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观察视角的选择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jzobjz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学校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师生课堂活动是学校活动的核心,一所学校革命性的变革必须发生在课堂、落实在课堂。佛山三中近几年来一直努力打造一种“为学而教,自主高效,可持续”的课堂,而这种课堂打造的效果如何就必须借助于课堂观察来分析和验证。
  要使课堂观察科学和有效,必须处理好“维度”“视角”“观察点”三者的关系,其中“视角”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它既是对“维度”内容的展开,又是对具体“观察点”的统领,“视角”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堂观察的目标能否达成。
  如何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根据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我们认为应遵循三原则:
  (一)目标指向原则。实施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课堂。为此,课堂观察每一个视角的选择,都应聚焦“改善课堂”这一目标,以此为依归,从而减少课堂观察的盲目性,增强观察结果的指导意义。
  (二)任务分解原则。开展课堂观察研究,需要教研合作伙伴的加入成为观察者。观察者需要对观察视角分工合作,有重点有目的地记录、分析课堂。为此,在观察视角的选择时,要有利于观察者之间的分工,具备明确、可操作特点。
  (三)反馈及时原则。课堂观察视角的选择要有利于“发现课堂问题——制定观察方案——选择观察视角——实施课堂观察——分析观察信息——反思教学实践——改善教学行为”这种行动研究的落实,有利于课堂观察的及时反馈。
  在落实课堂观察时我们认真选择观察视角,比较突出的表现,佛山三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基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观察研究”;以学校语文科为载体开展“基于‘智能势差’理论的高中语文课堂观察研究”。在这两项课堂观察研究中我们抓住观察视角这一关键,积极尝试有效观察视角的选择,为“改善课堂”提出建设性意见。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展现如下:
  (一)两项课堂观察所选择观察视角的框架图。(见框架图一、框架图二)
  (二)两项课堂观察所选择的观察视角分析。
  “基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观察”,选择了九个观察视角,分别是:
  (1)“教师维度”的“导学之言”“导学之态”和“导学之案”。“导学之言”,主要观察教师授课语言是否清晰、精练、有趣味等;“导学之态”,主要观察授课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态度以及由此构建的课堂生态情况;“导学之案”,主要观察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案的适用情况,包括教学(学习)目标的定位、教学(学习)内容的整合、教学(学习)进程的掌控等。
  (2)“学生维度”的“学之有法”“学之有愿”和“学之有度”。“学之有法”,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之有愿”,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等情况;“学之有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度、宽度和深度等。它们是九个观察视角中最重要的三个。
  (3)“效果维度”,即“课堂之得”维度,主要有“知与法”“知与能”和“志与品”三个视角。“智与法”主要观察学生的学科智慧和学习方法,“知与能”主要观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志与品”则主要观察学科教学对学生性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情况。
  “基于‘智能势差’的高中语文课堂观察”,选择了主要的十二个观察视角:
  (1)从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智能势差”的维度出发,在学科(知识)储备、学科学习方法、学科思维品质、学科精神境界等方面拟出四个观察视角;
  (2)从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智能势差”的维度出发,在信息量度(大小)、问题难度(深浅)、思维深度(品质)、精神厚度(积淀)等方面拟出四个观察视角;
  (3)从课堂教学填补“智能势差”的维度出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环节的推进、教学效果的检测等方面拟设四个观察视角。
  (三)两项课堂观察选择以上观察视角原则分析。
  “基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观察研究”所选择的九个观察视角,均指向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核心问题。“教师之教”,紧扣一个“导”字,从“言”“态”“案”三方面展开进行课堂观察;“学生之学”,一方面要观察教师如何让学生学而“有法”学而“有愿”和学而“有度”,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处在“有法”“有愿”“有度”的状态中;“学生之得”,既观察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习得情况,也观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基于‘智能势差’的高中语文课堂观察研究”所选择的十二个主要观察视角,均指向语文教学“智能势差”的形成与填补上。具体而言,教学内容主要在其“量度”“难度”“深度”“厚度”等方面高于学生,从而形成“教学势差”;语文教师主要在学科“储备”“学法”“思维”和“境界”等方面优于学生,据此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势差”;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测等观察视角,可以较全面地观察课堂教学如何填补“智能势差”,而成功填补学习中的“智能势差”,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开展课堂观察的目的所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项课堂观察视角的选择,都有明确的指向性;每个观察视角的观察任务,都可分解,具有较好的操作性;都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视角的选择,兼顾了信息和效果反馈及时性原则。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笔者曾拜读叶朝华老师的《大胆质疑,小心考证》[1](以下简称叶文)。被他“用教材教”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所折服,深受启发。他敢于质疑教材,共指出四处不当,其中两处已被新版统编教材采纳并修订。一为秦朝“统一货币”的图示,原只展示五国货币,现添加了韩国的铲币,改为六国货币图示,更符合史实;二为北京人化石的表述,原为“它的发现”,现改为“这一发现”,消除了指代不明的嫌疑。  叶文建议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第9
例题: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通过了这一议案。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  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  ④实行三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现在不少上公开课的教师在讲《鸦片战争》时,总喜欢引用上述一段出处不明的材料文字。教师选用这段材料的用意
今年是广东省高考采用全国卷Ⅰ卷的第二年,尽管我们在备考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今年的地理试题来看,多少还是有点水土不服。虽然全国卷Ⅰ卷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但试题的求变求新也让考生们不易应对,就连高三的老师们也感觉有些棘手。今年的高考文综地理难度比历届偏大,试题材料设问均比较新颖。但总的来说,试题的地理味浓了,内容回归地理学科本源,试题重视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本文认为今年的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试题至少呈
【话题提要】  在高考考场上,我们总会发现有些同学平时作文很不错,但考场作文得分却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新意识不够,未能充分激活自己的内存,把考场作文引向深入。高考作文是对多年来写作素养的检测,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检验,所以考生要在高考的作文过程中充分调集自己的语文积淀,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高考作文是思维能力的灵动呈现,需要考生用巧妙的表达方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用理性的思维能力来思考问题、
2017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階段学校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科目正式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开始为期三年的教材更换过渡期,在2019年,部编教材将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全部阶段,原本义务教育机构所使用的多种形态教材将成为历史,而在这过程中,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其他版本教材与部编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过渡成为值得考量的问题。  一、对比教材内容的新变化  对比统编八年级《中国历史》教学材料与
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虽不是主要的,但恰当的抒情或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就是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其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情感直露,容易把握,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和议论性语句融在一起,通过判断来抒发强烈的感情。当然,在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还是间接抒情。作者在叙述或描写时,就渗透着自己的情感,或者根据感
西南大学袁从秀认为:“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以求达到完善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则主要为科学性、有效性、特殊性、批判性、实践性。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和教学评价反思。”[1]可见,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优化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以为,在教学反思的诸原则中,“批判性”应居主导地位,因为唯有及时有效的批判式“自问”,才有可能促进教师从根本上理
【时文展示】  多练人谋天下雄  张保振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一段话颇有意味: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品读再三,悟出一个道理:多练人谋天下雄。  “练人谋”者,依古人之言,需“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五德者,智、信、仁、勇、严;二柄者,赏与罚。五德之美,美在光照天下;二柄之要,要在法如山大。多练人谋,说到底,就是要多多坚持德为先、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考纲明确要求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并能根据实验试题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等。基于此,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对观察、记录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
材料作文训练  ■珠海市斗门县第一中学孙书凯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制造业危机、就业危机、文化危机、政治危机等。人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该如何积极面对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仔细领悟材料,根据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