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讨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从而使小学生爱上学习语文,乐于阅读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这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语文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2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的启发阶段。也正是因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是白纸,各种能力都有待启发和引导,正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要培养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心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所以增加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元素,对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不是在是传统的教学汉字的认识和写法,而是在考虑汉字的构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等。虽然没有直接指出要生活化,但是这些文字却都是在传递教学要生活化,因为阅读和口语交际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也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都离不开生活,所以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已经是课程不断改革给一线语文教育者发出的信号。
  (二)小学生认知心理的适应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还都停留在表面阶段,主要就是靠视觉和听觉去感知。因此,他们对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更愿意深入的探究,从而促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向的潜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有部分的学生无法适应,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潜力也得不到发掘。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去发展自己和表达自己。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一)教學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上课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新知识的程度。而在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并主张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其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联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中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语文的学习过程不能单靠课堂来实现和积累,也需要课堂以外的生活积累。
  结合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外的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学以致用。课外的活动是多样的,这里简单的分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室内活动就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和语文积累、语文素养有关的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小学生有紧张感,积极的参与并准备。这种类型的比赛,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室内活动也可以是话剧表演,将课本中的某一段内容,让小学生分角色扮演。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揣测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变化、心境历程,这样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室外活动可以是组织学生做志愿者,参与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在植树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小学生种小树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讲解一下,我们国家目前的环境状态以及我们多种小树苗对环境的改善,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绿色对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和照顾孤独的老人,陪孤独的老人聊聊天之类的,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在课本中学到的美好品德,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课本内容中的理解,也能使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抄写汉字,还可以是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上,也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生活化。这需要广大的一线小学语文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从而使得小学生更愿意接受,并乐意去学习。首先需要创造一定的环境,让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语文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环境氛围和语境的,只有尽可能的去给小学生创造这样一种氛围,才是让他们自己置身环境中,去感受、体会文章想要传递的情感。其次,小学阶段的语文内容,多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小学生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不是读不懂文章或是內容,而是知道它怎么读,怎么写,但是不懂其中蕴含的情感或是道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或是和多媒体相结合,给小学生一段相关内容的视频,让其观看,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体会文章传递的思想内涵。也可以就某一个具体的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总结,达成共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素养、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清晰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为初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基础,做铺垫。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迫切需要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生活化。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我们要从生活中去寻找语文的影子,也要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在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做出一些调整,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语文学习在日常中的无处不在,这样才是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小学生自愿的去学习。
其他文献
网络教学的实践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先进技术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
【摘 要】在我国实施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然而,只有让来自于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回归到生活当中去,使思想品德生活化,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0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了人类的思
【摘要】 在中考的大题目中,很多题目的问题都不止一个,有两个或三个,甚至更多. 很多学生看到这样长长的题目,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恐惧,影响解题能力的发挥. 其实,对于解这类“一题多问”的题目,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战胜恐惧心理,在考试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快捷准确地解答.  【关键词】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解题方法;一题多问  在我们常见的“一题多问”类型的题目当中,很多学生都
本文通过对成人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与内能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了成人内能转化的实质过程。揭示了教师在成人课堂学习及内能转化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相应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催进剂,生物学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我们生活各方面离不开生物学,因此进行生物教学创新是重要的。歌德曾这样评价创新:“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