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新课程,教法因人而异。但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修德育人,是我们的教学宗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以身作则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老师正人先正己,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新课程中“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节,其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如果做老师的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动不动暴跳如雷、心烦气躁,还怎么教导学生呢?因而我提出“宽容他人,从我做起”的口号,我首先带头在校报上撰文《校园呼唤宽容》,倡导师生之间要宽容,同学之间要宽容,整个校园都要宽容。我赞美宽容、歌颂宽容。课内课外,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我都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宽以待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凡事替他人着想,俗说:人无完人,老师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有一回我上课迟到了,首先诚恳地向同学们认错,请同学们谅解,这样师生共同营造宽容的气氛,和谐的环境。同时我提醒学生,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苛求自己,有的人就因为悔恨自责而自残,甚至自杀,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给自己留下改过的机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
  
  二、鼓励升华法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老大难,老师不能只喜欢那些聪明好学的优秀生,因为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我经常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成长,由衷地赞赏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尽可能地尊重他们。我班有个女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作业本上错别字满篇,我不厌其烦地逐字更正,有时带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课课堂上我表扬她朗读声音洪亮,鼓励她多读。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拉住我的手,塞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老师,感谢您常常关心我、表扬我,我保证学好思想品德课,期期末考一个好成绩,希望你保守秘密。前一次我投交作业本,还对您说交了,是我不对,我一定补上。”我真的好感动,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我深切的体会到那些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喜欢的纯真之心,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发现他们心灵中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并浇水、施肥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鼓励、表扬学困生,不仅仅会使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找回了失落的自信和尊严,特别的他(她)理应受到老师特别的爱。
  
  三、小品表演法
  
  小品的夸张性、幽默性,常使人开怀大笑,而在笑声中,不自觉地受到教育和启迪。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本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编自演,既让学生展示了才艺,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主题探究中,要求学生自编校园交往小剧,搭建师生交往的舞台。如小品:数学课上,坐在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后面的空位上去。老师不停的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我分三组同学进行表演,看哪组对事情的结局处理得巧,处理得好,如何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三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自扮老师循循善诱,有的要我扮老师,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师生同台演出,愉快的完成了表演任务。既给了学生启迪,又拉近了是谁之间的距离。按照新课程要求,单元结束后,还要评选最佳演员、最佳编导等,学生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真正使课堂变成了师生“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
  
  四、引导自学法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对课文中的思考题,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独立个性就会受到压抑,这与新课程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我努力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热切的关注、勃勃的生气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觉投入到学习、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五、问题教学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当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时,学生心里就会呈现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便会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相反,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地思考和探究,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新教材就体现了问题原则,在编排上先诱发学生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索问题。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开篇便由鹿群和狮子的竞争,联系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接着是思考题: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竞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纷纷举手,积极踊跃地发言:“体育比赛”、“期中考试”、“数学竞赛”、“抢答问题”……然后请同学们再看下一个问题:这种竞争对我们大家有哪些影响?这下把他们难住了!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问题终于解决了。这种问题教法,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特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通过设疑提问,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鼓励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最终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其他文献
前言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是我们的训练依据。其中,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国内外运动训练中多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训练原则,它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期运动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运动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地确定下来。本文就是试图通过查阅近年来在训练学关于周期或分期理论的几个问题的评述,向我国训练学界介绍训练学周期理论现状,进而使各界教练员把握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1.训练周期理论的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广东省开展此项运动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推广软式排球运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式排球;排球运动;广东    1.前言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人民喜闻乐见的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女排姑娘五连冠的辉煌更是吹响了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号角,在中国体育的历史舞台上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首先是在广东、上海等地蓬勃发展
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8年,我国女性人口由2.86亿人增加到6.44亿人。现在女性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越加显著,职业覆盖面达到了100%。尤其是在第二产业中的一些独特行业,女性
摘 要:继续教育是我国加快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完善辅导员的培训、考核和薪酬,都将会对继续教育的质量产生积极的效应。  关键词:国民教育;辅导员;继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