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导致桃源县耕地抛荒严重的原因,并就解决耕地抛荒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耕地抛荒;原因;对策;湖南桃源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43-01
据2007年上半年普查,桃源县耕地抛荒422.22hm2,其中水田346.55hm2,旱地75.67hm2。全县抛荒严重,应加以解决。
1导致耕抛荒的原因
1.1种粮成本高,效益低
由于农资涨价过快,粮价相对较低,每50kg稻谷保护价为72元,国家给农民的一点实惠因农资涨价而被掠走,导致农民种田不合算。近郊或靠近集市墟场的农民认为做生意钱来得快,弃田经商现象普遍。
1.2保住口粮,季节性抛荒
有相当部分农民,种田只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没有考虑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土地自发种植,种与不种无人管理,为节省成本,双季稻区只插一季早稻,造成季节性抛荒,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1.3劳动力外流,无人耕种
2007年调查了漆河、枫树、深水港3个乡镇的30个农户,共有劳动力90个,其中有4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外流50%以上,有的甚至举家外出,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土地无人耕种。全县因外出务工和确无劳动力又不愿转包抛荒的面积达208hm2,占抛荒面积的近1/2。
1.4灌溉条件差,因灾抛荒
经30多年的建设,该县农田水利灌溉条件有所改善,全县有水库320座,总库容10.6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76万公顷;但由于部分渠道和排灌机埠年久失修,实际灌溉面积只有5.33万公顷左右,有35%的耕地靠天收,导致一些高岸田、天水田、离居家较远且土地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收成不高的土地抛荒。
1.5沅水倒灌,无法耕种
桃源地处沅水两岸,倒灌面积在0.33万公顷以上,近年来洪水成灾,加上沅水上游五强溪电站泄洪,连年给该县倒灌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洪灾延误种植季节,导致该县部分耕地抛荒时有发生。
2解决耕地抛荒的对策
2.1统一思想认识
为贯彻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把“四个确保”,特别是“确保耕地不抛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着力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县乡村三级行政主要领导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縣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责任制,将抛荒耕地复耕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
2.2明确工作重点
摸清耕地抛荒的底子,逐丘逐块查明耕地抛荒的原因,建立乡到村、村到户、到丘块的耕地抛荒台账。
2.3依法组织土地合理流转
对外出务工或家庭确无劳力耕种的农户,由乡(镇)、村组织协调,正确引导,本着“保证权益、合理流转、有偿转包”的原则有效地进行流转,向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转移,形成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耕者保其地,不耕者放开土地束缚,使闲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三产业。粮种补贴资金发给代耕人,从而避免因劳动力转移导致耕地抛荒。
2.4引进社会力量开发抛荒地
对于因自然灾害不能恢复生产和长期无人耕种的土地,可以在遵照农民意愿、保证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开发,避免因暂时缺乏开发条件引发的耕地抛荒现象。
2.5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2.5.1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民依据市场供求状况,发展生产,避免盲目生产,提高种植效益,指导农民科学用种、用肥、用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业生产受挫而引发耕地抛荒。
2.5.2为农民提供抛荒技术服务。制定详细的补种、改种等复耕技术意见,抽调技术骨干负责全县抛荒耕地技术指导,逐乡逐村开展技术咨询,做到技术服务到丘到块,确保复耕科学合理,提高复耕效益。
2.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平整工程,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环境,确保旱劳保收。对现有季节性抛荒地,动员种上秋季作物,千方百计减少抛荒面积,增加复种指数,努力提高粮食播种面积。
2.7强化农业保险意识,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做好新形势下农业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自觉自愿参保,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使农业生产风险得到规避,避免耕地风险性抛荒。
关键词 耕地抛荒;原因;对策;湖南桃源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43-01
据2007年上半年普查,桃源县耕地抛荒422.22hm2,其中水田346.55hm2,旱地75.67hm2。全县抛荒严重,应加以解决。
1导致耕抛荒的原因
1.1种粮成本高,效益低
由于农资涨价过快,粮价相对较低,每50kg稻谷保护价为72元,国家给农民的一点实惠因农资涨价而被掠走,导致农民种田不合算。近郊或靠近集市墟场的农民认为做生意钱来得快,弃田经商现象普遍。
1.2保住口粮,季节性抛荒
有相当部分农民,种田只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没有考虑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率,土地自发种植,种与不种无人管理,为节省成本,双季稻区只插一季早稻,造成季节性抛荒,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1.3劳动力外流,无人耕种
2007年调查了漆河、枫树、深水港3个乡镇的30个农户,共有劳动力90个,其中有4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外流50%以上,有的甚至举家外出,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土地无人耕种。全县因外出务工和确无劳动力又不愿转包抛荒的面积达208hm2,占抛荒面积的近1/2。
1.4灌溉条件差,因灾抛荒
经30多年的建设,该县农田水利灌溉条件有所改善,全县有水库320座,总库容10.6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6.76万公顷;但由于部分渠道和排灌机埠年久失修,实际灌溉面积只有5.33万公顷左右,有35%的耕地靠天收,导致一些高岸田、天水田、离居家较远且土地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收成不高的土地抛荒。
1.5沅水倒灌,无法耕种
桃源地处沅水两岸,倒灌面积在0.33万公顷以上,近年来洪水成灾,加上沅水上游五强溪电站泄洪,连年给该县倒灌区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洪灾延误种植季节,导致该县部分耕地抛荒时有发生。
2解决耕地抛荒的对策
2.1统一思想认识
为贯彻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把“四个确保”,特别是“确保耕地不抛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着力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县乡村三级行政主要领导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縣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责任制,将抛荒耕地复耕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
2.2明确工作重点
摸清耕地抛荒的底子,逐丘逐块查明耕地抛荒的原因,建立乡到村、村到户、到丘块的耕地抛荒台账。
2.3依法组织土地合理流转
对外出务工或家庭确无劳力耕种的农户,由乡(镇)、村组织协调,正确引导,本着“保证权益、合理流转、有偿转包”的原则有效地进行流转,向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转移,形成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耕者保其地,不耕者放开土地束缚,使闲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三产业。粮种补贴资金发给代耕人,从而避免因劳动力转移导致耕地抛荒。
2.4引进社会力量开发抛荒地
对于因自然灾害不能恢复生产和长期无人耕种的土地,可以在遵照农民意愿、保证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开发,避免因暂时缺乏开发条件引发的耕地抛荒现象。
2.5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2.5.1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民依据市场供求状况,发展生产,避免盲目生产,提高种植效益,指导农民科学用种、用肥、用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农业生产受挫而引发耕地抛荒。
2.5.2为农民提供抛荒技术服务。制定详细的补种、改种等复耕技术意见,抽调技术骨干负责全县抛荒耕地技术指导,逐乡逐村开展技术咨询,做到技术服务到丘到块,确保复耕科学合理,提高复耕效益。
2.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平整工程,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环境,确保旱劳保收。对现有季节性抛荒地,动员种上秋季作物,千方百计减少抛荒面积,增加复种指数,努力提高粮食播种面积。
2.7强化农业保险意识,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做好新形势下农业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自觉自愿参保,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使农业生产风险得到规避,避免耕地风险性抛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