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教科书上没有的上古文明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告诉我们,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发展出如今的文明成就,只经历了一万年,在地球历史上不过沧海一粟。然而越来越多的出土证据却显示,文明似乎在无比久远的上古时期便已存在。
  教科书上的历史体系建立在严谨的考古学研究之上,有足够完整的古籍、史书、文物加以支持。但多年来,世界各地挖掘出的一些遗迹在暗示着另一个惊人的可能: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地球上就曾经有过古人类文明,并多次发展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学者们对此并不驳斥,并称其为史前文明学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惊人的发现,在验证着这一“细思极恐”的学说吧!

三叶虫上的人脚印化石


  1968年夏天,在美国犹他州附近以“盛产”三叶虫化石闻名的羚羊泉,一位名叫威廉·J·米斯特的业余化石专家撬开一片化石后,赫然发现一只三叶虫上覆盖着一个完整的鞋印,从鞋印上看,这是一双长约26厘米、宽约9厘米的鞋子,类似现代人类所穿的便鞋,可推测出鞋主人生活在文明社会之中。但众所周知,三叶虫是六亿至二亿多年前的上古生物,难道那时候地球上就已经存在和如今相当的人类文明?

埃及古墓里的木鸟模型


  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四千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种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用当时古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重31.5克。由于当时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还没有问世,所以人们便称之为“木鸟模型”,并放置于开罗古物博物馆保存。
  1969年,考古学家卡里尔·米沙博士获得特许进入这个博物馆的古代遗物仓库,发现飞鸟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有一对平展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下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

巴格达电池


  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筑铁路时,忽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许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于是继续深挖,结果发现这是一个由巨大石板砌成的古代坟墓。古墓的发现惊动了伊拉克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他们立即赶到现场,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找到了许多从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波斯王朝时代的文物。
  他们在其中发現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一个铜管,铜管顶端有一层沥青绝缘体。在铜管中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看上去好像是一层铅,铁棒下端与铜管隔开,看上去好像是一组化学仪器。
  经过鉴定,考古人员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些陶制器皿,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这似乎意味着早在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电池了,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第一个电池还早2000多年。

远古文明的伊卡石刻


  在秘鲁纳斯卡平原北部一座名为伊卡的小村庄有一个石头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一万多块刻有图案的神秘石头,上面雕刻的是一个已消失的极其先进的人类远古文明。这些石头画被称为伊卡石刻,依照图案的类别,被划分为太空星系、远古动物、史前大陆、远古大灾难等几类。   这种分类与现代科学完全脱节,似乎在谈论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石刻的内容竟然还包括人类捕獵恐龙的画面,有三角龙、剑龙和翼龙。
  根据推测,这些珍藏的石头可能有上千年的历史。专家将刻石进行了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石头是产于当地河流之中的一种安第斯山石,表面覆有一层氧化物。经德国科学家的鉴定,石头上的刻痕历史极为久远,而发现刻石的山洞附近则遍布着几百万年前的生物化石。

二十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在非洲加蓬共和国的奥克洛铀矿区,人们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核反应堆。
  1972年6月,一家法国铀提炼厂惊奇地发现,他们进口来的奥克洛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不足0.3%,和当时核反应堆的废料几乎相同。
  后来经过科学家考察,确认在奥克洛铀矿区有一个20亿年前的古老核反应堆,由六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一百千瓦,运转时间达50万年之久,即使核废物由于各种原因溢出内层,核辐射也会被不同的外层吸收。按现有的核子反应技术来看,这个反应堆的布局要比现在高明许多。

  在巴颜喀拉山地区一直流传着有关特罗巴人的各种传说,他们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纤细,眼眶奇大,脑颅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独一无二。据报道,这一地区曾出现过身材矮小的人种化石,与传说中的特罗巴人十分相似。
  这些特罗巴人是地球人吗?如果是的话,这些能在1万多年前造出宇宙飞船的人现在去了哪儿?

