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我十分信奉这句名言。我理解这里所说的这种“爱”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热爱,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教育的一切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之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催化剂”,它时时激发着学生内心的活力,不断转化为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动因。
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容易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和全体班级成员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品位得以提升,崇高的思想品德得以在肥美的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们都愿意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事物的发展的渐进性和艰难性。丰富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的。而如何做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下面,我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谈谈我的做法和看法。
一、教会学生愉快地学习
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大多是较差的,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方法不得体造成的。因而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其他地方,就造成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就要为他们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后进生一般都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又是使他们落后的主要原因,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班主任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他重新培养和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力也较强而又调皮的学生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而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锻炼中转变和提高;对那些态度冷漠,与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与他们建立感情,从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对迷上某种活动的学生,不宜对他们的行动简单禁止,而应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那些同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的学生,首先要设法截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再通过批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监督他们的行为,促使他们痛改前非。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能收到成效。
三、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是二者的多寡不同,每个后进生多少都蕴藏着一些优点和不引人注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用行动扶植他,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当发现某些特长,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采取批评、处分乃至体罚等高压手段,这只能使学生暂时屈服,而且易产生对立情绪。每个教师都要确立起这样一种教育信念:完全一无是处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尚未被发现的优点和长处后面,一定有学生自尊感的灿烂花朵在开放。
四、多主动,少被动,完善班级制度
后进生一般均为自觉性不高,自制力较差,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少犯错误,堵漏洞非常有必要,因此必须完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要力求全面、细化。例如早操体育委员牵头,各寝室长具体负责,督促这部分学生,杜绝出现起床迟的现象;如部分学生上课睡觉、讲小话,可以采取分组积分,违纪学生扣该学生所在小组总分,让该组其他成员主动提醒督促;针对晚上溜出去通宵上网的学生,寝室长早操时直接反映给班长或班主任,及时处理;对上课迟到、旷课、劳动不积极等情况也由专人负责监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只有做到制度完整,堵住学生的违纪途径,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正面引导,不要上纲上线
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因为这部分学生的过错一般来说是在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因此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抱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要多加勉励;注意心理换位;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造成对立;也不要全盘否定。
六、反复抓,抓反复
学生的世界观未“定型”,认识处于不稳定阶段,辨别是非能力又差。特别是后进生,犯错误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不应该把它看成是过去错误的简单重复,更不能认为是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而要善于在每次反复中看到前进的因素,并因势利导促其转化。
班主任要拥有一份宽容心,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学生们往往爱“较真”,尤其部分后进生,纪律性差,动不动就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对后进生的转化中,我们要以身作则,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引导他们认识宽容、接受宽容、学会宽容。对于他们的小错误,指出后并表示原谅,给他们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等道理,使他们知道宽容是什么。再讲,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佳话,让他们以史为鉴明事理接受宽容。最后,举出一些实例告诉他们事到临头如何应急、如何忍让,使他们学会“容人才能容已,容已先容人”。
班主任要拥有一份爱心,用情感感化学生。对于后进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转化,主要就在于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和爱护上。若对他们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他们的纪律就会更加涣散,成绩更加滑落。如果教师把他们挂在心上,对他们的事情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在生活上多加体贴,在学习上多加帮助,指导他们如何交往、如何做事、如何关心他人,那么这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其实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认可,希望老师对他们欣赏、鼓励和赞扬,也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美,使他们消除心理的不平衡,克服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样,他们就能从学习上、纪律上、思想品质上逐步转化、逐步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赞科夫曾把后进生比作“难看的孩子”,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想当我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感受他们的爱和真诚时,就已经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情感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恰当、及时、真诚、平等的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不仅促成了师生双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容易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真诚、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识场,让班主任和全体班级成员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着真情,享受着感动,体验着成功,使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品位得以提升,崇高的思想品德得以在肥美的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们都愿意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事物的发展的渐进性和艰难性。丰富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的。而如何做好“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下面,我就如何转化后进生谈谈我的做法和看法。
一、教会学生愉快地学习
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大多是较差的,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方法不得体造成的。因而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其他地方,就造成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生”。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就要为他们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后进生一般都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又是使他们落后的主要原因,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班主任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他重新培养和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力也较强而又调皮的学生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而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锻炼中转变和提高;对那些态度冷漠,与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与他们建立感情,从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对迷上某种活动的学生,不宜对他们的行动简单禁止,而应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那些同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的学生,首先要设法截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再通过批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监督他们的行为,促使他们痛改前非。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能收到成效。
三、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是二者的多寡不同,每个后进生多少都蕴藏着一些优点和不引人注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用行动扶植他,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当发现某些特长,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采取批评、处分乃至体罚等高压手段,这只能使学生暂时屈服,而且易产生对立情绪。每个教师都要确立起这样一种教育信念:完全一无是处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那些尚未被发现的优点和长处后面,一定有学生自尊感的灿烂花朵在开放。
四、多主动,少被动,完善班级制度
后进生一般均为自觉性不高,自制力较差,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少犯错误,堵漏洞非常有必要,因此必须完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要力求全面、细化。例如早操体育委员牵头,各寝室长具体负责,督促这部分学生,杜绝出现起床迟的现象;如部分学生上课睡觉、讲小话,可以采取分组积分,违纪学生扣该学生所在小组总分,让该组其他成员主动提醒督促;针对晚上溜出去通宵上网的学生,寝室长早操时直接反映给班长或班主任,及时处理;对上课迟到、旷课、劳动不积极等情况也由专人负责监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只有做到制度完整,堵住学生的违纪途径,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正面引导,不要上纲上线
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因为这部分学生的过错一般来说是在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因此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抱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要多加勉励;注意心理换位;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造成对立;也不要全盘否定。
六、反复抓,抓反复
学生的世界观未“定型”,认识处于不稳定阶段,辨别是非能力又差。特别是后进生,犯错误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不应该把它看成是过去错误的简单重复,更不能认为是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而要善于在每次反复中看到前进的因素,并因势利导促其转化。
班主任要拥有一份宽容心,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学生们往往爱“较真”,尤其部分后进生,纪律性差,动不动就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对后进生的转化中,我们要以身作则,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引导他们认识宽容、接受宽容、学会宽容。对于他们的小错误,指出后并表示原谅,给他们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等道理,使他们知道宽容是什么。再讲,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佳话,让他们以史为鉴明事理接受宽容。最后,举出一些实例告诉他们事到临头如何应急、如何忍让,使他们学会“容人才能容已,容已先容人”。
班主任要拥有一份爱心,用情感感化学生。对于后进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转化,主要就在于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和爱护上。若对他们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他们的纪律就会更加涣散,成绩更加滑落。如果教师把他们挂在心上,对他们的事情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在生活上多加体贴,在学习上多加帮助,指导他们如何交往、如何做事、如何关心他人,那么这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其实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认可,希望老师对他们欣赏、鼓励和赞扬,也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美,使他们消除心理的不平衡,克服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样,他们就能从学习上、纪律上、思想品质上逐步转化、逐步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赞科夫曾把后进生比作“难看的孩子”,他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想当我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感受他们的爱和真诚时,就已经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