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踪迹

来源 :家庭之友·佳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pi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幅画的第一位鉴赏者应该是宋徽宗。当时在京城翰林画院担任皇家画师的张择端把它进献给了皇帝,宋徽宗用他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在画上写下“清明上河图”几个字,并钤了双龙小印。他的举止从容优雅,丝毫没有预感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这幅画,都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旅途。
  北宋灭亡60年后,张著在另一个金朝官员的府邸,看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至于这名官员如何将大金王朝的战利品据为己有,我们也就不得而知。
  金朝灭掉北宋100多年之后,被元朝灭掉了。《清明上河图》又作为战利品被席卷入元朝宫廷,后被一位装裱师以偷梁换柱的方式盗出,几经辗转,流落到学者杨准的手里。杨准是一个誓死不与蒙古人合作的汉人,当这幅画携带着关于故国的强大记忆向他扑来的时候,他终于抵挡不住了,决定不惜代价,买下这幅画。
  但《清明上河图》只在杨准的手里停留了12年,就成了静山周氏的藏品。到了明朝,《清明上河图》的行程依旧没有终止。宣德年间,它被李贤收藏;弘治年间,它被朱文徵、徐文靖先后收藏;正统十年,李东阳收纳了它;到了嘉靖三年,它又漂流到了陆完的手里……《清明上河图》变成了一只船,在时光中漂流,直到1945年,慌不择路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把它遗失在长春机场,被一个共产党士兵在一个大木箱里发现,又几经辗转,于1953年底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才抵达永久的停泊之地,至今刚好一个甲子。
  至于张择端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自从他把《清明上河图》进献给宋徽宗那一刻,就在命运的急流中隐身了,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在各种可能性中,有一种可能是,汴京被攻下之前,张择端夹杂在人流中奔向长江以南,也有人说,他像宋徽宗一样,被粗糙的绳子捆绑着,尘土蒙在他的脸上,乌灰的脸色消失在一大片不辨男女的面孔中。
  但无论他死在哪里,他在弥留之际定然会看见他的梦中城市。他是那座城市的真正主人。那时城市里河水初涨,人头攒动,舟行如矢。他闭上眼睛的一刻,感到自己仿佛端坐到了一条船的船头,在河水中顺流而下,内心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由,就像浸入一份永恒的幸福,永远不愿醒来。
其他文献
期刊
展现和揭示人性是电影的追求的目标之一,电影镜头语言则是电影在展现和揭示人性的第一步骤,因此,电影镜头语言应该具备且具备相应的人性诉求。但在众多关于电影镜头语言的专著当
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中,“题款”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艺术现象和特点,是“书”与“画”相结合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究其字面含义,即:题写,通常是为画而题字。其中被题写的
“影像记录”这项工作始于1839年法国。从那以后,几乎万事万物都被摄制下来。这种吸纳一切的眼光,教会我们一种新的视觉规则,它改变并扩展了我们对于什么东西值得一看以及我们有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进入了产业化经营时期,并且成为高利润率的行业之一。如今,电视媒体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电视媒体本身也已进入了市场的品牌竞争时期。随着市场竞争
绘画之于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代表画家,而齐白石的花鸟画却是依附于时代又独立于时代之外,是二十世纪无可争议的绘画大师。中国传统花鸟画从唐代开始独立成科,不论是
自古以来,中国绘画艺术又可称之为丹青艺术,从中可以看出色彩与中国绘画有着不解之缘,并且在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人们对
办公空间是一个企业形象的展示体,作为现代新型办公空间设计,办公空间企业文化的融入与表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形象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湖北联投大厦室内设计为例,通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