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改背景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这样的合作学习有用吗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我们会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三、怎样提问更有效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后,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的适时启发,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扉。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进一步改进。
  我认为,提问题,首先要讲究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像前面提到的诸如“你读懂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如果学生的交流非常粗淺,教师决不能“鸣锣收兵”,而要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再读自悟,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常山县,是我省著名的蜜柚之都。与全国许多双拥模范县一样,这里的双拥佳话,就像绽放在柚树枝头那繁星点点的花朵,看上去娇艳,闻起来芬芳。 “Four
加大当地劳务人员的使用数量,减少中国劳务人员的使用数量,形成一支以中国工人为技术骨干、当地工人为主要生产力量的劳务人员结构体系,通过属地化管理提高中国工人收入、降
今天,“齐鲁讲坛——齐鲁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纪念讲堂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此,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向参与此次活动的各位学者、艺术家及各方面领导表示诚挚的敬意,向给
摘 要:在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转化为高素质的人才竞争战略的大背景下,普及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数学作为其他各学科得以顺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高中时期这个巩固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黄金阶段,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来不断地增强教学质量,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
[摘要]“文本”在学生习作时具有较大的作用,需要多读、多记。初中生可利用“文本”学会观察,激起生活的涟漪;利用“文本”借鉴构思,确立写作的骨架;利用“文本”展开联想,丰富作文的内容。  [关键词]文本;观察生活;构思骨架;丰富内容    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一般来讲,初中学生都能提起笔来写它一篇几百字的文章,然而真正写出好文章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材料可写;
1.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药如苯巴比妥等易产生精神依赖,如长期大剂量使用还可发生躯体依赖。此外,服司可巴比妥、甲喹酮、水合氯醛而成瘾者也常见。 1. Sedative hypnotic dr
期刊
尿液状态偶尔异常无须担心,但如果尿液物理性质或排尿量、排尿周期突然有较大改变,且一直持续,就要警惕你的身体是否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尿量和频次由于个人饮食习
期刊
四年前,我跨出校门后来到武义县坦洪乡上坦村工作。我与上坦村很有缘,50年前爷爷就在上坦区委工作,父亲也出生于上坦。如今我又回来了,让我为这个文化古村做些实事,印 Four
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界定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我国在同一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在1978年之后出生的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我们把在此背景下出生的一代人称作“新生代”。他们之中包括80后,90后和部分70后。  “新生代”员工的成长背景  ·“新生代”成长的宏观环境分析  (1)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的政治改革从1978年开始起步,政治局势稳定,和平,法律法规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去写,就可能看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佳作。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带动学生去思考、去创作。通常可采用漫画、故事、广告、热点时事以及感兴趣的事物等,从易处着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一位儿童而言,童年时期玩的最多的莫过于玩具,对于玩具的外形、构造、玩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