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面临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面,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语文科高考分数。为此,笔者认为,只有从宏观上弄清了语文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教师才会步入提高语文教学的正规,然后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问题,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再遥远。语文教师走出迷茫不再是幻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變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与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细心体验生活,养成观察、探索、发现的思维习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规律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完成英语教学的任务,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切合实际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上,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教研的形式基本以公开课、研究课为主,而这些公开课、研究课水份不少,许多只是简单地、生硬地套一些模式,展示电化教学的手段,学生“高水平”的表现。往往一节课下来,教者殚尽心机,学生闹闹哄哄,听者望洋兴叹。至于效用,微乎其微,因为这些精心准备的课是无法仿效的。  由于教学改革的重点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
【摘 要】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应该懂得用爱心和真情赢得学生的心,并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本文从三方面细做论述,旨在阐明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学生 情感育人 教师    为人师者,无不努力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笔者认为:一言一行,坦荡无私;一举一动,真心关爱;一撇一捺,敬业奉献;一心一意,甘为人梯;一生不息,快乐教育。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用真心、爱心、进取
【摘 要】该文主要讲述了用PowerPoint的常规方法以及使用PowerPoint VBA 宏制作交互式课件的过程。  【关键词】PowerPoint 交互式 超链接 触发器 VBA    使用PowerPoint 制作课件结构简单、效率高、支持平台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觉得PowerPoint 功能太简单了,缺乏动态性、交互性,不能满足交互式功能需求,而不得不使用Authorwa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无人不希望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个体学习成绩,从而推动全班学生整体知识水平提升的。而大凡能有效地全面提高全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教师,必定注重抓好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怎样去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我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有十五、六年,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参照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一些教学上的感受。  一、紧紧抓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自进入中学后,绝大部分同学在数学这一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甚至出现倒退,第一个就栽在数学上。这样导致了不少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于是,我对部分同学的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访问,造成数学成绩不好,出现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被动学习 很多同学进入中学后还依然象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随老师的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采用趣味引入,加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趣味引入 实验操作 多媒体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
摘要:从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加强自身素养等对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原因 对策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
摘要:上好优质课,就要按优质课的标准去做。本文从优质课的标准说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了优质课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到的事情。  关键词:优质课 标准 老师 学生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果和探究的深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