手拿望远镜的远古人


  教科书告诉我们,意大利人伽利略在三百多年前发明了望远镜,奠定了人类观测天体的基础。然而一些上古时期的石刻似乎表明望远镜出现得比这要早得多。
  来自秘鲁的哈维尔·卡布雷拉博士在其私人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块石头,石头上面刻画着人像,据估计这个人像的原型生活在五百年前,但他却手拿望远镜在观察天空!同时还有颗带尾巴的流星图案正要越过他的头顶。
  为什么人类最近一百来年才发明出的科技产物,却频频在上古遗物中若隐若现?这和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不一样啊!其实,在全球公认的传统历史体系外,有的少数民族一直对上古科技的存在深信不疑,玛雅人就是其中之一。按照玛雅历的记载,人类的文明历史并非只有这一次,而是总共有五次太阳纪人类文明存在。玛雅人认为,人类一次次发展到巅峰,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毁于一旦,留下少部分幸存者进入原始社会,开启新的轮回。
  此外,在神州大地昆仑山一带流传下来的易经八卦、河图洛书、太极阴阳等仙道的文化,据说都是对史前文明的继承。
  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确有其事,终究需要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加以考证。
其他文献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秋的凉已在不经意间渗进入的皮肤,风也极不安分,早晚向人宣告着新时节的到来。时光的纸笺,在蝉声殆尽的古树下铺展开来,那些被吹落的片片芳菲,随风而翩跹,花馨香,叶拂面,似幻似真的场景竞勾起了我的一份牵念,压在箱底的那条黄色蝴蝶裙就这样如不速之客一般,闯进了我的记忆中.自己曾刻意忘掉的,在这一刻出现得猝不及防,或許记忆是开在流年里的一朵灵花吧,时序的更替总是敏感地让人想些什么!我的姑
南征的路上,士兵带着长矛、火铳、土炮  将军带着指北针、佩剑、匕首  抛妻儿,别父母  一路向南,南蛮之南  平土司、筑高墙。广开荒、广积粮  他們用680年的时间  铸剑为犁  其中有一人是我先祖  名字不详、官职不详、连埋骨的地方也不详  680年了  我的家族从未收到过,北方来信  或许那封书信,已被焚毁在岁月中  昭通记事  坝子北边的火车站  往来的列车静止了  城南湖中的鱼并排而坐  
白月光  月光从阳台的缝隙中挤了进来,轻轻地走进了卧室。夕阳,早已走得远远的了。连一丝余晖也没剩下。  当我的目光碰触到清幽的月光,忽然觉得初冬是那样的沉寂。我想,此刻的室外,一定是月笼轻纱,影影绰绰。那些行人和树木,以及散落在大街小巷灯影下的那些绚丽,都朦胧了起来。  树影间,啁啾的鸟鸣,清晰可见。我想起了披着月光的老屋,想起了院子中满身月光的海棠树——几只麻雀,早已逃离枝头,躲进檐下,呢喃着一
就像漫威中的英雄一样,我们都是“男女钢铁侠”,铁元素构成的亚铁血红素,是我们血液中的红色素,它存储在铁蛋白——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蛋白质中,而且最奇怪的是,亚铁血红素以矿物形式存在于人类大脑。  這种含铁矿物质是磁铁矿,磁铁矿是地球上最有磁性的自然形成矿物质。  那么磁性矿物质在人类大脑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可能能让我们感知到地球磁场。  这种非凡能力存在于部分地球动物王国成员之中,例如:细
我们知道,通过树木的年轮即可判断出树木的年龄。那么动物的年龄怎么推算呢?科学研究发现,海洋动物身上也有年轮,且不同的动物年轮隐藏在不同的部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龟鳖的年轮,龟鳖是长寿动物。它们的背甲盾片上有许多同心环纹,每一个环纹代表着一年的生长期,同心圆的数目即是龟鳖的年龄。但是一些龟鳖一出生就有固有的年轮数,因此在计算这种龟鳖的年龄时要减去这些固有的年轮数。  鲸的年轮在耳垢上,它们的外耳呈S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芸芸众生对人生的领悟亦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人说,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酒;有人说,人生如茶;也有人说,人生如棋…  品茶得以清心,闻香得以悟道。在一次次的品香过程中,我却觉得烟如人生,人生如烟。烟,来自香。人之诞生,而有人生。烟似乎是虚的,用手抓不住,握不住。可是,它却又真实存在着。  人生,亦是如此。  是因缘巧合,讓沉香与香炉结缘。香炉,泥为
我的奶奶头上的头发虽然已经有一半变成了白色,脸上也多了几道皱纹,但奶奶的手还是很巧。  奶奶会织毛衣。我的毛衣几乎都是奶奶给我织,奶奶给我织了小白兔,小蛇,白天鹅,小狗,小鸡,小熊猫,这些小动物在奶奶的手下变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那只小熊猫,它的怀里抱着一棵竹子,眼睛睁得大大的,下面还织有小熊它的英文名字。  奶奶还会绣花。奶奶绣的荷花荷叶栩栩如生可漂亮了,荷叶像一把小伞,有的荷花开了,有的荷花没开,
故乡的草,已漫过我的思绪。我沿着呼唤的指引,抵达到思念的界域。  这个过程,我收获了一个季节,或许是因为它来得早一点,光与影的融合,已长在了我的世界。  梦,从紫丁花的片缝,一层一层开裂,以微小的角度,掠过草尖,形成星星的足印。  草,从故乡,一路行走过来,走过日光的阴暗。  从草海的水域边走来,在异乡,每一个流浪的人,都想念一棵有故乡名字的草。  读雪  山岗、旷野、村落……一地简白。  我涉足
在邵东县城  没有想过元旦给大兴村献诗  在大兴村  也没有想过元旦给邵东县城献诗  距离太近  一首诗刚开头  一抬脚就到了结尾  2021年元旦  我在北京大兴郁花园二里  想把大兴村与邵东县城合二为一献一首诗  我有信心让这一首抵得上所有的45首  因為此时我们之间的距离  远过以往45倍还不止  我还要把这首诗发表在朋友圈里  一并献给1680位或浓于血  或淡如水的亲朋好友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当寒冬来临时,我们有暖气扇、地暖、空调,还有各式各样的暖手宝等取暖神器。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取暖的呢?便携式取暖小物件  随着烧炭技术的成熟,古人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取暖神器。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在室内放置专烧木炭的燎炉取暖。当时王公贵族使用的燎炉多为青铜制作,铜质燎炉散热很好,周围雕有纹饰,非常精美。而平民人家的燎炉多为铁、陶制作,工艺也较为简单。  和燎炉相似的取暖器具还有火盆和熏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