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就中等职校的专业课如何实践“理实一体”新课型提出自己的观点,介绍了新课型的五大基本模块,同时就操作过程中如何实施保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校 理实一体 教学 探索 思考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一般被分为理论与技能实习两个环节,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两个环节事实上被人为地分隔开来,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先理论、后实习,或者是在某一阶段集中组织技能实习。
事实上,这种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很多的弊病,例如理论游离于实践,得不到有效的验证;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无法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只是“短平快”的速成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也无法真正获得满意的职业发展。
我们认为,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实施“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新课型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新课型的基本模块
为了与传统的实践课型有所区别,我们认为,“理实一体”这种新课型应该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分解为如下表所示的基本模块。
表
五大模块中最主要的是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应当侧重的是实践模块。50~100分钟的教学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曲”“五部曲”两种安排。“四部曲”为: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五部曲”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
二、“理实一体”的课改特色
“理实一体”这种新课型是传统实践课和理论课两种课型的发展、提高、深化,可以总结为四句话:灵活衔接,边会边懂,精讲多练,分层过关。
1.灵活衔接
指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的科学、合理、有机的衔接,不应该也不能将其孤立地分割开来,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应用并反复循环。例如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批量的学生存在某些共性问题,此时就可以临时集中讲授理论或示范。
2.边会边懂
实践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是首先了解一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然后才是进入实践场地进行技能教学,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技能方面比较容易入门。这里就存在一个是“学会”还是“学懂”的问题,教师要研究“先会后懂”“边会边懂”“先懂后会”三种情况,对学生个体而言,前两种情况更具有实际价值。如果只是要求“学会”,那么侧重点应该是实践模块,理论模块可以适当下调;如果要求“学懂”,那么理论模块应该适当增加和拓展。
3.精讲多练
“理实一体”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选择,都必须服务于这个大局,“精讲多练”是基础,“追求高效”是目标。
“精讲”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理论教学时精讲、如何在示范操作时精讲、如何在反馈纠正时精讲,都值得研究。“多练”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要求。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师资保障、时间保障;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指导实习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重视,如此各方面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精讲多练”。
4.分层过关
这里主要是针对群体而言,对于某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围绕并服务于主课题,子课题完成后要及时反馈和纠正,保证所有学生顺利过关,补练在当堂、补练在当天。
三、“理实一体”的必要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理实一体”并非将“车间搬到课堂”或者将“课堂搬到车间”那么简单,也不是组织专业课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就算是建设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下面的几个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1.更新实习设施设备,在硬件装备上提供保障
要搞好“理实一体”,必要的硬件建设是不可少的,建议按照国家级重点职中和国家级重点技校的标准,专款专用,对相关选定专业的硬件建设给予重点倾斜,例如添置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机械手、CAD实验室等实验实习设备。
由于“理实一体”课型中的理论教学不可或缺,因此实习工场中同样必须保证相应的授课条件,有些配备甚至要求更高,例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设备、电子白板、网络条件等,为了确保大区间内的教学和指导效果,建议配置无线话筒和无线鼠标。
2.落实场地、课时、内容,在过程管理上提供保障
(1)场地保证。“理实一体”应该尽可能在实习工场中进行,过去那种先在教室完成理论教学,然后再拉到实习工场中组织技能实践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型的要求。
①集中讲授阶段。一般在正式进入实践环节之前进行,建议尽可能采取围绕形式,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②现场演示阶段。在实践环节中,除了教师的巡回指导之外,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招呼学生围绕在某个区域进行现场演示,例如数控车床、服装裁剪台的周围,组织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2)课时保证。从本质上来看,“理实一体”的课型还是应该归属于实践课,因此在课时的分配方面,45分钟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般将其划定为100分钟,也就是相当于过去的两个课时,讲授理论的时间不应超过技能实践的时间,否则会喧宾夺主。
(3)内容保证。为了凸显“理实一体”课的技能特色,教师讲授的理论必须紧密围绕技能实践的课题,为技能实践服务,不能让理论教学游离于技能实践之外,那些与实践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留待课后组织讨论。
从某个方面来说,“理实一体”的课前准备(备课)甚至比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来得更复杂,要求更高,需要的时间也更多,要保证教学效果,充分、认真的备课是必需的。
3.加强教师实习指导能力培训,在师资配备上提供
保障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理实一体”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仅仅依靠理论教师来完成“理实一体”的理论讲授部分,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决不允许再出现。
最理想的“理实一体”师资当然是既深入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技能也能够达到技师水平,这在当前条件下显然是很难实现的,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选送部分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带考工、辅导竞赛等方式,对于青年教师更要加大培养力度,必要时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
4.开发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在教学研究上提供保障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理实一体”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配套教材,而各个职业学校的生源和实习设备情况又不尽相同,可以考虑由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初期可以借鉴他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然后根据本校特色编制出活页教案,在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经相关部门审核,试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反馈、修改,再汇编成册,作为相对稳定的“理实一体”教材,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与出版社联系
