100多人的农村袖珍学校由于体制编制的原因,也不可能组建专门的德育机构,任用专职的德育教师,它只能充分利用仅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寻找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新课程德育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又为我们的德育实践指出了可供探索的方向。这就是新时代的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有德育主体的自觉主动地参与。
按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知识与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新德育模式也应有目标要求、展现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三自”模式就体现了三维目标。“自律”是基本要求。它体现参与者的情感态度。“自立”是最终目标。它展示参与者形成的知识与能力、价值观。“自主”则是手段。它反映德育过程与方法。
先说“自律”。我们要求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始终都要以《小学生守则》为行为准则,时时刻刻对照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是分层次的,低一层次的是社会所允许的,较高层次的是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再高一层次的是社会所提倡的。中小学德育应该定位于‘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这一层次。这是因为,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全民性,二是非终结性。”(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自律”就是这低一层次要求。它是起点而非终点。
再谈“自主”。新的儿童观强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李季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观点及其实施》 北京:学科教育)而且,新的学习观观倡导广义的学习观,新的知识观倡导动态的、构建的知识观,新的课程观强调“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据此,我校通过组建学生会机构,由兼职辅导员进行指导,利用全校每天晨会活动、周一升旗仪式、每学期专题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如晨会活动,夏秋季每天8:00—8:10,春冬季8:10—8:20,体育部长主持整理队列,两名轮值的学生会干部宣布前一天对学生一日常规量化检查分班评比结果,包括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清洁区、教室、寝室卫生情况,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情况,仪表仪容(着装与配戴红领巾)情况,违规违纪情况的清查评比记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日应予改进和注意事项。还有每年3月安全教育周活动,“五一”、“六一”、“十一”、“元旦”文艺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辅导员只是在活动初的计划制定中提出参考意见,在活动实施中进行安全监护,活动结束后帮助总结、进行终结性评价。安全性要求高的运动会则由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参与。还有每周五的班会,则是各班集体德育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干部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交流沟通、组织活动的能力。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学校辅导员还非常注意干部轮换、新老干部交接。如组织活动能力要求较强的职位一般由六年级学生担任,任期至每学年下学期期中,期中以后为以老带新(五年级接任人选)过渡期。
最后是“自立”,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即较高层次的“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具体来讲,我校“三自”活动模式要求达成目标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合格的小公民。为了引导学生最终“自立”,我校还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环境的表现制定了《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文明小学生”评价标准》,并在每年新年元旦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评,对优秀的“文明小学生”还摄像拍照在学校公示表彰。这种方式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正面教育的作用,成为学生“自立”的助推剂。
我校“三自”德育模式实践运作中,学生基本形成了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诚实守纪、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规范,学校没出现一起安全卫生事故,“三自”德育活动也为学生迈向更高层次道德目标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