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数学原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于知识点的落实和理解以数学的思维来进行
  考试大纲中列出了26个子目85个考点,依据考纲进行讲解或复习时,可以把每个知识点理解为数学中的公式。比如:宗法制,应该掌握它的定义、目的、内容、作用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相关结论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某个定理。这样记下来的历史知识不只是停留在记忆上,而且已经有了应用的想法。举个例子: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周部”提示了该制度产生的时间,排除了C和D,分封制在秦被废除,不符合题干中“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扩充”的说法,所以排除B,答案是A。数学思维方法就是宗法制产生于西周,封建时代一直延续并不断完善,这是知识点中的表述。用这种方法记忆和判断准确性较高。
  二、数学原理与方法的恰当运用会使历史解题变简单
  平时学生都说历史题尤其是高考题题干太难,材料就更难了,读不懂,分不清,也不知道哪句话有用。这是由于知识点的特征不明,分析题的解答方法有偏差造成的。数学原理认为: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点确定一个平面,平面外的一点与平面可以确定一个体。这三句话用在历史上,就是两个特征可以确定一个历史知识或历史事件,三个条件可以确定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三个以上的条件可以区分开众多相似历史事件。用这种数学的思维去考虑历史题干中的信息,解题就变成了简单的加法运算了,即A B=C,由A或者B都不能直接得出C,解题就变成找已知条件。举个例子:
  有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
  解析:题干中的第一个信息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第二个信息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由此可以判断答案是D。如果只找到一个条件:“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就判断,答案可能是C。所以数学的原理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适用于解答历史问题。
  难一点的题就是题干中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条件才能做出判断的。比如: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以及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题干中的信息为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一共四个条件,由此能满足题干的只有D。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能错选。
  三、用数学的加法原理和记忆方法去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就变得有章可循
  对于历史知识而言,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应用范围和独特之处,把他们代入时,只要注意别代错了就行,最后按法则算出来的结果一定是对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历史教学和学习将发生重大改变。就像当年牛顿写的成名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样,它将打破传统历史的分析和解题模式,改变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能更充分地说明问题,我再举个例题: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解析: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和“过火”,由此判断答案为A。
  总之,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如何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好,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答出高分,这是每个高中历史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将数学原理与方法引入历史教学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我认为它的引入有利于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的实现,也符合课程改革中的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教学的要求,而且还有方法创新和思维创新,我将继续去实践和完善这一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是以社会实践为先导,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它不仅包括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还包含实践技能训练基地。"时代性"和"多变性"是高职开放式实践教学的两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本文根据圣路易模型建立方程试图说明在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如何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旅游线路统筹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操作系统理论与工作机制,即根据旅游产业的功能综合性和产业互融性特征,按照旅游产品依线路而形成的规律,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其主要实践内容包括:整合线路沿线一切可整合的力量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推动旅游产业打破行政管辖限制,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旅
现代远程教育是与教育开放化、大众化、终身化的趋势相适应的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存在教育机构办学思想、教师教育观念还未根本转
文章以农民工为调研对象,对职业教育培训与高质量就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性研究。从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障、职业收入水平、职业发展、劳动条件、职业满意度、职业匹配度等多个
一、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分析自2006年,美国爆发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并迅速升级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带来强大冲击,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学困生解决数学问题困难的主要表现就是解题思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障碍.而造成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学困生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外界的客观因素.同时,解决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手段,也可以采用间接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不同成因的研究,来探讨疏导的若干对策.    一、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数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