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近年来教育水平的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独立学院开始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如自身成长和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对这些问题和困扰及时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独立学院的发展能够走出困境,并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80-02
一、独立学院概述
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与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或者个人合作,是以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办机制,它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的“独立”,即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独立学院的发展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弥补了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足。通过多年的学院建设和发展,独立学院已逐渐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如自身成长和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对这些问题和困扰及时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独立学院的发展能够走出困境,并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二、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目标问题。独立学院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许多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缺失,不少独立学院尽管对办学目标作了具体规划,但提出的目标并不完全合理、不科学,理论脱离实际,很难在操作层面上执行,失去了定位的意义。有些院校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适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可是怎样才能把培养目标的定位落实到可实施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方案等方面还面临窘境[1]。
2.内部管理问题。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十多年里,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给予了独立学院发展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教育部为了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可是因为很多原因,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失去了很多独立性,从校园、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到母体高校的教师、母体高校的社会声誉等软件资源的供给再到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无不依赖于母体高校 [2]。此外,母体高校不愿放弃每年数千万元的“管理费”,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干涉过多,虽然当前独立学院采用法人治理模式,但管理者都是由母体高校直接任命,从实际效果来看,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很多形同虚设,使独立学院不能够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阻礙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3.师资建设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缺少和强大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巨大困难之一。独立学院由于本身的特点,很多都缺乏独立的师资队伍,甚至师资队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长期性、战略性的考虑,影响独立学院本身实力的充实,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独立学院教师在地位、待遇、职称、科研等方面都比公办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首选公办高校,把公办高校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后才会考虑选民办高校。另外,独立学院更换教师的频繁程度,会影响教学的学生管理方面影响,对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选择独立学院的热情,这对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考验。尽管很多独立学院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纷纷开出许多优厚的条件寻求众多人才,但结果大都很难实现。
三、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教育界对独立学院的定位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即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学科结构建立优势的特色学科[3]。因此,每所独立学院在具体定位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独立学院要适应中国产业布局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加快调整培养方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步伐,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应该针对自己办学的条件和生源的状况,准确的定位自身学院学生主体的培养类型与目标方向,要积极努力的创造条件加快社会发展和供不应求的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社会和市场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最后,独立学院需要在办学起始就坚定地树立特色发展意识,坚持应用导向、突出特色的定位原则,尽可能确定更多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善于寻求并强化自身比较优势,在优势中求发展,在优势中创特色。
2.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所有学校发展的主线[4] 。独立学院也是一样的,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倘若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就难以实现。国家应该及时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和法规来加强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并扶持独立学院发展。首先,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稳定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0条规定,“国家保护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享有相同的地位,实际上独立学院和公办院校的教师在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科研条件、职称评定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于教师地位、权益的规定也十分的模糊。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来保障独立院校教师的地位和权益。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养制度,留住优秀人才。独立学院要统一制订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通过企业实践、培训和参加认证考试等方式来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来提高院校整体的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独立学院更需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结构所占的比例很大,是稳定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根据目前教师队伍结构的特点,即“两头大,中间小”的现实状况,采用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院一批教授进行帮、传、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尽快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并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80-02
一、独立学院概述
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与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或者个人合作,是以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采用的是民办机制,它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的“独立”,即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独立学院的发展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弥补了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不足。通过多年的学院建设和发展,独立学院已逐渐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发展过程中还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如自身成长和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对这些问题和困扰及时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使独立学院的发展能够走出困境,并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二、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目标问题。独立学院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许多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缺失,不少独立学院尽管对办学目标作了具体规划,但提出的目标并不完全合理、不科学,理论脱离实际,很难在操作层面上执行,失去了定位的意义。有些院校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适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可是怎样才能把培养目标的定位落实到可实施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专业人才方案等方面还面临窘境[1]。
2.内部管理问题。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十多年里,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给予了独立学院发展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教育部为了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可是因为很多原因,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失去了很多独立性,从校园、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到母体高校的教师、母体高校的社会声誉等软件资源的供给再到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无不依赖于母体高校 [2]。此外,母体高校不愿放弃每年数千万元的“管理费”,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干涉过多,虽然当前独立学院采用法人治理模式,但管理者都是由母体高校直接任命,从实际效果来看,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很多形同虚设,使独立学院不能够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阻礙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3.师资建设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缺少和强大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巨大困难之一。独立学院由于本身的特点,很多都缺乏独立的师资队伍,甚至师资队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长期性、战略性的考虑,影响独立学院本身实力的充实,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独立学院教师在地位、待遇、职称、科研等方面都比公办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首选公办高校,把公办高校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后才会考虑选民办高校。另外,独立学院更换教师的频繁程度,会影响教学的学生管理方面影响,对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人才选择独立学院的热情,这对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考验。尽管很多独立学院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纷纷开出许多优厚的条件寻求众多人才,但结果大都很难实现。
三、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教育界对独立学院的定位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即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学科结构建立优势的特色学科[3]。因此,每所独立学院在具体定位时,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独立学院要适应中国产业布局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加快调整培养方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步伐,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独立学院应该针对自己办学的条件和生源的状况,准确的定位自身学院学生主体的培养类型与目标方向,要积极努力的创造条件加快社会发展和供不应求的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社会和市场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最后,独立学院需要在办学起始就坚定地树立特色发展意识,坚持应用导向、突出特色的定位原则,尽可能确定更多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善于寻求并强化自身比较优势,在优势中求发展,在优势中创特色。
2.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所有学校发展的主线[4] 。独立学院也是一样的,同样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倘若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就难以实现。国家应该及时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和法规来加强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并扶持独立学院发展。首先,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稳定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0条规定,“国家保护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享有相同的地位,实际上独立学院和公办院校的教师在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科研条件、职称评定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于教师地位、权益的规定也十分的模糊。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来保障独立院校教师的地位和权益。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养制度,留住优秀人才。独立学院要统一制订骨干教师的培训计划,通过企业实践、培训和参加认证考试等方式来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来提高院校整体的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独立学院更需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结构所占的比例很大,是稳定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根据目前教师队伍结构的特点,即“两头大,中间小”的现实状况,采用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院一批教授进行帮、传、带,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尽快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并且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