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行动为何是“心理事件”——心理因果难题的行动哲学解

来源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森通常被视为行动因果论的代表人物,但对“心理事件”概念的分析表明,这一主流标签蕴含着严重误解.分析包括两部分:首先,在本体论承诺语境中,反思“事件”作为形而上个体的合法性;其次,对照摹状词理论,精确刻画谓词“心理的”.结合两个子概念,就能准确界定“心理事件”这一核心术语,避免因果论误读.误读的消除首先能够解释身体行动为何是“心理事件”,其次可以融贯解释戴维森对待“剩余问题”的奇异立场,最终有助于消解错置的心理因果性难题.
其他文献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人类发展史上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n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集中体现rn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成就,集中概括起来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期刊
在科学证据或确证理论中,重复计算指的是使用数据构建假设,同时使用同样的数据作为对于所构建假设的支持或确证.尽管科学实践中存在诸多涉及重复计算的案例,但重复计算的方法论地位并未获得普遍认可,其争议的焦点在于使用新颖性问题.对此,严格性要求、条件支持概念和简单性要求等策略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重复计算在科学发现、解释异常、证据理论以及对数据的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从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构建的统一战线经历了五个阶段转变: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改革开放至今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围绕中国伟大社会革命的共同目标和各个阶级阶层共同利益而构建的政治联盟,遵循着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的理论逻辑向度、建立阶级阶层联盟的现实逻辑向度以及构建建设国家的政治逻辑向度,其百年经验启示着新时代必须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坚持巩固
自心灵哲学复兴以来,心物关系中的心理因果性问题倍受学界关注与热议.近50年来,对于心理因果性问题较为认同的解决方案是把心物关系通过某种一般性关系联系起来.基于心物关系的基本原则,大多数哲学家以随附关系或实现关系来解决心理因果性问题,但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境亦不容忽视.斯蒂芬·亚布罗在随附与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决定关系.通过将决定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属种关系,进一步突显了其对心理因果性问题的解释优势.尽管仍面临一定挑战与质疑,但决定关系无疑可为心理因果性问题的纵深推展带来新的致思理路与可能路径.
“工程”一词古已有之,将之简单视为engineering译入语是存在问题的,因此,欲厘清“工程”义项,置于中国历史语境下的考据势在必行.“程”在古代为律法形式之一种,所谓“工程”,其意即工之程式.战国时期秦律《工人程》,句读应为“工+人程”,且“人”是量词而非名词,故语义即为“工程”.汉后改制,不再颁布“程”,但其估算、计量等动词义仍在,又“工”与“攻”“功”古通,则工程以动宾结构之“程攻”“程功”,渐而演化“功程”“工程”,多为“估算计量工作量”之义,直至清代,“工程”的使用仍不失汉语涵义.厘清“工”与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我们党在重大会议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无疑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使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成为可能呢?恰切回答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新阶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地创造人类
期刊
改良主义由来已久,因其主张改善工人阶级社会地位而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对工人运动影响深远而且危害很大.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改良主义进行了持续斗争.《神圣家族》就包含着他们对改良主义的第一次深刻批判,揭示改良主义基于抽象人性论和超阶级正义论提出的社会救治措施充满了矛盾和伪善,指出只有从根本上推翻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公正.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超导超级对撞机(SSC)作为大科学政治时代的典型工程,其兴衰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特定历史和政治环境下的结果.通过对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回溯性分析,得出SSC得以立项的三个政治前提:布什模式、技术怀疑论与国家威望.随后探讨了冷战结束后的外部政治环境如何导致SSC立项的三个政治因素变得不合时宜,并进一步论证了官僚化管理机制导致该项目最终夭折的过程.这对未来类似的大型基础研究项目的 决策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
模态虚构主义作为一种关于可能世界的虚构主义,是罗森(Gideon Rosen)对模态实在论的缺陷进行修正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构想.这一理论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不涉及本体论承诺的情况下谈论一些关于可能世界的命题.但是这一理论在提出后就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判,认为它并没有完成排除本体论承诺的目标,同时还带有人为性、不完整性和嵌入性等问题.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模态虚构主义经过一定的修正可以克服其缺陷,并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然而,经过综合比较之后可以发现,这一方案的应用代价似乎并不比模态实在论少.因此,一种更
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领导体制、治理机制、发展模式,是中国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科技发展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扬弃传统举国体制的过程中,新型举国体制展现出现代化、市场化、集中化、体系化、全球化和国家利益至上性等鲜明特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此方能发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竞争优势、协同优势和战略优势.