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校企资源构建“二三三制”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eme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全面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体系,具体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活动,充分发挥与各部门的职能,从而形成一个责权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本文阐述了我院构建“二三三制”校企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架及创新之处,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采取联合督导、专家会诊、网络评教等基本方式,对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监控,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作用,取得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效。
  关键词:校企资源 “二三三制” 双主体 教学质量监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课题。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深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也是我院全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根本要求。
  2007年我院入选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教育教学改革和学院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立足新的起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开展了“二三三制”校企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经过教学应用与持续建设,“二三三制”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不断完善,有力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创新了教学管理机制,推动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开放化和系统化,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1 “二三三制”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架构
  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到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调研,结合我院长期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实际,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了认识。我们认识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活动,充分发挥与各部门的职能,从而形成一个责权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一体系,应当由校企两个主体按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动态循环模式,科学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地检查与监控,全面准确反馈教学信息,及时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从学院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了“二三三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学院和企业“两个保障主体”的作用,抓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效果评价“三个关键环节”,强化联合督导、专家会诊、网络评价“三种基本方式”,加强细节管理与全程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与效率,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为创高职改革、发展、管理示范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校企合作,融通资源,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双主体”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队伍建设是关键。我院按照校内监控主体和校外监控主体互动共建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思路,积极融通校企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了质量监控队伍的结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由学院领导、教务处、实习实训部、企业人事部门、联合督导组等构成,负责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近年来,我院积极吸纳企业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循环系统,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认真研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完善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系统化设计和运行机制。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40余个专业均建立了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校企联合督导组,并与内蒙古第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院等100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聘请了300多名兼职教师,57名客座(兼职)教授,充分发挥企业能工巧匠的技术资源优势,专兼教师交叉施教,广泛推行了“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为构建校企合作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创新制度,突出重点,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 包括质量标准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是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过程监控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构建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我们在全程质量监控中突出以下关键环节:
  1.2.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 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建筑业市场拓展、产业融合、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的需求,培养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各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任了一批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参照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学院共同制订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各专业在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对企业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提炼和整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进而开展课程构架和教学设计,真正做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从教学实施的起点与源头抓起(课程开发的过程如下图)。学院就业部门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校友访谈等途径,采集、分析、反馈有关信息,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1.2.2 实践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技能训练,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环节。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要加强校内理论教学质量管理,更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与管理。为此,我院逐步加大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目前均达到或超过总学时的50%(包括校内模拟仿真实训、生產性实训、顶岗实习),在整个教学运行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我们根据建筑类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按照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要求,编制了教学运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流程,并确定质量标准和工作要求。针对顶岗实习时间长、岗位多、联系难、过程复杂等实际情况,采取“双导师”全线跟进式顶岗实习管理,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改善教学环境,使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1.2.3 教学效果评价环节 我们坚持教学质量全程管理持续不断线的原则,将各方面监控、测评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将个体评价结论通知完成教学任务的责任主体,为新一轮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使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循环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学院相继出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办法》、《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从多角度进行教学质量测评,综合督导组、教务处、各系部、企业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结果,评选教学质量奖,作为教师评优选先、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学院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得者。
  1.2.4 点面结合,强化三种基本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对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质量监控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我们密切校企合作,推行全程式质量监控,强化了联合督导、专家会诊和网络评价三种基本监控方式。
  ①联合督导。为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思想理念,学院建立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督导机制,针对课堂讲授、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教学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和检查,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教学信息,深入课堂和实训现场听课,并填写教学监控记录和督导日志,帮助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②专家会诊。按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的需要,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和论证教学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条件建设方案,研究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同时重视制度、人员、设备、条件、机制等元素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学院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元素相互作用情况进行诊断,提出强化质量监控的对策和措施。
