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5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BCL组织中CD68、CD16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AMs浸润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在公共数据库GSE31312、GSE10846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验证;利用ssGSEA方法探讨TAMs中M2型影响预后的潜在免疫生物学机制.结果 95例DLBCL患者中,CD68+TAMs低表达50例(52.6%),高表达45例(47.4%);CD163+TAMs低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34例(35.8%)和61例(64.2%).CD68+TAMs浸润水平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AnnArbor分期、骨髓受侵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LBCL组织中CD68+TAMs、CD163+TAMs高浸润与患者较短生存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LBCL组织中CD163+TAMs高浸润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95,95%CI:1.126~6.455,P=0.026).ssGSEA富集分析有6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路、MHCⅠ类抗原呈递信号通路、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Treg分化信号通路、TCR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在M2型TAMs低浸润组显著富集(均P<0.05,FDR<0.25).结论 DLBCL组织中CD163+TAMs高浸润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影响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中性粒细胞和结肠癌细胞间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和结肠癌细胞SW480,分别用sh?NC和sh?HMGB1转染SW480细胞后分离相应外泌体SW480?exo、sh?NC?exo、sh?HMGB1?exo.各组外泌体分别处理中性粒细胞,同时设置PBS组;提取各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再分别与SW480细胞共培养,依次记为SW480?exo+Neutrophils组、sh?NC?exo+Neutrophils组、sh?HMGB1?exo+Neutroph
目的 探讨miR?145?5p靶向调控LOX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73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SK?Hep1,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5?5p和LOX的表达.分别将miR?145?5p慢病毒载体、LOX过表达质粒及LOX慢病毒沉默载体转染至肝癌细胞SMMC?7721或SK?Hep1,同时用LOX过表达质粒和过表达miR?145?5p慢病毒载体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miR?590?3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利川市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CRC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采用ExoQuick Exosome Precipitation Solution试剂盒从患者血浆中分离外泌体,分别用透射电镜、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仪鉴定其形态和粒径,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CD63和T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冻融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VX2肿瘤组织肝内注射法构建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时间氩氦刀冻融治疗组(包括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每组3只.采用320排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HE染色法观察治疗区域肿瘤组织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CD31、MVD?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15只兔VX2肝移植瘤模型.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分为周边环状强化
目的 研究葛根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I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490和E3泛素连接酶(DTL) mRNA的表达情况;构建miR-490过表达对照组、miR-490过表达模拟物组、miR-490沉默阴性对照组、miR-490沉默组,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490和DTL的靶向关系.将20 μmol/L葛根素处理过的细胞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葛根素+miR-490阴性对照组、葛根
目的 探讨芋螺多肽AuIB在骨癌痛小鼠中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骨癌痛组(BCP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低剂量(0.6 mg/kg)AuIB给药组(AuIB1组)、中剂量(1.2 mg/kg)AuIB给药组(AuIB2组)和高剂量(2.4 mg/kg)AuIB给药组(AuIB3组).术后第14天利用X影像和HE染色观察小鼠股骨病理学变化情况;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1d以及接种后3d、5d、7d、11d和14d时检测机械缩足阈值;We
目的 回顾分析2021年世界创新药物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方法 梳理总结2021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医药板块的新药成绩和研发特点,比较近10年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数量;从世界“创新药-仿制药-非处方药-特殊药”结构格局分析仿制药、临床需求与快速通道审批新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结果 与结论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对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药研发将出现新的市场机会.近10年,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的数量明显高于生物大分子药物.仿制
目的 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插植放射治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0例初治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每组40例.单纯治疗组外照射采用6 MV?X加速器放疗同步顺铂化疗,后装治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通用施源器腔内放疗,大体肿瘤靶区照射30~36 Gy,5~6次,6 Gy/次,1次/周.联合治疗组外照射及同步化疗同单纯治疗组,插植放射治疗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引导下进行,总剂量及分次剂
目的 基于乳腺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的病理完全反应(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NAC治疗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5个机器学习模型:Logistic回归(LR)、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免疫浸润模式.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与骨肉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GSE16088和GSE12865,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骨肉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通过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骨肉瘤潜在的关键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验证关键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108个DEGs.GO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