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质量呢?笔者发现,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改变一切语文学习弊端的最好手段。就目前的实际教学而言,语文教学的效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对语文写作比较恐惧都是事实,甚至对一些孩子来说,语文课对他们更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学习的怪圈,就应当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入手。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任务,然而,从长久的教学看来,现在的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并不是很足,或者有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来完成学习,不能形成主动积极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管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来促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进行知识探求的源源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思想单纯,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教学中的汉字用“幼圆”的形式来表现,这样他们可以有一种亲切感,汉字的学习就好像是他们在和汉字交朋友,这样他们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语文教师要顺应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从生活的实际来出发,巧妙地设计各种情景,让孩子们对教学充满兴趣。
二、教学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一开始导入语的设计,是语文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课堂上来。所以说,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好坏,对于语文课堂效果来讲非常重要。课堂导入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师使用得当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比较常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做实验,玩游戏等方式。教师通过导课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即将开始的语文课程中来。
四、巧设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的交流过程,所以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得比较积极,那是不够的,老师再有教学的热情,学生不爱学习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结果的。因此我们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通巧妙的问题设置,激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短时间内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可以通過其它的方法,总之要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才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显现。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多组织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莫大的作用。有一些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对这些户外活动孩子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是因为户外活动跟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威严和压力,所以在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融合在这些活动中,笔者相信教学的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六、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秀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切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因为塑造一个学生很难,但要毁掉一个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的表现,哪怕是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还是很在乎他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愉快祥和的教学氛围、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幽默的演讲口才,这些都是教学的必需。只要在教学中,从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季英.追求最生动的、有价值的“提问”——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吕国光,屠峰.西部农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3]朱强,吴丽芳.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就动机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任务,然而,从长久的教学看来,现在的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并不是很足,或者有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来完成学习,不能形成主动积极的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管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来促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进行知识探求的源源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思想单纯,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教学中的汉字用“幼圆”的形式来表现,这样他们可以有一种亲切感,汉字的学习就好像是他们在和汉字交朋友,这样他们的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语文教师要顺应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从生活的实际来出发,巧妙地设计各种情景,让孩子们对教学充满兴趣。
二、教学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一开始导入语的设计,是语文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课堂上来。所以说,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好坏,对于语文课堂效果来讲非常重要。课堂导入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师使用得当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比较常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做实验,玩游戏等方式。教师通过导课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即将开始的语文课程中来。
四、巧设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的交流过程,所以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得比较积极,那是不够的,老师再有教学的热情,学生不爱学习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结果的。因此我们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通巧妙的问题设置,激起学生对该堂课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来短时间内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可以通過其它的方法,总之要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这样在授课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才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有所显现。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如果能够多组织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有莫大的作用。有一些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对这些户外活动孩子们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是因为户外活动跟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威严和压力,所以在活动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把教学内容融合在这些活动中,笔者相信教学的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六、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秀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切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因为塑造一个学生很难,但要毁掉一个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的表现,哪怕是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还是很在乎他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愉快祥和的教学氛围、起伏有致的教学节奏,幽默的演讲口才,这些都是教学的必需。只要在教学中,从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季英.追求最生动的、有价值的“提问”——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2]吕国光,屠峰.西部农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3]朱强,吴丽芳.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就动机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