  ③网络评价。我院在强化校企联合督导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用人单位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平台。学生和教师在3500多个信息点的校园网上,利用DNS、WWW、FTP、SMTP、学院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等基本信息服务平台及教学视频点播系统,收集大量的学习和教学信息,同时可以不定期发送教学评价信息,每学期利用网上评教系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家长和用人单位可以登陆学院网址,利用教学评价子系统,发送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归入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形成了立体化多方联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把联合督导、专家会诊及网络评价等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状况及效果作为教务处、教学系(部)及实习实训部的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机制。
  2 “二三三制”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点
  2.1 建立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全程式监控体系,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针对学科本位的监控体系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缺陷,强调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突出企业地位和作用,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
  2.2 发挥了多元保障要素的作用,深化联合督导、专家会诊、网络评价相结合的监控机制。融通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设备、技术、环境等资源,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使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设备保障、条件保障、运作机制保障等形成整体合力,支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畅通运行。三种基本方式点面结合,形成平行监控机制,能够收集教学运行各方面的信息,及时解决质量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3 强化了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将课堂延伸至职业岗位和生产一线,实现了专业技能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学院各专业把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学重心由校内实训向校外岗位实境转移,使顶岗实习成为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紧密依托建设行业,充分利用建筑企业和历届校友的资源优势,保证每个学生实习岗位有保证,技能训练有成效,并在顶岗实习前落实学生学习任务和“双导师”教学任务,采用“全程式”、“巡回式”指导,形成完整的监控文字记录,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规范化、全程化、精细化。
  3 “二三三制”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效果
  3.1 使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彰显我院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各专业针对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打破三段式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嵌入教学内容。目前,我院各专业实习、实训学时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均达到半年以上,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00%,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5%。
  3.2 大大提高了课程建设力度和教学管理效果。目前我院建设院级精品课程4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学院专兼教师队伍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学校和企业联合督导及专家会诊,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运行环节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管理呈现良好态势。
  3.3 快速提升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素质。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师进行双向考核,专兼教师亦工亦教,岗位练兵,相互评教,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目前我院“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持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有80余人,自治区发改委、招投标中心、审图中心的项目评价和论证专家76人,企业兼职教师达到三百余人。
  3.4 扩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实现了实训由校内到校外的连续与延伸,保证了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升。到2008年底,我院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256家,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达到11000人月/年,接收毕业生近800人/年。近4年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起薪平均2000元/月左右。出口畅、入口旺,近年来我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09年自治区普通文理科新生录取线全部在三本线以上。
  3.5 提升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学院网络中心和教务管理信息中心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学生、老师、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了较好的查询教学运行信息、学生考试考核成绩信息的平台,同时多方征集教学管理方面及教学运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生成评教数据库,开展了互动式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3.6 加强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合作企业从被动合作转变为主动合作。近五年来学院为合作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每年平均8000人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工程项目500多项,协助完成多家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ISO9000质量认证相关工作,合作企业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具有高职特色专业教材五十多部。
  实践表明,校企双主体实施全过程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作用,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中国高等教育,2008第13、14期.
  [2]姜大源.高等職业教育的定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第9期.
  [3]汪明辉,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指导手册,华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4]吴建平,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创新及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方案实务全书,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房地产类专业“四个合作”校企互动运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银花(1971-),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县级供电企业通信系统的要求做了介绍,重点介绍通信网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的要求,并根据光山通信网的现状,就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 光纤通信 自愈环网  随着电力企业通信需求的迅速发展,业务种类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调度电话、远动数据及OA业务外,同时增加了变电生产MIS、营销MIS、95598客服系统、ERP系统、五防系统、远抄系统、“SG186”农
摘要:人力资源外包有助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绩效和提升核心能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全面分析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控制策略,以期能够帮助企业正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 风险控制 策略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将更多精力用于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它是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摘要:结合十天高速汉中西段公路工程滑坡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总结了具体的技术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速公路滑坡 危害 预防 治理  十天高速公路汉中西段沿线地质情况复杂,构造强烈,路线多处于构造带内,岩体破碎,片岩、千枚岩岩性软弱,为易滑地层。片岩和千枚岩斜坡上大量的崩积、坡积和洪积等堆积层内含水量较高,随着前缘坡体的开挖,加之当地降雨量较大,促使坡体滑动变形。截止2010年年底,全线
《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数学类专业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学生
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结合河北省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抓住三年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契机,坚持集团搭台,院校唱戏,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建设原则,逐步优化职教集团运行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由TDA2030组成的双电源供电BT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效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能有效地放大功率,在实际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运算放大器 BTL 集成电路  1 概述  集成电路[1,2]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其集成度一直以2年左右翻一番的速度发展。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达到了在数平方厘米的半导体芯片上,能够集
在电脑技术、传真技术、远程传输技术及其设备普及应用以后,在传统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与传统印刷概念完全不同的崭新印刷工艺——计算机数字式印刷及其印刷设备,并逐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文章从特色小镇景观的层面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内涵与城镇景观相结合,打造具有"一镇
现代学徒制即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学校、企业之间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产教相融、学岗直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深层次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存在着诸多阻碍,如:学校相关
摘要:形成性评价的广泛实施有利于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通过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调整教和学的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教学活动 教师角色  近年来,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我国各级教育中悄然展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应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评价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