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校 理实一体 教学 探索 思考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一般被分为理论与技能实习两个环节,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两个环节事实上被人为地分隔开来,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先理论、后实习,或者是在某一阶段集中组织技能实习。
事实上,这种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已经表现出很多的弊病,例如理论游离于实践,得不到有效的验证;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无法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只是“短平快”的速成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也无法真正获得满意的职业发展。
我们认为,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实施“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新课型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
一、新课型的基本模块
为了与传统的实践课型有所区别,我们认为,“理实一体”这种新课型应该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分解为如下表所示的基本模块。
表
五大模块中最主要的是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应当侧重的是实践模块。50~100分钟的教学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曲”“五部曲”两种安排。“四部曲”为: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五部曲”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
二、“理实一体”的课改特色
“理实一体”这种新课型是传统实践课和理论课两种课型的发展、提高、深化,可以总结为四句话:灵活衔接,边会边懂,精讲多练,分层过关。
1.灵活衔接
指理论模块、实践模块的科学、合理、有机的衔接,不应该也不能将其孤立地分割开来,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应用并反复循环。例如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批量的学生存在某些共性问题,此时就可以临时集中讲授理论或示范。
2.边会边懂
实践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是首先了解一些相关的专业理论,然后才是进入实践场地进行技能教学,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技能方面比较容易入门。这里就存在一个是“学会”还是“学懂”的问题,教师要研究“先会后懂”“边会边懂”“先懂后会”三种情况,对学生个体而言,前两种情况更具有实际价值。如果只是要求“学会”,那么侧重点应该是实践模块,理论模块可以适当下调;如果要求“学懂”,那么理论模块应该适当增加和拓展。
3.精讲多练
“理实一体”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选择,都必须服务于这个大局,“精讲多练”是基础,“追求高效”是目标。
“精讲”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理论教学时精讲、如何在示范操作时精讲、如何在反馈纠正时精讲,都值得研究。“多练”是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要求。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师资保障、时间保障;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指导实习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重视,如此各方面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精讲多练”。
4.分层过关
这里主要是针对群体而言,对于某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围绕并服务于主课题,子课题完成后要及时反馈和纠正,保证所有学生顺利过关,补练在当堂、补练在当天。
三、“理实一体”的必要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理实一体”并非将“车间搬到课堂”或者将“课堂搬到车间”那么简单,也不是组织专业课教师通过培训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就算是建设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下面的几个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1.更新实习设施设备,在硬件装备上提供保障
要搞好“理实一体”,必要的硬件建设是不可少的,建议按照国家级重点职中和国家级重点技校的标准,专款专用,对相关选定专业的硬件建设给予重点倾斜,例如添置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机械手、CAD实验室等实验实习设备。
由于“理实一体”课型中的理论教学不可或缺,因此实习工场中同样必须保证相应的授课条件,有些配备甚至要求更高,例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设备、电子白板、网络条件等,为了确保大区间内的教学和指导效果,建议配置无线话筒和无线鼠标。
2.落实场地、课时、内容,在过程管理上提供保障
(1)场地保证。“理实一体”应该尽可能在实习工场中进行,过去那种先在教室完成理论教学,然后再拉到实习工场中组织技能实践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型的要求。
①集中讲授阶段。一般在正式进入实践环节之前进行,建议尽可能采取围绕形式,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②现场演示阶段。在实践环节中,除了教师的巡回指导之外,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招呼学生围绕在某个区域进行现场演示,例如数控车床、服装裁剪台的周围,组织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2)课时保证。从本质上来看,“理实一体”的课型还是应该归属于实践课,因此在课时的分配方面,45分钟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般将其划定为100分钟,也就是相当于过去的两个课时,讲授理论的时间不应超过技能实践的时间,否则会喧宾夺主。
(3)内容保证。为了凸显“理实一体”课的技能特色,教师讲授的理论必须紧密围绕技能实践的课题,为技能实践服务,不能让理论教学游离于技能实践之外,那些与实践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留待课后组织讨论。
从某个方面来说,“理实一体”的课前准备(备课)甚至比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来得更复杂,要求更高,需要的时间也更多,要保证教学效果,充分、认真的备课是必需的。
3.加强教师实习指导能力培训,在师资配备上提供
保障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理实一体”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仅仅依靠理论教师来完成“理实一体”的理论讲授部分,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决不允许再出现。
最理想的“理实一体”师资当然是既深入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技能也能够达到技师水平,这在当前条件下显然是很难实现的,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选送部分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带考工、辅导竞赛等方式,对于青年教师更要加大培养力度,必要时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
4.开发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在教学研究上提供保障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理实一体”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配套教材,而各个职业学校的生源和实习设备情况又不尽相同,可以考虑由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初期可以借鉴他校的相关教材或讲义,然后根据本校特色编制出活页教案,在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经相关部门审核,试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反馈、修改,再汇编成册,作为相对稳定的“理实一体”教材,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与出版社联系
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